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蔥燜羊肉

北蔥燜羊肉

北蔥燜羊肉屬於閩南菜譜類,主要以羊脯、大蔥、腩排骨、輔以八角、草果粒、南姜、酒、糖、淺色醬油等燒制而成,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美食標籤

(圖)北蔥燜羊肉北蔥燜羊肉

品名:北蔥燜羊肉

菜系:湘菜

特點:味道鮮美,鹹香適口

主料:羊脯、腩排骨

輔料:八角、草果粒

南姜、酒、糖、淺色醬油

營養:高蛋白、低脂肪

功效:易於消化、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材料分析

(圖)燉羊肉燉羊肉

主料:羊腩500克,大蔥200克(或用蔥代替),八角、草果各1粒,南姜2大片拍松(或用姜代替),腩排骨300克切成2塊。

配 料:調味料:酒半湯匙,糖1茶匙,糖1茶匙,生抽、老抽各1湯匙,水4杯或適量。

芡汁料:生粉1茶匙,水2湯匙。

汁料:潮州米醋3湯匙、南姜粉半湯匙攪勻盛小碟上。

原料介紹

羊脯

(圖)北蔥燜羊肉北蔥燜羊肉
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治療皮膚癌結腸癌以及乳腺癌有著明顯的效果。它的肉質鮮嫩,營養成份較高。羊肉屬於溫補型食物,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食用。

腩排骨
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排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具有滋陰壯陽、益精補血的功效。

製作流程

(圖)北蔥燜羊肉羊肉

1、大蔥洗淨,切長度。腩排放落滾水中,煮5分鐘,取起洗淨(加入腩排同燜,能令羊肉更美味,如不用腩排可加入上湯燜)。

2、羊腩斬件洗淨,放入滾水中煮10分鐘,取起洗淨,滴乾水,放在鍋中炒5分鐘,鏟起。炒時不下油。

3、下油4湯匙,爆香大蔥鏟起,下南姜、羊肉爆炒片刻,鏟起放入煲內,加入排骨草果八角及調味煲滾,小火燜爛(約需2小時)。羊肉爛後,下大蔥再燜15分鐘,鏟起羊肉、大蔥上碟,排骨另盛碟上。

4、煮滾煲內之汁,用生粉水勾芡,試味,淡可下少許鹽。把汁淋在羊肉上,或夾羊肉蘸汁吃即可。

飲食注意

北蔥燜羊肉煮製時放個山楂或加一些蘿蔔、綠豆,炒制時放蔥、姜、孜然等佐料可以祛除膻味。吃涮肉時不可為了貪圖肉嫩而不涮透。夏秋季節氣候熱燥,不宜吃羊肉。羊肉屬大熱之品,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還有發熱期間都不宜食用。

食療作用

(圖)羊肉羊肉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羊肉性甘溫而不燥,溫中暖下,補肺腎氣,較適合冬令進補。除了可以配蘿蔔外,配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更是營養全面。山藥益氣補脾、又助消化;栗子補腎壯腰、益胃平肝,根據《易經》中“以上補上、以下補下”的原則,栗子還是補腦的佳品;核桃仁溫補肺腎,定喘潤腸。此三樣與羊肉同燉,營養豐富,溫補而不燥,培元又固本。

湘菜文化

北蔥燜羊肉是系屬湘菜菜系。湘江流域的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

洞庭湖區的菜,以烹製河鮮、家禽和家言見長,多用燉、燒,臘的製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軟。燉菜常用火鍋上桌,民間則用蒸缽置泥爐上燉煮,俗稱蒸缽爐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