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城畫廊

公司概括:

南京長城畫廊(隸屬於南京玉橋市場沈慧琴工藝品經營部)成立於1996年,20年的裝飾畫定製、畫框製作和字畫裝裱的事業並不斷的創新。

長城畫廊作為生產廠家,集設計、生產為一體的, 主要從事手繪油畫、國畫、書法、裝飾畫、浴鏡、試衣鏡的設計生產,可為別墅、酒店會所、家居辦公等配備最適合的牆飾產品,多年來承接了大量大型酒店、會所、辦公室、別墅等軟裝工程。產品可以定製,質量保證,品種齊全,並提供便捷的上門服務,為客戶解決安裝困難,現場安裝經驗豐富,尤其是大型畫框製作安裝,是公司實力的體現。

南京長城畫廊的展廳位於南京市建寧路8號玉橋商業廣場2樓

主營方向:

◆畫框定製
◆書畫裝裱
◆裝飾畫銷售
◆油畫、國畫等定製業務
◆油畫、國畫、書法、酒店裝飾畫、十字繡等裝裱
◆線條批發

沈慧琴個人專訪:

沈慧琴:先做事後賺錢
採訪沈慧琴不容易,她太忙了——在記者前往玉橋市場二樓找到長城畫廊時,她正忙著接待一撥又一撥的顧客。生意間隙,她向記者講述了在南京的12年創業史。其間,她多次提到,“先做事後賺錢,才能贏得市場。”
和畫結緣
1993年,沈慧琴就前往福建莆田一家服裝廠打工,她那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然而,她1996年來到南京時,並沒有找到服裝廠落腳。最終,她和男朋友(後為其丈夫)來到當時的南京清涼山工藝品廠,學習做木刻畫。正是從那時起,她和畫正式結緣。
在工藝品廠學習了7個月以後,她和男友掌握了木刻畫的技術,但此時工藝品廠卻因為經營情況倒閉。無奈之下,沈慧琴和男友只能用剛學會的技術,雕刻木刻畫,然後再到畫廊去推銷,後來她又帶著木刻畫到湖南路夜市擺攤。
白天雕刻、晚上賣畫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兩年多,沈慧琴攢了一點錢,咬咬牙在金橋市場租了一個攤位,開始進入批發行業。又過了一年,她在玉橋市場又租了一處商鋪,並成立長城畫廊,開始在業界展示她的經商天賦。
引領潮流
進駐玉橋市場後,木刻畫漸露頹勢,沈慧琴木刻畫的銷量逐漸萎縮。她隨後前往上海、廣州等地調研,發現畫廊市場即將經歷“改朝換代”,印刷畫將逐漸取代木刻畫地位。她趕緊學習製作印刷畫的技術,並將印刷畫補充到商鋪內。
儘管抓住了這一輪產品更迭的時機,但沈慧琴的長城畫廊在南京“第三商圈”內規模、影響力仍然是最小的,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沈慧琴的競爭對手是諳熟市場的數名浙江人,無論從實力、入行時間、經驗等,都比沈慧琴更具優勢。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沈慧琴採取了3個辦法:一是盡最大努力豐富產品品種。她一直堅信,“花無百日紅”,市場瞬息萬變,必須時刻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的愛好和傾向,豐富產品品種,將畫廊的產品擴展到印刷畫、十字繡、油畫及高檔工藝花瓶等;二是提供優質產品。消費者買畫大多用於裝飾新家,必須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三是堅持優質服務,消費者只要提出合理要求,長城畫廊都予以儘量滿足。“寧願畫廊虧本,也不能讓消費者吃虧。”沈慧琴說。
三個方法效果明顯。到2005年左右,沈慧琴的名氣越來越響,長城畫廊也成為南京“第三商圈”規模最大的畫廊。
做事第一
目前,沈慧琴的長城畫廊經營狀況更加平穩,門店一年銷售額就達上百萬元。在她的畫廊內,記者見到擺滿了顧客預訂的各種裝飾畫,價格從一兩百元到數千元不等,最大的一幅十字繡要價達5000元。
“這幅十字繡規格是150厘米乘70厘米,一名工匠每天繡3小時,要花45天時間才能完成,一共要換38種線、繡5萬針!”談起畫來,沈慧琴總是滔滔不絕。
總結12年創業經驗,沈慧琴說:“我始終相信,先做事後賺錢,做生意不能急功近利。”在創業過程中,沈慧琴也是這么做的——在她的顧客中,50%左右是回頭客。“買她的畫,價格上放心,質量上也放心!”現場一位顧客說。
人物檔案:沈慧琴,安徽人,1976年12月生。來南京時,她曾立志當一名服裝設計師,卻一不小心和畫結緣,並在畫廊行業一乾就是12年。12年時間,她從一個擺攤姑娘,成長為南京“第三商圈”屈指可數的畫廊老闆。(轉載聚焦南京“第三商圈”:玉橋市場三期
來源:南京日報2008-08-2110:14365地產家居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