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陡鎮

北陡鎮

北陡鎮位於廣東省台山市西南端,地處陽江、恩平、台山三市交界,總面積196平方千米,海岸線長達47千米。轄12個村(居)委會,105條自然村,總人口3.5萬人。2006年人平收入4032元。北陡鎮下轄沙咀村、那琴村、石蕉村、寨門村、下洞村、早禾石村、小洞村、沙頭沖村、平山蓢村、大步頭村、沙灣塘村、陡門街道。北陡鎮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耕地面積2.1萬畝,山地面積19萬畝,宜林面積17萬畝。北陡鎮玉荷苞荔枝種植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其獨特的風味和看中其良好的經濟效益。

區位優勢

北陡鎮北陡鎮

北陡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面臨南海,灘涂遼闊,山青水秀,資源十分豐富,是個美麗富饒的半島,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橫貫北陡。33公里二級公路貫穿全鎮南北,東線往珠海僅1小時車程,距台山魚塘港半小時車程。西線可直達陽江、茂名、湛江等地,距陽江港和陽陽鐵路50公里。北線可直達恩平、開平、肇慶等地。南線可達陽東縣東平港,鎮內有五千噸級碼頭2座,水路可通廣海、川島、江門、廣州、深圳、珠海、澳門、香港等地。鎮內設有11萬伏變電站,水電供應充足,通迅設施完善,移動通迅信號復蓋全鎮,開通數字數據、網際網路、數據傳真等通信業務。

自然資源

北陡鎮北陡鎮

北陡鎮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耕地面積2.1萬畝,山地面積19萬畝,宜林面積17萬畝。著名的花崗岩石遠銷國內外,鋁礦、鉀長石、石英石、水晶、黃玉石、綠柱石等有色金屬貯藏量較大。北陡鎮有“琴溪橋”、“琴溪書院”、“太守祠”、“容氏祠”、“容氏公祠”、“將軍靴”、“出米洞”、“龍船石”“水流槽”、“文筆”、“樑柱墓”等名勝古蹟。20公里長的海岸線海灣旅遊資源及風力發電資源。灘涂面積1.5萬畝,已開發鹹圍等養殖業1.1萬畝。主要盛產石班、立魚、鰻魚、牡蠣,對蝦等優質水產品。全鎮種植林木6000多畝,紅樹林1147畝,種植水果面積3.5萬畝,其中雙肩玉荷包荔枝面積3萬畝,2006年荔枝總產量3000噸,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行政區劃

北陡鎮下轄沙咀村、那琴村、石蕉村、寨門村、下洞村、早禾石村、小洞村、沙頭沖村、平山蓢村、大步頭村、沙灣塘村、陡門街道。

土特名產

北陡雙肩玉荷苞北陡雙肩玉荷苞
北陡雙肩玉荷苞北陡雙肩玉荷苞

北陡雙肩玉荷苞紿生長在廣東省台山市北陡鎮那琴村委會,南海的鎮海灣邊緣,得到獨特的地理環境滋潤培育,以獨特的風味成為北陡鎮的一大特色農產品。北陡的玉荷苞荔枝每年五月至六月份為成熟期。在開花結果時受到海風吹拂,吸收的氮氣中帶有鹹質,結果時的荔枝色澤紅潤,果大、核小、肉厚,味道鮮甜脆口,適當多食對身體無影響,可開胃增食慾,有潤喉養顏益氣之功效。北陡鎮玉荷苞荔枝種植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其獨特的風味和看中其良好的經濟效益。近年來,該鎮種植面積迅速增加,現有種植面積3萬畝,年產玉荷苞荔枝2000多噸,而且年產量正以30%遞增,使北陡鎮成為台山市最大的荔枝種植鎮。目前,鎮內已建有雙肩玉荷苞荔枝無公害生產基地,並成功申報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歷史文化

