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是在北京紅螺食品集團的基礎上改制設立的股份制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果品生產經驗“中華老字號”企業,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基本信息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在多年的生產經營中,已形成一套核心生產技術和工藝,並擁有國內較為完善的生產設備設施。企業在加強網路建設,樹立產品品牌的同時,堅持抓好質量管理,加強產品創新,已成為國內農副產品加工行業質量優、規模大、效益好、技術最先進、最具發展潛力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企業簡介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是在北京紅螺食品集團的基礎上改制設立的股份制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果品生產經驗“中華老字號”企業,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多年的生產經營中,已形成一套核心生產技術和工藝,並擁有國內較為完善的生產設備設施。企業在加強網路建設,樹立產品品牌的同時,堅持抓好質量管理,加強產品創新,已成為國內農副產品加工行業質量優、規模大、效益好、技術最先進、最具發展潛力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定位於水果、蔬菜、粗糧的深加工與產業化經營,而且公司的所有業務增加值全部來自於農產品的深加工和銷售。主要生產果脯、羊羹、茯苓夾餅、板栗、烤鴨、老北京小吃等各類休閒食品,現已擁有六大系列、四十多個大類、一百二十餘個品種、四百餘種包裝規格的各類產品。公司以“為三農服務,樹百年品牌”為企業的發展宗旨;以“營養、健康、綠色、安全”為產品目標;“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培養人”是企業的人才觀念;“團結、務實、創新、一流”是紅螺人共同追求的企業精神;發展現代修閒食品,提升人類生活品位是我們的價值;振興地方經濟,積極回報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源於北京,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是我們的抱負。公司注重產品創新,近年來,先後推出了茯苓新品—雜糧系列、低糖羊羹、低聚糖果脯、茯苓八寶、茯苓核桃糕、冰糖葫蘆、驢打滾、聖女果乾等新產品。近年來,公司加大產業升級改造投入,投資擴大生產廠房,增加生產設備和設施,研製先進技術的工藝,研發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公司加大高度重視品牌培育、著力市場行銷網路建設,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舒心滿意的服務,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全國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現擁有一套健全的行銷體系,網路覆蓋面廣,立足首都北京,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在北京各大商廈、超市、倉儲連鎖設有500餘個產品銷售專櫃,在北京市百貨大樓、東安市場、西單商場、西單購物中心、城鄉貿易中心等著名商廈中,紅螺公司專櫃的銷售額名列前茅。建立市內、外埠批發網點2000餘個,家樂福、沃爾瑪、萬客隆等大型賣場都有紅螺食品的身影。在上海、廣州、哈爾濱瀋陽大連等地均設有總經銷,產品行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出口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並擁有良好的售後服務體系。多年來,公司一直將質量管理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產品品質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2000年1月,企業順利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並於2001年取得自營進出口資格證書,2002年又順利通過ISO9001:2000版的轉換。2004年,獲得美國基埃奧公司FDA註冊證明,為企業進軍歐美市場奠定了基礎。被中國質量協會評為“質量管理優秀企業”。2004年12月,公司所屬果脯系列、羊羹系列、茯苓夾餅系列產品全部順利通過CQC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檢驗,獲得HACCP認證證書,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全部通過此認證的果品加工企業;所屬羊羹系列產品順利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中心的審核,獲得“綠色食品”稱號,標誌著,中華傳統產品的生產向國際化標準邁進了有力的一步,也證實了我國傳統產品生產的科學化、安全化和標準化。2006年3月,企業順利通過質監局的審核,獲得QS認證資格,成為北京市場果脯行業第一家。