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球

十二指腸球

十二指腸上部近側與幽門相連線的一段腸管,長約2.5cm,由於其腸壁管徑大,黏膜面光滑平坦,無環狀襞,臨床常稱此段為十二指腸球,是十二指腸潰瘍及其穿孔的好發部位,絕大多數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潰瘍穿孔發生在球部前壁,而後壁容易引起大出血。

常見相關疾病

十二指腸球炎

1、【臨床特點】十二指腸球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常由胃鏡做出診斷,僅見黏膜色澤變化,又稱為單純性或紅斑性十二指腸球炎;另一種可見黏膜明顯增粗、有扁平糜爛或天花樣糜爛。十二指腸球炎,主要病理為黏膜水腫、增生與炎性細胞浸潤,炎症改變可擴展至十二指腸降部,有時合併有胃竇炎。臨床症狀類似潰瘍病。

2、【X線表現】單純性十二指腸球炎X線檢查往往無明顯異常發現。部分十二指腸球炎可見黏膜增粗、紊亂,呈網狀黏膜皺襞,加壓檢查形態尚可改變,細緻檢查無確定潰瘍發現,十二指腸球部常不能完全充盈,易於排空,有激惹徵象。充盈時十二指腸球部輪廓毛糙,內部密度不均,無固定畸形。有扁平糜爛存在時,可見圓形黏膜隆起,中央有淺小鋇斑,往往是多發的。上述改變在仔細檢查後,仍無龕影者即可診斷為本病。

3、【鑑別診斷】十二指腸球炎主要要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相鑑別,有時難以鑑別,需藉助內鏡才能確診。

4、【臨床評價】十二指腸球炎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關係:有的認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發生於十二指腸球炎基礎上;有的則認為十二指腸球炎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有的炎症,兩者的關係就像胃竇潰瘍與胃竇炎一樣,是十分密切的,兩者常合併存在。在實際工作中也碰到單獨存在的十二指腸球炎而無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情況,所以在診斷十二指腸球炎時必須細緻檢查以確定有否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存在。常需內鏡才能確診。

特殊病理變化

十二指腸球憩室

1、憩室的位置在十二指腸球部後壁上方靠幽門處,呈漏斗狀凸向胃小彎並緊貼於幽門上方,單發。憩室長為2.2cm,寬1.2cm,入口內徑1.2cm,中部內徑0.8cm,憩室壁厚0.2cm。檢查未發現憩室附近有炎症粘連、潰瘍改變和瘢痕形成。取憩室壁切片在光鏡下觀察,其層次結構與十二指腸壁的結構相同。十二指腸其餘各段未見異常。

2、十二指腸憩室一般可分為先天性、原發性、繼發性、壺腹憩室等四種類型。研究所用大體標本,年齡僅九歲,憩室壁具有腸壁的各層結構,憩室附近無炎症、潰瘍、癱痕等改變,屬先天性憩室,發生於十二指腸球部的後壁上方,臨床上較罕見。

十二指腸球部變異

1、在內鏡檢查中,對十二指腸球部上角、上曲部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通過上述部位即能觀察降部情況,但都可體會到有的患者需往右往上轉鏡費上一番周折才到達降部,有的患者則在幽門口就可觀察到降部黏膜,即球部上角、上曲結構是否明顯。

2、變異狀態的制定標準:(1)在充氣後不能觀察到降部,需轉鏡後才能到達降段者,也就是十二指腸球部上角、上曲結構明顯者為正常狀態。(2)在充氣後不需轉鏡,或稍向右轉即可觀察到降部者,也就是十二指腸球部上角、上曲解剖不明顯者為變異狀態。

3、十二指腸球後潰瘍是指十二指腸球部第一環形皺襞開始至十二指腸空腸曲部所發生的潰瘍,臨床上較少見,胃鏡檢查發病率約占十二指腸潰瘍的1.0%~2.11%,球後潰瘍穿孔則更為少見。

十二指腸球後潰瘍穿孔是比較複雜的急腹症,臨床發生率較低,積累的經驗相對較少,一般術前很難確診,多數患者因上消化道穿孔行剖腹探查術後確診。

十二指腸球後潰瘍穿孔在臨床上很難處理,併發症較多。明確為上消化道或潰瘍穿孔後均有手術指征,具體手術方式的選擇尚無統一術式,需要根據穿孔的位置、大小、腹腔污染情況以及患者全身狀況來綜合考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