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是一家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的佛寺,建於1905年。依據民德寫真館(台北)於1941年發行的《台灣佛教名跡寶鑑》,與同為台北市市定古蹟的臨濟護國禪寺,都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在台灣日治時期,由於其信眾多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寄附,於是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先生諡號:“鐵真”,命名為“鐵真院”,並在寺中設立“村上彰一翁碑”。

(圖)普濟寺(台北市市定古蹟)普濟寺(台北市市定古蹟)

歷史

(圖)北投普濟寺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為台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初建於明治38年(西元1905),為當時鐵道員工所建的寺院,所以又名為鐵真院,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採用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佛教寺院之美,在台灣誠然不多見。

佛寺採用日式風格,混合了日本傳統和、大佛樣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大殿建築為單簷的歇山式,面寬三開間,進深亦得三間,近正方形。寺的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此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佛教寺院之美。大殿內部,地面抬高仆上塌塌米,方便跪坐禮佛,寺廟入口外觀可見曲形虹樑以及鐘形窗,外觀質樸古拙。大殿全為高級檜木造,斗及虹樑施以彫刻,極為精美,窗子作成鐘形,亦具特色,除大殿外,湯守觀音石佛像與村上彰一翁碑等文物也深具歷史價值。

北投普濟寺至今仍保持日式祭拜儀式,先行拜殿內菩薩,而後才拜外面的天公祖,不同於傳統的台灣寺院祭拜方式。普濟寺主殿旁有一涼亭,內立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石佛像,背部刻有正心妙覺一行大字,被懷疑即為西元1909年北投溫泉雜誌社所指的湯守觀音,但石佛像背部另有一行被水泥覆蓋而不太清楚的昭和5年x秋勸請等小字,似乎又代表著這尊石像,是從1930年後被移來的。
普濟寺前庭遍植茶花,順著溫泉路旁石砌步道而上,正面大雄寶殿供奉彌勒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十分莊嚴素淨。右側有一中國式觀音亭,供奉一尊地藏王菩薩型態的石佛,應是日據時期所雕的湯守觀音,為何稱觀音菩薩為湯守觀音湯即溫泉,湯守即是溫泉守護神之義。守護神之觀念與菩薩深義容有差異,但已見出觀音信仰在東亞社會中的重要性

特色

(圖)北投普濟寺北投普濟寺

普濟寺的建築相當簡單,沒有重檐三進,為單檐的歇山式建築。面寬亦比一般佛寺小,約為三開間。進深也僅有三開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小佛寺,位在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溫泉路上。地勢較高,要造訪得爬兩段樓梯,開放時間至下午五點。

寺外供奉的地藏佛像一尊(日治時期稱為“子安地藏”),旁有一株老樟樹。

普濟寺正門旁的有鐘形窗,設計特殊,所使用的建材則都是高級檜木,保養相當良善,在入口玄關可看到斗拱,虹梁的精美雕刻。

交通資訊

(圖)交通資訊   一、自行開車:由台北交流道下中山高,接重慶北路,過百齡橋後轉入承德路,行至大同公司後,轉入中央南路,循光明路、中山路,續接幽雅路往幽雅路方向下山,往杏林巷內走。二、大眾交通工具:1、鐵路→台北火車站,北出口轉接駁公車。2、捷運→可搭捷運至新北投站下車,往中山路再往溫泉路方向走。3、公車:公車路線地熱谷-小22,小25京都飯店(銀光巷口)-小25熱海大飯店-小25 往中山路再往溫泉路方向走。

一、自行開車:
由台北交流道下中山高,接重慶北路,過百齡橋後轉入承德路,行至大同公司後,轉入中央南路,循光明路、中山路,續接幽雅路往幽雅路方向下山,往杏林巷內走。
二、大眾交通工具:
1、鐵路→台北火車站,北出口轉接駁公車。
2、捷運→可搭捷運至新北投站下車,往中山路再往溫泉路方向走。
3、公車:公車路線
地熱谷-小22,小25
京都飯店(銀光巷口)-小25
熱海大飯店-小25
中山路再往溫泉路方向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