由於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使公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廣泛認可,獲得了100多項榮譽稱號。公司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定為“AAA級信用企業”,被國內貿易部評為“先進企業”,並授予“中華老字號”企業榮譽稱號;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榮譽稱號;被北京市科委評為“星火示範企業”;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被中國食品安全年會組委會授予“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榮譽稱號。“被北京質量協會、北京質協信用評價中心評為北京市“重質量、守信用”企業;連續十年被北京市工商行政局評為“重契約、守信用”單位;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紅螺”商標被評為“北京市著名商標”;“紅螺”產品被評為“北京名牌產品”;紅螺牌果脯、羊羹、茯苓餅系列產品被中國特產協會評為“中國知名特產”,紅螺牌果脯、板栗榮獲“第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暢銷產品獎”;被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評為“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近年來,公司制定了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就是“大力推進農產品的綜合開發和產業化進程”,堅持“以農為本”的經營理念,以“為三農服務,樹百年品牌”為宗旨,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以農業產業化發展為中心、以工業化發展為方向,加快產業升級;將現代科技導入傳統工藝,實施科技創新,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渠道建設和流通服務為重點,加快市場占有提升;以健康、安全、優質、創新的產品理念提升產品品牌;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市的產業化組織形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全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秉承企業與農民共贏的理念,在企業發展中創造社會價值。通過基地建設,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北京市及河北、內蒙古等周邊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區域經濟農業產業化發展。公司回響市委市政府對口支援號召,積極參加與北京水源保護地承德等地區的合作,加大該地區農產品收購,促進了承德等地區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北京及周邊地區生態建設,將生態林和經濟林結合,解決生態林德經濟效益問題,配合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落實,為保障北京飲水安全、恢復北京周邊生態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將以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召開為企業的發展契機,加強管理,完善市場行銷體系,提升產品包裝文化內涵,重點突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悠久歷史,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在傳統產品風味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元素,將傳統果脯產品向現代特產文化提升,全力打造低糖化、無糖化、營養化、休閒化、藝術化的“新北京特產”,弘揚老字號文化,將北京特產推向全世界,使“紅螺”成為北京特產的象徵。

領導致辭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果脯製作、食用的歷史伴隨著中國社會文明走過了漫長的歷史,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果脯也作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與烤鴨一起被譽為北京首屈一指的兩大特產。我公司作為北京果脯生產中字號最老的企業,依託北京果品之鄉——懷柔的有利條件,繼承傳統工藝,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使我公司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產品體系最完善、產品質量最有保證的果脯生產企業,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口味更好、質量更優的產品。2008年是舉世矚目的奧運年,我公司為了將中國的傳統美食推向世界,在完善傳統果脯生產工藝的同時,更推出以老北京十三絕為代表的一系列傳統產品。企業的歷史和發展,使紅螺人肩負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我們將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中華五千年文明不斷增添新的色彩

