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托迦尊者

半托迦尊者

十八羅漢的第十位,為梵語 Panthaka。意「路邊生」,。注荼半托迦尊者是第十位尊者「半托迦」尊者的弟弟.【半托迦尊者(藏傳佛教十六尊者)】 在三十三天, 住著尊者半托迦, 九百名阿羅漢伴隨著他, 尊者左手持經書,右手做說法手印。

半托迦尊者
Arhat Panthaka
半托迦尊者為十六尊者之十三 半托迦尊者簡介

半托迦尊者手托經書,結跏趺坐於岩石上。祥雲問有著印度僧裝的尊者攜眷屬前往上方三十三天傳播佛法,那裡有天神送給尊者的禮物——被稱作“花蕊”的美麗岩宮。上界有大孔雀佛母和薩迦五祖之第二祖索南孜摩。
據佛經記載,半托迦住在三十三天,據說這個居處是三十三天神送給他的。又有文獻說他住在持雙山(梵語音譯逾健羅山,為大金山第一重山,是出現日月的山頂,有一雙岩石如車軛,故名,又稱持軛山或持軸山)。根據釋尊的旨意,他和900名那迦希尊者阿羅漢一起居住,共同護持佛法。他的形象標誌是左手持經書,右手作說法印。

半托迦尊者的標誌

半托迦尊者的標誌,左手所持經書和右手說法手印意思是實現釋迦牟尼化蝗教法,喚起慈悲心,向眾生傳播佛法。
據說看到、觸摸到或者知道經書內容的信徒都能夠獲得基於各種學科知識之上的自信力;還可以獲得透悟佛法的知識。這種知識可以照亮愚痴造成的黑暗;還可以幫助信徒消除因偏主佛法所做的惡業;還能為信徒提供修習佛法的機會;提供信奉和實踐大乘教法的機緣。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信徒還可以從尊者左手所持的經書獲取其他的恩澤。
對於那些看見、觸摸到或者觀想尊者右手說法手印的信徒,要吧增長智慧;有緣聽佛講述三皈依之奧義;賦於正見,蕩滌所有誤見;有看見佛的機緣;在學法過程中有上師指引。信徒還可以獲得如下的卓識:他們可以望遠意識到瞬息萬變的外物實質上是空無的、無益的,由此而生厭離之心。同時心中湧起下世早絕塵緣出家為僧的願望,而且這個願望可以毫無阻礙地兌現。所有希望將自己的一生獻於佛法的學習、實踐和觀修“三寶”的人,只要崇拜半托迦尊者,向尊者祈禱,就會實現他們的願望。

