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姓

源於古玄菟郡,出自高句麗民族,屬於因地為姓且漢化改姓為氏。玄菟郡設立於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其轄地是衛氏朝鮮屬國沃沮的故地,大約是今北韓鹹鏡南道、鹹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大體在鹹鏡南道境內。漢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的郡治遷至今新賓永陵地區,江外之地劃入樂浪郡。高句麗鄒牟王(或稱朱蒙)於西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內建國。

三種來源

北姓北[北,讀音作běi(ㄅㄟˇ)]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相傳,黃帝與蚩尤大戰之後,把蚩尤部落整個遷移至北地,其後裔便以“北”為姓氏,稱北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複姓,出自古代方位所指居住地,屬於以居邑方位稱謂為氏。
當為北人氏、北門氏、北官氏、北殷氏、北郭氏、北野氏、北方氏、北狄氏、北海氏、北土氏、北唐氏、北山氏等複姓省文簡化所改。
第三個淵源:源於古癸北部落,出自虞帝第三妃癸北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姓。
第四個淵源:源於古玄菟郡,出自高句麗民族,屬於因地為姓且漢化改姓為氏。
玄菟郡設立於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其轄地是衛氏朝鮮屬國沃沮的故地,大約是今北韓鹹鏡南道、鹹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大體在鹹鏡南道境內。漢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的郡治遷至今新賓永陵地區,江外之地劃入樂浪郡。高句麗鄒牟王(或稱朱蒙)於西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內建國。
玄菟郡在中原以北,遷移至中原的高句麗人被時人稱其為北人氏,後其人中亦逐漸引以自稱,後省文簡化為北氏。
二.郡望:
玄菟郡:設立於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其轄地是衛氏朝鮮屬國沃沮的故地,轄境相當我國遼寧東部、、吉林省西部及北韓鹹鏡南道、鹹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一帶,郡治大體在鹹鏡南道境內。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郡的郡治遷至今新賓永陵地區,江外之地劃入樂浪郡。高句麗鄒牟王(或稱朱蒙)於西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內建國。1980年以來,有學者提出太祖大王(公元一世紀中葉以後)建國,高句麗縣建國時,高句麗人已經在西漢郡縣制的管轄之下生活了七十多年,高句麗王被王莽政權貶為侯,說明其在西漢末為王國,東漢光武帝劉秀復其王號,也證實了高句麗在兩漢時期的封國地確實存在。“玄菟”在後來泛指中國北部邊塞要地。
三.歷史名人:
北 董:(公元1943~今),河北灤縣人,本名董天柚。著名現代作家。
1964年高中畢業,務農。1979年任中學教師,1981年供職縣文教局,1987年任縣政協副主席,1988年任縣文聯主席。1993年評定文學創作一級職稱。
著有長篇小說《北斗峰》、《鳳凰城》、《鬼蟹島》、《溜出天堂的孩子》、《辣娃和銀豹》、《紙風車》。小說集《蹈海》、《虎皮傘》、《七色馬》、《紫月芽》、《青蛙爬進了教室》、《火橋》。長篇童話《琥珀城奇遊記》、《外星人與沉船城》、《男孩有隻螢火鳥》。童話集《魔布手套》、《泥狼》等。作品曾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陳伯吹兒童文學園丁獎等。
是河北省人大第八屆代表、唐山市政協第五、六、七屆常務委員,兼唐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相關條目

北姓 百家姓 姓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