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息肉

胃息肉46例,十二指腸息肉20例,其中多發性息肉12例。 c舒適胃鏡下高頻電凝息肉切除治療體會摘要: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 胃與十二指腸手術切除後殘胃癌的發生率樂得胃摘要:

疾病描述

由於長期的炎症刺激,在胃腸道產生的突出腔內的炎性新生物,一般屬良性病變,但是容易復發。

症狀體徵

腹脹,上腹部不適,可有反酸,噯氣

疾病病因

具體病因不明,可能與胃腸道的長期炎性刺激,飲食有關。

病理生理

具體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

診斷檢查

電子胃鏡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胃息肉本身病理上可分為增生性和腺瘤性兩種,後者癌變率較高(30%~58.3%),因此活組織病理檢查鑑別,確定臨床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

可行無痛胃鏡下氬氣刀凝固術.

併發症

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咽困難

預後及預防

正規治療,飲食控制,無特殊預防方式,本病容易復發,平時飲食以清淡為主.

流行病學

胃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約為1%~3%,男性多於女性。

特別提示

本病無特殊預防方式,平時飲食上清淡為主,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相關文獻

內鏡下治療十二指腸息肉26例的臨床觀察摘要:例位於十二指腸前壁。1例位於十二指腸降部,其餘息肉均位於球移行部的頂部及後壁。對部分息肉取活檢摘要:韌帶 hepatogastric ligament:內有右動脈;冠狀靜脈及其周圍的胃癌摘要: (4)殘良性病變手術後殘發生的癌瘤稱殘癌。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內鏡熱極治療胃息肉66例療效觀察摘要:3歲。息肉46例,十二指腸息肉20例,其中多發性息肉12例。全部息肉共83顆,最大息肉3 c舒適胃鏡下高頻電凝息肉切除治療體會摘要: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腸道息肉實際上是以結直腸息肉為主要發病部位,次之,息肉好發於竇部高頻電凝切除胃腸息肉29例臨床體會摘要:蒂息肉的19例,長蒂或亞蒂息肉的10例。息肉體部最小直徑0.5cm,最大直徑3.5cm,息肉殘胃癌摘要:去認為早期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潰瘍惡變的觀點,現已被否定。十二指腸手術切除後殘癌的發生率樂得胃摘要: 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神經性消化不良灼熱及痙攣等。國產的“樂”和速樂(胃得樂摘要:。因此見效後宜堅持一較長療程,一般輕度十二指腸潰瘍病胃酸過多症等,服藥3個月左右,症狀可獲胃膜素摘要:能在內形成膜,覆蓋潰瘍面,減少酸對它的刺激,利於潰瘍面癒合。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