半托迦尊者的生平

半托迦尊者出生於古印度室羅伐悉底城一婆羅門家庭。婆羅門夫婦先前的孩子剛一出生都死去了。當婆羅門的妻子再次懷孕的時候,一想到腹中的嬰兒大概和她以前生的幾個孩子一樣要面臨厄運,她心中就充滿了痛楚。一位老婦人看到她悲作的樣子就問她為什麼啼哭,婆羅妻子向老婦人敘述了她悲痛的緣由。老婦人聽了以後告訴她說,當孩子即將出生時,派人去叫她,說她有辦法救這個孩子的性命。
當婆羅門妻子要生孩子的時候,她觀、馬上派人去請那位老婦人。來了以後,老婦為了驅除引起孩子病患的邪祟,把孩子用白布包好,在嘴裡放上酥油,讓一位年輕的女僕抱著他到一處人馬繁盡可雜的十字路口去。並告訴女僕,路上碰見僧人要表示敬意,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如果這個孩子還活著,就把他抱回家來;如果孩子死了,就把他丟棄掉。
於是,這個女僕把嬰兒抱到一處馬繁雜的十字路口。向過往的僧人和婆羅門表示了敬意,他們依次為這個孩子祝福,祝願他日後長壽,了卻他父母的心愿。然後,女僕又把嬰孩抱到靠近釋迦牟尼所居叢林旁的一條路上。恰在此時,佛陀走了過來,女僕便向他表示了敬意,佛陀釋迦牟尼也為孩子祝福:“祝願這個孩子長壽,但願他實現父母的意願!”
在太陽落山的時候,嬰兒還活著,女僕就把他抱回家去。孩子的父母見孩子平安無事,心裡非常高興。
孩子長大以後,接受傳統的教育。學習吠陀經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成為一名教授上百名婆羅六弟子的教師和學者。
此後的一天,半托迦正在靠近陀林的一棵樹下教授婆羅門弟子,釋迦牟尼佛的兩個弟子舍利子和目犍連正好從庫薩拉返回室羅伐悉底。當地的很多人都前看望他們。半托迦問那些人乾什麼去,回答說要去拜訪佛陀的“二勝”弟子。半托迦說:
“這兩個人放棄她們高貴的種姓,成了喬達摩(釋迦牟尼別名)的弟子,去拜訪他們,有這個必要嗎?”
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已皈依了佛法。他對半托迦說:
“先生,您不能那么說。‘二勝’是兩位大聖者,如果您得到他們的教法指導,一定會即刻心生信仰。”
半托迦想了想學生所說話,覺得還是有必要去探個虛實,就決定在課後找個時間去一趟。正好他的弟子都出外尋找合適的木材作祭祀儀式中的供品,給了他一個機會,半托迦就起身去拜訪舍利子目犍連。當他走近叢林門口時,看見門口走過一位比丘。半托迦請比丘為他講述佛陀釋迦牟尼的教法。比丘答應了,為他講授了業力之法。因時間緊迫,半托迦對比丘說:
“現在沒有時間再談了,我還有事要做,況且我也不能打擾您,所以不得不和您告別,抽時間還會來的。”
在另一次課餘間歇時間,半托迦又來到叢林,碰到了上次為他講授十二緣起支和如何從輪迴之苦中解脫的那位比丘。半托迦心生信仰,向比丘表達了希望出家為僧的願望。又補充說,像他這樣有名望的人,到時候最好秘密地出家為僧。於是,比丘將他帶到一個隱秘的處所,進地了出家儀式。
在半托迦成為比丘以後,他必須選擇比丘完成的兩門課程之一。一是學習佛法,一是在斷除塵念之後修習佛法。半托迦同時去完成這兩種課程。白天,他學習佛陀的教法,獲得了基於智慧的自信力;夜晚,他實踐教法,及是地獲得了阿羅漢位。半托迦說:
“我已經獲得了聖者位,現在我必須到釋迦牟尼佛那裡去,向他表示敬意。”
此後,半托迦和他的弟子前往室羅伐悉底,向佛陀表示了忠誠和信仰。
為了報答釋迦牟尼佛,半托迦尊者用最適合個人的方式使很多人皈依了佛法,使自己的弟子也皈依了佛法,並將他們剃度出家。

半托迦尊者的居地

半托迦尊者在三十三天的居地據說是三十三天神送給他的禮物。當時,半托迦遵照佛陀釋迦牟尼的指示,為了在三十三天傳播佛法,來到須彌山頂為眾神說法。為了感謝半托迦,天神送給他一塊居地作為禮物這個居處稱作“花蕊”,其淵源要追溯到天與非天交戰的時代,天與非天作戰的結果是天取得了勝利。眾天神認為他們之所以取勝是因為眾賢聖之人相助。為了表示感謝,眾神就將最美的居處獻給賢聖大德。他們在三十三天達那都城的北面一個有許多美錄去處的隱秘之地變出一座美麗的岩宮,即“花蕊宮”,把它作為禮物獻給了諸賢聖。
另據文獻記載,半托迦尊者的居地是持雙山(梵音譯逾健達羅山,為七金山第一重山,是出現日月的山頂,有一雙岩石如車軛,故名。亦稱持軛山)。這可能是尊者曾在持雙山居住過一段時間。
根據釋迦牟尼的意旨,半托迦尊者沒有離開人世間。他和九百名阿羅漢一起住在三十三天,護持和傳播佛陀的教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