北陡鎮北陡鎮

打鼓山傳說

沙咀灣度假村的東部一座近十二萬平方的山,名叫“打鼓山”。相傳明代弘治(1449年)年間,有四位神仙下凡到此海灣(今黃花灣,即沙咀灣)其時,外倭海盜不斷搔擾這個漁米寶地,他們掠奪人民的財物,搶走漁民辛勤捕撈的魚蝦,攪得海灣人民日無安寧,而此處蚊蟲亦泛濫成災,蚊叮蟲咬影響著人民的辛勤勞作,神仙見此情此景,即施給海灣人民一面鼓(今打鼓山),逢外倭海盜入侵海灣,鼓便顯靈,咚咚作響震天動地,嚇得這班入侵者膽戰心驚,落荒而逃。同時,神仙又施一雙海燕(現燕子洲),在沙咀灣的西面捕食蚊蟲,使得人民夜間得以安然入睡。此後,海灣人民便豐衣足食,和樂融融。於是,神仙曾降臨於此布施的訊息使四處傳開,外地漁船、貨船逐漸頻頻前來買魚、供貨,每天有四五百艘船隻出入此灣,人流熙熙攘攘,船隻來來往往,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但到了光緒至民國後期,南海海面又出現外倭海盜,他們到處掠奪搶劫,有時到岸上製造搔亂,搞得海灣人民不得安寧。幸得當時出現一個年輕有為的張保仔,他仗義勇為,為人執信,好打抱不平。他率領人馬駐紮於打鼓山上,興建遼望台,遍插旌旗,放置大鼓,發現海上出現倭盜便嗚鼓報警,通知海灣人民做好準備,嚴陣以待,共抗倭盜,保障人民及財產安全,成為各副其實的“打鼓山”。

浪琴灣傳說

浪琴灣位於北陡鎮那琴村委會石山村,那腰灣一帶,占地面積756.3畝。沙灘長800多米,岸上有形態各異的怪石,在西邊岬角處,有一塊突起的形似少女頭部的石頭,正向著大海張望,據說這便是有名的景點“阿琴望海”。

北陡鎮北陡鎮

相傳古時候這裡有對青年男女阿浪和阿琴,雖然貧窮,但兩人相親相愛,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村裡有個地主容老爺,心腸毒辣,他看上美麗善良的阿琴,欲據為已有,遂帶著一群狗腿子,向阿浪催收漁稅。貧窮的阿浪夫婦哪裡拿得出一個錢?容老爺說:如半個月內交不出稅款,就要抓阿琴到他家去作丫環抵債。三天過去了,兩口子還籌不到一個錢。恰好這時有歸航回港躲避颱風的漁民說,南海海面發現了罕見的石斑魚群。為了避免"送羊入虎口",阿浪不顧阿琴苦苦相勸,決定冒險出海。可惜沒隔多久,海上便颳起了12級大颱風,阿浪不幸被巨浪吞噬。然而,痴情的阿琴卻固執地日夜守望著大海。年復一年,月復一月,阿琴最終化成了一塊望夫石--後人有感於其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乾脆就把此地叫作“浪琴灣”。

浪琴灣已建有情侶屋、度假餐廳、桑拿、燒烤、衝浪、海水浴、太陽浴、石山奇景、卡拉OK歌舞廳等設施。北陡鎮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治安秩序良好。鎮委、鎮政府求真務實、廉潔奉公,積極實施資源型招商、異地招商,不斷完善投資環境,為客商提供優質服務。實施大項目大拉動,充分利用水資源、果林資源、旅遊資源、風力資源等優勢,力促招商引資上新水平。

風景名勝

琴溪古橋

琴溪古橋琴溪古橋

溪古橋位於北陡鎮那琴村委會,始建於明代,橋長24米,寬2.8米,高6.5米,整座橋均由花崗石板材建成,石板彼此間沒有石灰沙漿等輔助性建築材料構築的痕跡,別樹一格。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屬台山市級歷史保護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也是北陡旅遊重點景觀之一。

下塘灣度假村

下塘灣度假村在廣東省台山市之西南海邊緣,面向南海,距香港75海里,距澳門45海里,西至6公里陽江市,與東平鎮交界;東面鄰恩平縣60公里,與廣堪325國道接壤;北面綿綿山脈,離廣州250公里,從廣州至此地行程比陽江閘坡旅遊區近50公里,川島旅遊區隔海相望。

下塘灣度假村下塘灣度假村

塘灣景色天然優美,有一公里的沙灣,金沙閃閃。坐北向南,海風習習,白浪滔滔,是一個天然的海水大浴池,沙灣兩旁天生石林奇景,成為一片石景區,有“羚羊趕鯨下海”、“師石印”、“佛石”、“青蛙石”、“佛腳石”、“石船”、“望夫石”等。由青山岩石流下來的清泉,聚成一個淡水池,在海水蕩滌之後,再到池中洗禮,不勝清爽。池中有奇石襯托,供遊人沐浴觀賞,讓遊客體會未曾有過的清新感受。

