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號航空母艦

千歲號航空母艦

千歲號航空母艦是舊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當初建造時為水上機母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改裝成航空母艦。姐妹艦為千代田。 千歲號航空母艦為千歲級輕型航空母艦,共2艘辨別是千歲號和千代田號。千歲號由吳市水師船塢建造。1934年11月26日開工,1936年11月29日下水,1938年7月25日竣工。1943年到1944年1月1日為增補日本水師航母的損掉由水上飛機母艦暫時改裝而成。1944年10月25日,在雷伊泰灣海戰中遭到轟炸淹沒,千歲號作為航母來說其功能是很不盡人意的。該級艦建成後因那時的日本缺乏飛機和飛翔員,所以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基本信息

簡介

千歲號航空母艦油畫 千歲號航空母艦油畫

千歲型航空母艦在當初,因受到倫敦海軍裁軍條約下對航空母艦擁有數限制而有了改裝的念頭,而被設計・建造成水上機母艦兼高速給油艦。 由於當初本型艦是以航空母艦作前提來改裝,因此為了達到艦中央部的強度試驗而令到天蓋設定很高有異於一般艦型。 擁有運用於第一線空母機動部隊的最低速力要求。 但在當初條約限制了最高速力所以在設計上預定20節左右,而其後在建造途中估計本艦將會在條約失效後完成,因此設計速力提升至29節以上。 由於本身設計上的引擎出力問題令到改裝成航空母艦後維持最高速度比較困難,而在最初使用艦本式柴油與高速用渦輪引擎型式外再加上巡行用渦輪引擎,成為非常複雜的引擎配置。 其改裝的背景及外觀與龍鳳型・祥鳳型兩航空母艦非常酷似為本型艦的特徴之一。 而開始改裝成航空母艦為在中途島海戰後使其失去登場機會,昭和19年6月與僚艦千代田共同參加馬利亞納海戰,同年10月25日,於雷伊泰灣海戰與千代田共同被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猛攻,最後本艦於恩加尼奧角戰沒。

艦歷

1934年(昭和9年)11月26日 於吳工廠動工

1936年(昭和11年)11月29日 下水

1938年(昭和13年)7月25日 竣工

1942年(昭和17年)6月 參加中途島海戰

8月 進入所羅門方面、參加第二次所羅門海戰

1943年(昭和18年)1月26日 於佐世保工廠改裝為航空母艦工程開始

8月1日 改裝完成

1943年12月15日 艦種變更為航空母艦

1944年(昭和19年)6月19-20日 參加馬利亞納海戰

10月25日 參加比島海海戰、戰沒

12月20日 除籍

艤裝員長

池內正方 大佐(1937年3月1日就任)

艦長

池內正方 大佐(1938年7月25日就任)

水井靜治 大佐(1938年12月15日就任)

西田正雄 大佐(1939年11月15日就任)

野元為輝 大佐(1940年6月3日就任)

田中賴三 大佐(1940年10月15日就任)兼任

山本親雄 大佐(1940年11月15日就任)

古川保 大佐(1941年8月20日就任)

佐佐木靜吾 大佐(1942年11月1日就任)兼任

航空母艦

艦長

三浦艦三 大佐(1943年8月4日就任)

岸良幸 大佐(1944年4月7日就任) 10月25日戰死

同型艦

千代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