企業理念

公司品牌
地道北京味,正宗老字號
企業理念:
為三農服務,樹百年品牌
企業精神:
團結、務實、創新、一流

歷史文化

滿族生活中的“漬山果”與懷柔滿族鄉

距今1000多年前,生活在我國北方的契丹人就有了“蜜漬山果”的生活記錄。契丹人的水果種類很多,當時他們送給宋朝皇帝的生日禮物中就有“蜜曬山果十束欞碗,蜜漬山果十束欞,匹列山梨柿四束欞,榛栗、松子、郁李、黑郁李、面棗、楞梨、棠梨二十箱”等記載。這裡既有新鮮水果,又有“蜜漬山果”和“蜜曬山果”,說明契丹人已掌握了做果脯的方法。滿族人將契丹人這種製作果脯的方法延續了下來。他們有一個冬季貯菜或水果的方法,就是將蔬菜或水果晾曬風乾貯存。他們將鮮果用糖蜜浸後風乾,即“漬山果”,也即現在的“果脯”。後來滿族等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並長期在北京居住,把東北“漬山果”的習俗帶進北京及周邊地區。滿族人進駐懷柔地區後,結合了當地豐富的果品資源,吸收了原有的民間果脯製作經驗。現在東北農村的滿族人仍有夏秋晾一些乾菜、冬春食用的習慣。北京唯一一個滿族人群聚居的地區就在北京市懷柔區,它們是喇叭溝門滿族鄉、長哨營滿族鄉。喇叭溝門滿族鄉的形狀好似雄雞報曉,處在東經116.35—116.6,北緯48.85—41.05之間,北與河北省豐寧滿足自治縣接壤,東臨河北省灤平縣,面積302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鄉。湯河流貫全鄉南北,兩岸有七道大溝,十五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是北京市滿族著名的聚居地之一。喇叭溝門鄉的得名,是因此地為喇叭口狀的山形所敞抱。這裡原是東胡人的領地,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燕將秦開打敗了東胡人,並修了從河北省懷來縣到遼寧省遼陽縣的長城。幾經變數,1961年開始,這裡叫做北京市懷柔縣喇叭溝門滿族鄉。這裡的滿族人絕大多數都姓彭,譜書上記載原籍在瀋陽城外王哆樹,始祖彭連,1664年隨清朝皇帝進關到北京。順治二年六月,彭連之長子彭繼貴隨軍出河防口到達湯河川,攜家眷來到湯河邊,紮根於此。“鷹手營、楊木營、胭脂營”,這些現在聽起來已很生疏的名稱,實際上是清朝時期喇叭溝門、長哨營、湯河口的別稱。當時的喇叭溝門為鷹手營,每年向宮中送200對雌雄活野雞;長哨營為楊木營,負責看管林場,每年向京城供應造扎槍的楊木桿;湯河口為胭脂營,負責開墾農田,為皇宮提供胭脂費用,到現在已有360多年歷史。這三個鄉滿族人口也達到2.3萬人,是滿族人口主要聚居區辛亥革命後,這裡的滿族人地處偏僻山區,生活沒有多大變化。1932年,末代皇帝溥儀身穿大禮服在長春就任偽滿州國的“執政”時,喇叭溝門的最後一任千總彭明祥在同年死去,這裡成了“滿洲國的屬地”。直至日本侵略軍來到這裡,當地的滿族青年參加了抗日隊伍,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鬥爭並建立了華北抗日根據地。如今,喇叭溝門和長哨營是北京市僅有的兩個滿族鄉。這裡的滿族同胞保持了許多祖先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態、娛樂方式、飲食習慣等。一些當年遊牧民族的文娛體育項目還可以在這裡找到傳人,例如模擬採集珍珠場景的珍珠球、再現漁獵生活的阿巴蘭比(狩獵)、賽呼威(賽船)、跳馬、跳駱駝、滾鐵環等。從懷柔保存了北京乃至除東三省外為數不多的滿族人聚居區這一現象看,這一地區在傳承了滿族人生活方式中,包含著對滿族人耕種習慣、民俗民風、禮節典儀等諸多方面的繼承。而懷柔地區果樹種植、林果加工不可能不受到居住在這裡且為數眾多的滿族同胞的影響,他們食用果品的口味、饋送禮物的習慣、祭祀用品的選擇、栽培果樹的傳統都與曾與懷柔土著農民進行過數百年的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借鑑。在懷柔進行著兩個民族生活習俗交匯的同時,在距其僅百里的大清國都城北京,也在更廣泛的範圍內與懷柔同步的進行著滿漢文化大交融。這種文化化合的結果是:懷柔與北京的生活方式步調一致、文化觀念齊頭並進。依此不難想像,當時京城中滿族王侯將相食用果脯品種,一定會與懷柔種植果樹的品種驚人的一致。根據有關資料記載,1693年,即雍正三十二年,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到紅螺寺旅遊。這是有文字記載、清十二個皇帝中唯一次以懷柔為目的地的出遊。據傳說,康熙皇帝此次來到紅螺寺,除了進香禮佛、觀賞寺院外、還品嘗了寺內僧眾獻上的果脯等當地土特產品,康熙吃後連連誇讚。這個故事的後續部分是:康熙帝所吃果脯就是出自於皇上同族、當地滿人老鄉之手的“漬山果”。當年,懷柔作為部分滿族同胞選擇,成為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三百年後,一個傳承自滿漢兩個民族、歷經千年的中國傳統食品――果脯,它的生產基地――紅螺食品集團又在這裡出現。懷柔、滿族自治鄉、林果、滿清宮廷御膳房、北京特產果脯、紅螺食品集團,這一連串名辭彙集在一起,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偶合,當我們回首北京的歷史、果脯的身世、紅螺的歷程,就會得到一個清晰的結論。2007年3月,就有關懷柔地區生產及人們食用果乾、果脯等林果加工食品對懷柔境內的幾處區域進行了摸底調查。首先將懷柔區所轄區域按地理地貌分為四個小區,即山區、半山區、遠縣城區、縣城區,並將每個小區與作為抽樣調查標地。調查採用在選定標地區域內發放調查表、口頭詢問、入村察看、聽取講述等幾種方式進行,且調查對象多為六七十歲老人。通過此次調查得出懷柔地區與果脯相互關聯兩個的兩個規律:規律一:在回答“五十年前是否知道果脯”和“五十年前是否吃過果脯”等類問題時,得到肯定答案多為遠離縣城的人;