一公里長的沙灣岸上,有100畝2萬多株防風綠樹帶,叢林的後面,有800畝平整的空地,還有一間相傳的“皇母朝”舊址。樹木婆莎,聽濤品茶,在建的度假村中心一座五星級旅遊勝地,集文化娛樂、飯食、旅業為一體,“沙灣閣”擁有一片自然的高爾夫球場、停車場、射擊場及娛樂配套設施。

沙灣的東面,有一個13萬平方的山丘,與沙灣相連,凸出海面,名為“打鼓山”,形同一巨手伸出海面,擋住海上漂浮的污物和風浪,給沙灘帶來一片純淨海面,形成海天一色。

沙咀灣度假村,風景獨特,海、沙、石、山、林木形成一體,是一幅大自然圖畫,景色天然,再加修飾,建成三十多個旅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項目,形同“夏威夷”,可與之比美,到該海灣度假、海浴、觀光旅遊,真令人心曠神怡,延年益壽,流連忘返。

娘媽廟

娘媽廟位於沙咀灣度假村的西北山坡上。清朝康熙二年(1663),這裡建有一間“三王廟”,海灣人民逢年過節便來進香祈拜。每到春節,人們抬著放有神像的神龍四處巡徊,求佑家人平安,財丁興旺。“三王廟”即是“娘媽廟”,即同一間廟裡供奉兩個神位。凡是漁村的地方都有“娘媽廟”,漁民逢出海打魚,先到廟裡燒香叩拜,祈禱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農曆三月十九日是“娘媽廟”節,每到這天所有漁船都回港慶祝“娘媽廟”,宰豬羊殺雞鴨,供奉水果等祭品,熱鬧非凡。傳說:“得罪娘媽沒風駛船(以前帆船靠風航行)。”因此,人民對娘媽非常虔誠。

經過幾百年滄桑的歲月,風吹雨打已使“娘媽廟”受到嚴重摧殘,只留下舊址。現經度假村重新修建,“娘媽廟”又昂立於海邊,“保佑”眾生平安,“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人民安居樂業,事業一帆風順。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所轄村屯

北陡鎮北陡鎮

沙灣塘村委會位於北陡鎮北端,背山面海,距離鎮政府7公里,水陸交通方便。東與深井鎮灣肚東頭村隔海相望。南臨鎮海灣。北與恩平小洛村毗鄰。轄:後斜、沙灣塘、石沖3條自然村,村民小組3個,轄區面積1.98平方公里。村委會駐地後斜村。耕地面積536畝,其中水田520畝,山地面積1056畝,總戶數248戶,總人口969人。農業主產稻穀、花生、蕃薯,禽獸以生豬、雞為主,灘涂養殖牡蠣,鹹圍養魚、蝦、蟹、印魚、特產印魚。

琴村委會位於北陡鎮西南面,南臨大海與下川島茫洲隔海相望,距離鎮府23公里。轄:那琴圩、舊圩、那琴村、石山、沙堤、南廳、南井、南寧、六婆、盤石、西郊、立新、上打鈴、下打鈴、黃新、新屋、洋欄等17條自然村,17個村小組,村委會設在那琴圩。總戶數1173戶,總人口4432人。耕地面積2712畝,其中水田2460畝。山地面積20641畝。屬半漁農地區,水產品豐富,盛產魚、蝦、蟹,農業主產稻穀、番薯,特產:石山冬瓜、黃臘石儲量豐富,有台山黃臘石之鄉之稱。

北陡鎮北陡鎮

那琴圩是北陡鎮四大圩市之一,逢五、十日為圩期,有國小、衛生所、信用社、商店、旅業、娛樂場所等。浪琴灣渡假村就在那琴石山,是集海浴、旅業、餐飲、商場,健身娛樂於一體的旅遊中心。還有明代萬曆年間建的雙拱琴溪古橋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琴溪書院是古代台山五大書院之一。

