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Southern Song Imperial Street),是南宋[中國歷史朝代]都城臨安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鹹淳臨安志》等文獻記載,鋪設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萬多塊石板,但此前的考古發掘卻只發現過香糕磚。御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今萬松嶺和鳳凰山路交叉口)外,經朝天門(今鼓樓)、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即今貫橋到今鳳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帶,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它是皇帝於“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靈宮(今武林路西側,供奉皇室祖先塑像的場所)朝拜祖宗時的專用道路。

基本信息

概述

南宋御街南宋御街
南宋時期,每三年,皇帝都要進行一次為期三天的祭天儀式。他沿著御街到景靈宮吃齋祭祖,住一晚後,再返回太廟(今鼓樓附近,供奉皇室祖先排位的場所)住一晚,再到城外的郊壇祭天,再住一晚後返回皇宮。據說,皇帝車隊走過時因為怕壓壞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並鋪上沙子。
當時的御街對百姓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它兩旁集中了數萬家商鋪,臨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十里”御街可分三段:首段從萬松嶺到鼓樓,是臨安的政治中心,靠近皇宮、朝廷中樞機關,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費與購買力最強,因此,這裡的店鋪大多經營金銀珍寶等高檔奢侈品;第二段從鼓樓到眾安橋,以羊壩頭,官巷口為中心,是當時的商業中心,經營日常生活用品,據《夢梁錄》載,這裡名店、老店雲集,有名可查的多達120多家;最後一段從眾安橋至武林路、鳳起路口結束,形成了商貿與文化娛樂相結合的街段,這裡有都城最大的娛樂中心——北瓦,日夜表演雜劇、傀儡戲、雜技、影戲、說書等多種戲藝,每天有數千市民在這裡遊樂休閒。

開發整治

綜保介紹

南宋御街南宋御街
建成宜居宜商宜游的品質生活第一街計畫從2008年元旦開始,用兩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工程。

南北橫穿杭城的中山路,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是南宋都城臨安城中南北走向的主軸線御街,此後也一直是杭州重要的城市商業中心所在和老城的中軸線。

杭州召開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工程專題會議。會議確定,整個保護工程以中山路為中心,北至環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樓,南北全長4.3公里,區塊總面積約87公頃。

按照規劃,中山路將打造成“建築歷史博物館”,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間,中國品質生活第一街。

道路整治

在綜合分析周邊路網結構、停車方案、道路整治等基礎上,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拿出方案,中山路道路本身,分四段整治。

環城北路至體育場路段:長386米,現為雙向三車道,無港灣停靠站,進出站公交占道現象嚴重。

改造後,將增加機動車道數量和非機動車道,實行機非分離,增設公交港灣停靠站,保證行車安全。

體育場路至慶春路段:長1377米,雙向兩車道,路況較好,兩側以現代建築為主。

本次改造,主要調整人行道、公交站台。

慶春路至西湖大道段:長1351米,現車行道、人行道較窄且破損嚴重,行道樹影響交通。

本次改造,建議遷移慶春路平海路段部分影響交通較大的行道樹,慶春路至平海路改為雙向通行,平海路至西湖大道為慢行交通,主要通過公交和非機動車、行人。

西湖大道至鼓樓段:長845米,為雙向兩車道,現路面破損嚴重,人行道寬度較小,最窄處1.5米。

這一段,改造後將成為步行街區。

引水入街

在高銀街到西湖大道步行街區域,將引水入街,結合散落的方池,營造南宋園林氣息。同時將吳山的山意和西湖、運河的水鄉意境相結合,形成具有杭州歷史人文氣質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保留街道兩側梧桐的基礎上,配合重要節點場所與景觀建設,局部種植香樟等四季常綠樹種,使步行街在落葉蕭瑟的冬季也能保持幾分綠意。

再現古街

南宋御街南宋御街
在此次整治中,將對十五奎巷到高士坊巷沿街建築、解放路到清泰街東側沿街的屋頂進行翻修,三層以下(包括三層)的木結構建築都保持坡度屋頂,並採用小青瓦鋪設,同時保留屋頂上的老虎窗,再現江南民居特色。

牆面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系,同時用現代明快的色彩輔助。傳統建築中的門窗採用實木門窗,恢復傳統樣式。底層商鋪採用排門形式,結合店招,形成連貫統一的底層沿街面。

現代建築門窗採用金屬材質,但必須是亞光的,並選擇黑色、深灰色或深栗色,與建築整體材料和顏色相匹配。

現古結合

在慶春路到解放路的非歷史風貌保護區,將處處體現人文關懷。

引入風雨廊,讓行人出行風雨無阻;建造過街設施,避免行人在機動車中穿行;在平海公寓等現代建築牆面種植攀爬、藤蔓植物,增加垂直綠化空間。同時將曬衣空間和空調機位由對外開放轉為半封閉,減少視覺污染。

