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420~589)

九年,隋滅陳,南北統一。 南朝的中央官制,基本沿襲東晉。 南朝重禮學,反映門閥世族的要求。

南朝(420~589)

歷史

5世紀初~6世紀末南北朝時期,在中國南方北朝對峙而立的宋、齊、梁、陳 4 個朝代。宋由劉裕建立 ;齊由蕭道成建立;梁由蕭衍建立;陳由陳霸先建立 。581年 ,隋滅北周,是為開皇元年。九年,隋滅陳,南北統一。南朝 4 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其疆土以劉宋時最廣。宋明帝時,南朝疆土壓縮到淮水以南。陳朝時,疆域最為狹小。
政治 劉裕、蕭道成和蕭衍建立軍功後 ,主要依靠僑人及土著中出身寒 門的謀士與武將 , 分別以軍事 重鎮為根據,形成政治軍事勢力。然後乘前朝皇帝或昏庸暴虐,或年幼無能,進入首都建康,以禪讓方式奪取了政權。
陳朝疆土遠比宋與梁為迫蹙,蕭梁的殘餘勢力尚存,來自北方齊周的威脅,南部境內的地方豪強,都使建康朝廷建立後不遑寧處。無論僑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僅政治上早已無所作為,社會聲望和經濟地位也都一落千丈,門閥制度已經沒落到徒具軀殼了。開皇九年(589)陳為隋所滅 ,南北歸於一統。
加強皇權 劉裕努力加強皇權,以鞏固統治。宋齊梁朝較有作為的皇帝,大都繼承了劉裕的傳統,杜絕了外戚專權。南朝的中央官制,基本沿襲東晉。但宋齊兩代皇帝主要倚靠中書通事舍人處理政務。凡臣下陳奏和皇帝詔令,都通過他們,實際上成為最接近也最能左右最高決策者皇帝的人。齊明帝時,詔命專出舍人之手,天下文簿版籍的副本也歸他們掌管,儼然兼中書省與尚書省的長官於一身。梁武帝時,主要依靠明習吏事的低級士族。宋齊以來,中央的軍事統帥權和武器的控制權,轉移到寒人手中。但南朝中央朝廷所能支配的兵力 ,遠不如地方兵力強大 。 地方官制如都督 、刺史、太守等,亦同東晉。劉裕在地方行政方面鞏固皇權、壓抑世家大族的措施,是只命皇子或宗室諸王擔任重要方鎮。齊梁亦遵此慣例。南朝中央與地方勢力之間亦即建康與上游諸州之間的矛盾,由東晉皇室與大族之間轉化成皇室內部的矛盾。南朝時,異姓舉兵反對建康朝廷的,都是寒庶或晚渡北人出身的武將。在政治和軍事上,世家大族已經沒有實力,所以南朝皇帝的防閒猜忌,也轉向了在中央或地方掌握權勢的宗室諸王。劉宋60年中,皇族被殺者 100 餘人,南齊宗室也多被皇帝誅翦,宋齊兩朝皇室內部的矛盾鬥爭異常激烈。
與北魏的戰爭 宋文帝元嘉年間和梁武帝統治前期天監、普通年間,南朝政治比較穩定,經濟比較繁榮。這兩個時期,南朝具有對北方進行戰爭的較強實力。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宋軍大舉北進。宋軍奪取碻( 今山東茌平南 ),圍攻滑台(今河南滑縣)與虎牢(今河南滎陽西)之後撤退。柳元景從襄陽向北進軍,到潼關後也退回。魏太武帝率北魏大軍南攻至瓜步(今江蘇六合),聲言將要渡江,建康震動。宋明帝泰始三年(467)至五年,南朝失去徐 、兗 、青、冀四州與豫州的淮西之地 。梁天監三年(504) ,臨川王蕭宏統軍北伐,大敗而回。六年,梁軍進攻北魏。在鍾離(今安徽鳳陽)獲得大勝。當時南北雙方都不處於絕對優勢或劣勢,因而多次交戰終無決定性結果。
侯景之亂與南朝的衰敗 侯景之亂是對梁朝後期腐朽統治的沉重一擊,南朝從此衰落不振。侯景攻占建康三年,稱帝120天 。建康和三吳富庶之區無事日久 ,遭戰亂後人口凋敝,城邑殘破。公侯富人在會稽者多南渡嶺南,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擊。侯景敗亡後,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稱帝於蜀。蕭繹也稱帝,定都江陵 ,是為元帝 。元帝攻滅蕭紀,而西魏乘機奪取了益州。他又和侄兒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內訌,攻殺蕭譽,蕭乞援於西魏。承聖三年(554),西魏軍攻下江陵,殺元帝,俘衣冠士族男女數萬口,驅入長安為奴婢。這是對南朝門閥士族又一次大打擊。西魏立蕭於江陵,是為後梁,實際乃西魏傀儡,而襄陽入於西魏。侯景亂後,蕭氏諸王兄弟叔侄自相屠殺,使南朝進一步大傷元氣,上游失去屏障,西境急遽收縮。