規律二:在被調查的對象中,在回答“先知道果乾還是先知道果脯”這一問題時,縣城附近老人多是回答“先知道果乾”,而遠離縣城的老人則多回答為“兩者一起知道”。(註:遠離懷柔的地區即為接近懷柔北部滿足自治鄉的區域上述抽樣調查結論說明,源於滿族先民的“漬山果”習俗同樣被懷柔境內的滿族後人們繼承了下來。這樣一個食用、製作果脯的民俗、民風,對於一個果脯生產廠家來講可以看作是一塊具備了順風順水條件的天然寶地。有這樣良好的文脈淵源,北京市果脯廠立足於懷柔並於此名揚全國直至世界就並非是偶然的了。對於五十年代的北京食品類的工、商企業來說,有兩件事最為重要。一是外地商業機構大量進入北京。1956年前,北京的服務業還基本上停留在食品挑子、剃頭擔子的階段,幾乎沒有品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周總理提出了“繁榮首都服務行業”的號召,一批外地老字號陸續遷京。從初來乍到,到融入北京。第二件事就是公私合營。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點。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轉為工人階級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國家需要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的發展,因為它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但資本主義工商業又存在著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就出現了限制和反限制的鬥爭。為了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果斷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資本主義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第二步是把國家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據中央統戰部的調查,起草了《關於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9月,毛澤東同民主黨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談,指出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必經道路。10月,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召開了會員代表大會,大會傳達了中共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營工業企業多數已經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在商業方面,則在國家掌握一切重要貨源的情況下,通過使私營商業執行經銷代銷業務的方式向國家資本主義商業轉變。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的趨勢。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負責人會議,加強了對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領導。這時,農業合作化高潮的興起,最後地斷絕了資本主義和農村的聯繫,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條件已經成熟。全行業公私合營,是國家資本主義的最高形式,是使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步驟。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接著,上海、天津、廣州、武漢、西安、重慶、瀋陽等大城市以及50多箇中等城市相繼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國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私營工業已達到99%,私營商業達到85%,基本上完成了對資本主義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發出一系列指示,對民族工商業者的選舉權、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業者在不太勉強的情況下接受社會主義,從而保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中,也存在著過急過快和過粗的問題。同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還順利地開展和完成了對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為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造了條件。