鼓樓到河坊街段現有建築立面形式很多,主要包括下店上宅式和西洋式。對不同類型的建築,將結合其特點進行獨立設計,保留其自身建築特色,對影響街道傳統風貌的空調機位等進行隱蔽處理。

西湖大道到解放路西側,在保留銀行和特色餐飲旅館的同時,重點引進特色精品商業、高級休閒會所等。

在中山北路慶春路和環城北路段,將通過縫合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新舊街道、新老建築區域之間存在的裂痕,盡最大努力保護中山北路歷史文化建築,同時帶動近現代建築,營造杭州現代特色,恢復曾經的感受與記憶。

包括竹竿巷社區、仙林社區、胭脂新村在內的沿線社區裡面,將以天然石材和塗料相結合,色彩以棕灰色、青灰色為主。同時保留張同泰、天主堂原來的建築特色。

御街陳列館

2008年3月,在中山南路112號被燒毀的居民宅基地里,考古部門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遺蹟,使得埋在最底層的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重見天日。

根據御街設計方案,在中山中路112號御街遺蹟處,將建設一個300多平方米的開放式御街陳列館。考慮到儘可能不破壞地下的御街,設計者借鑑了浙江南部廊橋所採用的編木拱結構,利用大屋頂復蓋所形成的灰色空間,將陳列館主體與其所屬區域連線起來,構建富有力量感的動態曲折屋頂。

陳列館將分為御街透明展示區、御街展覽館、太湖房、輔助用房四大區塊。屆時參觀者從入口進入就能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還能透過門口的鋼化玻璃和下沉庭院設計,一睹百年古道的風采。

陳列館預計在2008年底完工,2009年春節前後對外開放,整箇中山路立面整治將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

綜保效果

2009年十一黃金周,杭州最大的亮點將是新中山路開街。新中山路最大的亮點,將是鼓樓到西湖大道段的引水入街。昨日下午兩點,清靈靈的中河水從鳳山閘口一卷而起,從鼓樓開始,沿著中山路曲曲彎彎,一路向北,14個大小不一的水景池一時間被一個個地激活。這是中山路引水工程首次試水,現場專家認為,試水效果已經接近設計要求。

水流古街

清水伴著嘩嘩聲流進古街

中山路從鼓樓至西湖大道段設計為步行街,長約900米,整個引水工程就在中山路道路中間,但並非一渠到底,而是由大大小小不等的14個水景池串連而成的。這些水景池均由毛石砌成,寬一到兩米,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寬達十幾米。它們或在路左邊,或在路右邊,水景池底下連通,流水與老街交織成景。

“流水繞古街,小橋連老鋪,清池圍舊宅。”負責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工程策劃案的中國美院,曾這樣勾畫這一頗具創意的水景。一年後,中山路道路工程基本完成,規劃文本上的文字變成了實景。

水從何來

南宋御街南宋御街
小水泵抽起中河活水

清澈的水流,讓中山路頓時靈動起來,但是引水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水從何來,地勢高差怎么辦,都讓設計和施工人員頗費精力。

2008年1月,經專家多方論證,最終決定從1.8公里外的中河鳳山閘上游引水。引水管道出泵房後,穿越鳳山路、中河路到鼓樓。

杭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一位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專家們提出4個引水方案,包括引自來水、引西湖水、引井水、引中河水。幾經比選,選擇了引中河水,自來水補充的方案,因為引中河水,工期短,成本較低,水質、水量也還可以,在枯水期時適當用自來水補充。

中河引水還有一個麻煩,就是中河水位低,中山路地勢高,作人員在鳳山閘口建了個潛水泵,把水打上來,從而保證水能引入並能流動起來。水從鳳山閘引至鼓樓水池,順地勢流至西湖大道口水池,通過暗管排入中河,這樣好像在中河邊上多出一條小支流,形成一個循環。

引水調試

引水入街,鼓樓口一段流水明顯快,到高銀街變緩,到西湖大道水速又快一些。工作人員解釋,設計流水量是每小時180立方米,昨天試水泵站也是以這個容量放水的,但是由於“兩頭高、中間低”,即鼓樓高,高銀街低,落差大約兩米,到西湖大道又高一些,比高銀街地勢高約0.4米,所以水流會出現急、緩變化。

其實設計人員也考慮到這個問題,在設計中也以高銀街為中心,南北兩側呈現兩種水景。南邊(鼓樓-高銀街)水總體較淺,水深一般在10厘米左右,流水偏急,遊客甚至可以聽到潺潺的水聲。北邊(高銀街-西湖大道)水深一些,大約40厘米,水流速度較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