經濟

南朝社會相對穩定,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南朝時,宗室高官與世家大族不僅擁有大量田地,而且封山固澤,壟斷山澤的出產,剝奪百姓伐木打柴捕魚捉蝦的機會,也影響了政府的收入。以致劉宋大明初年朝廷不得不對占固山澤也作出限制的規定。到齊高帝時,又下詔禁止封略山湖。耕種小塊土地的廣大自耕農,是南朝租稅徭役的主要負擔者。租調之外,百姓還有苛捐雜稅,以及其他臨時性雜調與力役。賓客的賦役負擔則更為沉重。由於北方大批勞動人手南渡,生產工具與技術發展,水利灌溉發達,南朝農業有了較大發展:荒地開發,農作物產量提高,品種增加。雖然主要手工業部門還是控制在官府之手,南朝的手工業仍有發展。青釉瓷器的燒制工藝和造型技巧,東晉南朝都有出色成就。社會生產發展,使農民的多餘產品可以拿到市場出售。宗室、顯宦、高門士族則經營邸舍(貨棧),放高利貸,從事商業以牟暴利。建康從孫吳以來即是南方政治經濟中心,亦為南朝最大商業城市,同時也是 6 世紀世界上罕見的大都會。此外的商業城市有江陵、成都等。襄陽、壽春是南北互市的主要地點,廣州則是對外貿易的中心。
社會各等級、階層與集團 南朝社會存在著士庶兩個不同等級和僑人南人兩個不同集團。士庶兩大集團內部,又各自劃分為不同階層。
士族和庶族 士族的身分連同祖父兩代的官爵,都登記在黃籍上,一般不服力役和兵役。同里伍庶族犯罪,士族不連坐 ,某些罪行的處罰 , 士族較庶族為輕 ,一般不受鞭笞。庶族只能入太學,而士族得入國學。南朝士族得以保持其優越門閥地位的經濟基礎,是占有廣大田莊山澤和附屬於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士族通過仕宦途徑和婚姻關係網,來維護門閥制度,形成封閉性集團。
庶族的上層包括下列類型 :① 雖然富有而非世代官宦,缺乏文化教養傳統的家族。②長期居住在地方,宗族強盛的地方豪強著姓。③商人。④手工業者。庶族一律要為政府服力役兵役。但在地方上有很多通過改注戶籍冒充士族者。他們固然不為高門所承認,但也可享受高門士族的某些特權。
僑人和南人 僑姓士族的社會勢力益加鞏固以後,對南人公開排擠。來自北方的士族,渡江較晚者,也被目為傖荒受到歧視。南朝士族盡心力於維護門閥制度及家族利益,對於庶族冒充士族的,採取嚴厲手段加以制止,從戶籍上加以糾正,稱為卻籍,謫戍遠地。永明三年( 485 )冬,以圖墓看風水為業的富陽庶族唐寓之利用人民怨恨,發動暴動。唐寓之稱帝,國號為吳。由於三吳乏馬,官兵騎軍對唐軍形成極大威懾,暴動很快失敗。但政府也被迫停止檢籍,放還謫戍邊遠的人民。