石蕉村委會位於北陡鎮西南面,北靠大山,距離鎮府15公里。轄:石蕉、大路鋪、西康、新村、井頭、那文、那崖、白石、石井、蔗朗、中城、六新、佛子壠、六洞、那域、禾塘、擔山、山園、那才、獅子頭等18條自然村,村民小組18個,村委會設在石蕉村小組對面。總戶數802戶,總人口3080人。耕地面積3162畝,其中水田2950畝。山地面積24882畝。農業主產稻穀、花生、番薯、木薯、甘蔗,盛產荔枝、龍眼,是北陡鎮主要荔枝、龍眼產區,禽畜生豬、牛、羊、雞。此外,鉀長石、花崗岩儲藏量十分豐富。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澳村
安步村
安南村
安生村
白廟村
扁沖村
白石村
堡城村
北合村
白銀村
白水帶村
白沙社區
北街街道
白沙街道
北蘆村
耙沖社區
北達村
北灣社區
坂錫社區
步溪村
白沙鎮
磅礴村
北門村
北陡鎮
板崗村
白水村
八家村
北聯村
坂潭村
北坑村
白崗村
百頃村
八頃村
邦龍村
北洋村
北門社區
北水村
八一村
茶坑村
成平村
昌梅村
長安村|
陳山村
側賢社區
倉邊村
潮連街道
長塘社區
茶山村
長發社區
赤坎村
城西村
常安社區
長喬村
倉后街道
長塘村
潮境村
車朗村
川西村
沖蔞鎮
城北村
沖雲村
衝口村
長沙村
長坑村
沖泮村
倉下社區
朝中村
長嶺村
川島鎮
沖金村
春場村
赤溪鎮
陳邊村
廛溪村
川東村
沖洋村
曹沖村
曹厚村
長江村
城西社區
陳冲村
城南村
城東社區
城郊村
沖那村
潮透村
慈谿村
長沙街道
長間村
蒼城圩社區
大林村
東成墟鎮
東北雁村
東南村 |
篁灣村
海傍社區

大田鎮
頂沖村
東門社區
大槐鎮
大亨村
大灣村
東岸村
大蓮村
東新村
大朗村
東成鎮
大槐村
東觀社區
大埠村
杜阮鎮
丹井社區
東風社區
大崗社區
東成社區
杜臂村
東升社區
大凹村
東溪村
東寧社區
東倉社區
堤東街道
杜阮村
東華社區
東聯村
東仁村
東冠村
都陽村
大塘村
大江鎮
都斛鎮
端芬鎮
大綱村
大巷村
東紅村
東寧村
東升村
獨岡村
墩寨村
陡門圩社區
大嶺村
大洲村
獨灣村
大東村
都斛圩社區
淡村
大步頭村
斗山鎮
墩頭村
渡頭村
東雲社區
洞安村
東頭村
丹堂村
達材村
大擔村
東方村
大洞村
洞北村
東風村
大澤鎮
東甲村
獨聯村
洞南村
東北村
大澤社區
東凌村
東環沙村
東向村
大堂村
洞閣村
大鰲村
大澤村
島橋村
大環村
都會村
東成村
大滘村
大鰲社區
東衛村
大鰲鎮
大八頃村
大鰲尾村
大沙圩社區
恩城街道
二寧村
福坪村
鳳山社區
佛良村
粉洞村
阜康社區
華東社區
|

富崗村
浮石社區
豐樂社區
范羅崗社區
富岡社區
復興社區
鳳潮社區
豐盛社區
福逕村
富橫社區
芙灣村
飛東村
復盛村
甫草村
浮石村
豐江村
富城社區
福場村
鳳村
富美村
甘圍村
根竹頭村
高聯村
關村
高元村
共和鎮
隔朗村
共興社區
谷埠社區
弓田村
桂林社區
古勞村
古蠶村
古勞鎮
甘棠村
古橋村
甘化社區
港口社區
貫溪村
岡寧村
高筍村
廣海鎮
官竇村
桂水村
龔邊村
廣海城社區
崗美村
灌田村
高嶺村
甘邊村
高朗村
古邏村
官沖村
官田村
管咀村
古斗村
古泗村
古井社區
桂林村
古井橫陂鎮
橫崗頭村
黃沙村
橫陂村
潢步頭村
黃坭坦村
橫眉村
河南社區
鶴坪村
橫西村
橫槎村
黃角村
橫平村
河灣村
橫南村
橫盤村
華南村
橫東村
匯源村
鶴城鎮
荷村
合成村
禾南村
鶴山市
禾穀村
黃洞村
黃寶坑村
和平社區
鶴城村
環市街道
會龍社區
河山村
篁邊社區
虎嶺村
花園社區
荷塘社區
橫江村
荷塘鎮
虎坑場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