南朝陳代

陳(557年~ 陳文帝 陳宣帝

南朝陳代(557年~589年),亦稱之為陳朝,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朝的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陳朝疆域以太建(569~582年)時為最廣。太建五年伐北齊,取得和、南司、衡、巴、羅、定、揚、霍、合、江、西楚、東廣、淮、涇、南譙、東豫、光、建、譙、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僅恢復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復了淮北的部分州縣。 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朝。公元五八三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世系
南朝
陳(557年~ 589年)
諡號 廟號 姓名 統治時間
陳武帝 高祖 陳霸先 557年~ 559年
陳文帝 世祖 陳蒨 560年~ 566年
陳廢帝 陳伯宗 566年~ 568年
陳宣帝 高宗 陳頊 569年~ 582年
陳後主 陳叔寶 583年~ 589年
陳霸先
現已83歲高齡的中國當代著名史學家、“六朝史研究會”奠基人、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認為:“陳霸先是南朝難得的英主。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將軍,又由將軍黃袍加身,承擔下了一片支離破碎的江山。可以說他和他所建立起來的陳朝雖然短暫卻非常重要,而陳霸先本人堪稱南朝的第一英主。”陳霸先親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時才十三歲,決無左右時局的能力。這時,陳霸先要是繼續瑟縮於腐見,愚忠於蕭氏,不當機立斷,釜底抽薪,最終也逃不出與蕭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場,對人民來說,將是又一場浩劫。所以,陳霸先稱帝,實際上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攘臂於無望之時,既是民情所需,也為時局所迫。 文宣時期政局編輯本段陳文帝陳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陳道譚,字子華,初為梁吳興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後率軍駐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天康四月癸酉崩,享年44歲。卒諡文帝,廟號世祖。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陳宣帝陳頊(公元530年~公元582年),在位14年。性格寬容有謀。父陳道譚,母。字紹世,小字師利。陳蒨的弟弟。他本來是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掉了陳伯宗,自立為帝。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占了呂梁和壽陽,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
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陳頊諡號為孝宣帝,廟號高宗。但他在北齊滅亡、北方劇變的大形勢下沒有太大的作為,卻在北周統一北方後才又爭淮北,結果不但在彭城、呂梁大敗,北伐不成,而僅有的被攻占的淮南也得而復失;從此陳朝土狹小,國勢漸衰,江北儘是敵境,而建康等重鎮又直接處於敵人的兵鋒之下,使北朝占有了對南朝的絕對軍事優勢;所以,他對後來陳朝的被滅也應付有一定的責任。 後庭花開編輯本段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朝人杜牧在詩中含沙射影地調笑說,在煙水朦朧的秦淮月夜,南京的琵琶女是不適合彈奏《玉樹後庭花》這首纏綿的亡國之音的,因為這首曲子的作者正是南京的亡國之君陳後主。
陳後主(553~604年),即陳叔寶。南朝陳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
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被俘。後在洛陽病死,追封長城縣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