少數民族的融合 南方少數民族主要有蠻、傒、俚、僚、等。蠻族人數最多,占地最廣。蠻族生產米谷、布絹,與漢人相似。不少蠻族酋帥擁有大量部曲。南朝政府設立郡縣統治。這類郡縣數目漸增,反映漢族與少數民族接觸融合的範圍日益擴大。南朝政府一般只從蠻族收納米谷,不征徭役。地方官有時橫徵暴斂,加重對蠻人的剝削壓迫,不斷引起反抗。政府往往將被征服的蠻族遷出所居舊地 , 或謫為兵戶,或役如奴隸。傒人分布於江湘兩州南部和廣州北部,以強悍善戰著稱。傒人漢化較早,如東晉陶侃、南齊胡諧之,已和漢族沒有區別。俚人,亦稱里人、俚僚,分布於交、廣、越諸州。俚人地區物產富饒,有白銀 、珍珠 、翡翠、犀象等。梁末及陳時所轄地域縮小,對這個地區的開發益加重視。僚人,為南蠻別支。在 4 世紀中葉自南而北進入巴蜀地區,分布於梁益兩州。生產以農業為主,南朝朝廷剝削沉重,屢次起兵反抗。被俘的僚人,大都淪為奴隸。人主要分布在寧州(今雲南地區)。東晉至梁,朝廷任命的寧州刺史見於記載者約30人。
文化 南朝的文化,在文學、史學、哲學、宗教以及藝術、科學等方面都具有特色,對後代影響較為深遠。
文學 東晉詩風以玄言為主,淡泊寡味。劉宋以後,描寫山水景物的詩盛行起來,謝靈運可為代表。南朝的樂府民歌清新生動,抒情小賦精巧細緻,情思橫溢,盪氣迴腸。五言詩的體裁南朝時已趨成熟,開始向七言發展。詩人多精練字句,整齊對偶,呈現出向律詩體裁過渡的趨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系統的文學批評著作《文心雕龍》和《詩品》出於南朝文人劉勰、鍾嶸之手,說明南朝文化發達。
史學 史學在南朝受到重 視 。正史編 纂於南朝者 ,有《後漢書》、《宋書》、《南齊書》、梁陳二史也基本上成於南朝。宋裴松之注 《三國志》 ,梁劉孝標註《 世說新語》,以注的體裁薈萃史料,亦屬南朝首創。南朝僑姓和江南大族的家譜族譜見於著錄者甚多,說明南朝譜牒之學較北朝為盛。南朝史學著作的一個特點,是較有思想深度,每每試圖從巨觀考察說明歷史發展之所以然。
玄學與宗教 南朝繼東晉之後,玄學清談仍然在士大夫中流行。梁范縝著《神滅論》以破佛家的因果論,引起一場爭論。南朝經學以梁代為盛,對以往經學各派進行綜合與取捨,學風比較自由開放。南朝重禮學,反映門閥世族的要求。治經方式上則受佛教講經影響,成為介於義理與訓詁之間的經學著作。佛教方面,陳代印度高僧真諦為鳩摩羅什以後玄奘以前的譯經大師。道教方面,宋代道士陸修靜整理道經 ,成《三洞經書目錄》,為後代所遵用。梁陶弘景主張融合道家內丹外丹之說,兼顧養神與養形,並編造出新的神仙系統。南朝的道教思想往往把道教的鍊形、佛教的澄神、儒家的養德融為一體。
藝術 隨著山水詩的出現,長期以表現人物為主的繪畫傳統開始轉變,山水景色也成為繪畫的內容。南朝書法也名家輩出,王羲之後裔、由陳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寫千字文,是南朝名跡。
科技 南朝的科學也頗有成就。宋齊時人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算到小數點後 7 位數字, 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南朝時,曆法有所改進,煉鋼技術有所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