北京市的公私合營具體做法是,一種行業多家小作坊、小商戶、小業主們,在行業內較有影響和威信且企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家號召、率領下,將自家資產經有關部門評估後,以自願的形式,入股加入同屬一種行業的一家企業,並從此按時領取資本分紅。這個過程叫做公私合營。當時經公私合營後的狀況是,北京地方企業全部實施了這樣的改造,同一行業全部若干小小作坊、小商戶、小業主均匯聚到一家或幾家合營後的企業中,這種合營進行得十分徹底,以至於自此以後二十多年間北京不再有資本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對於當時北京市的公私合營情況,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北京簡史》一書中有以下記載:……當時,把這種先對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大戶實行公私合營的做法,稱作“吃蘋果”的方式,但卻由此引發了新的矛盾。大的“蘋果”公私合營以後業務興隆,剩下的中小戶卻業務蕭條。1955年夏秋之間,北京市該“吃蘋果”的方式為“摘葡萄”的方式,即對同一行業的一連串企業、以至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在工業方面,到1955年底,已有麵粉電機(僱工十人以上者)、針織、機器製造、膠印、果脯、油脂、化學製藥機器染布等行業的200多家私營工廠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在商業方面,為給一些小商店創造合營條件,採取了分區劃片地組織同行業的若干商店“先聯營、後合營”的辦法,一邊聯營開店,一邊進行公私合營的準備工作。到年底,棉布等行業實現了地區性或全市性的全行業公私合營。在這裡,政府在記錄當年公私合營工作的狀況時,僅在舉例時引用的幾種行業中,就將“果脯”列入其中,這足以說明在當時北京地方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果脯業受到了政府較大的重視。在重視果脯行業的背後,是政府對於發展果脯這一帶有典型北京風格、京城特色的傳統食品行業的遠見。若干年後,全國來京人士必採購果脯,並將其視為返鄉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禮品,這一切都與當時政府將果脯列入重點發展行業的英明決斷相關的。北京的果脯業於1956年也進行了公私合營改造。改造後的企業名為“北京果脯廠”,它是由聚成永等五家果脯企業合營而成。合營後的北京果脯廠成為北京當時唯一的一家果脯專業生產廠,它將具有悠久歷史的京味加工技術、專業人才、成熟工藝、生產設備匯聚在一起,為豐富北京市場提供果脯類商品的同時,也為國家機關、外貿出口提供產品。在中共黨史出版社、署名作者為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的《毛澤東生活檔案》(全二冊)一書中,敘述了一段北京果脯廠的產品服務於中南海的故事:……毛澤東晚年依然喜茶。為了保證毛澤東每日能吸收到充分的營養,工作人員開始在茶水中摻兌葡萄糖、檸檬汁。毛澤東常吃的葡萄糖是北京果脯廠生產的,十分普通;新鮮檸檬則產自海南。毛澤東起初對在茶水中加兌葡萄糖、檸檬汁並不習慣,後來多喝幾次也便習以為常了。這一習慣一直保持至臨終之際。

北京果脯廠存在的年代,尚屬於中國實行計畫經濟的時期,生產者只需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計畫,對於產品無需進行宣傳,也就使得果脯廠的傳承歷史不被消費者知曉。該廠的真正的歷史脈絡只是散落在北京市檔案館的文字材料中,有關於北京果脯廠的記載極少,只有在上述的《毛澤東生活檔案》一書中才稍有涉及,這不能不說是歷史造成遺憾。19××年,受北京市產業調整、工廠成品和原材料運輸便捷、生產場地擴建規劃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北京果脯廠建制被上級撤銷。在北京果脯廠建制被撤銷的執行期間,受上級指派抽調數名技術幹部,對新建、擴建的幾家區縣果脯生產單位予以技術傳授。星辰順轉,日月如梭,1956年,懷柔縣供銷合作社在橋梓鎮歧莊村建起簡易加工廠,開始簡單的杏乾生產,寫下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史的第一篇章。當時的年產量僅為7噸,主要通過蜜餞公司銷售。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果脯加工車間經過數次改革、變遷,1989年1月,“懷柔縣果脯廠”更名為“北京市果脯廠”。1996年5月18日,組建“北京紅螺食品集團”。並在2006年11月,由企業內部職工持股改制為“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果脯廠是一家將京味果脯製作一脈傳承下來的果脯生產專門企業,其產品形成歷史可以遠溯兩脈,一脈為明末1664年隨清朝皇帝進關到北京的滿族飲食習慣,即懷柔有著北京唯一的滿族人集聚區;另一脈為清初山西商人進京貿易帶來的生產方式,即該廠曾傳承北京老字號果脯生產企業的果脯生產良好技藝,其間透過當年老字號掌柜與宮廷翰林特殊關係得以融合宮廷御膳房精製良方。北京市果脯廠的現代化市場開發與產品生產起點可以近觀一線,這一線為新中國建立時,北京僅有全部五家果脯生產廠通過合營的方式建成北京果脯廠,當今紅螺集團北京果脯廠即既是其名稱的延用者,又是其現代生產經驗與技術的傳承者。紅螺集團北京果脯廠通過這兩脈一線,並以北京特殊地理、氣候特徵所育山貨林果為主要原料;又將京城獨具的歷史文化、甜品食俗所造就的果脯精製方法為技藝,使得京味果脯孕育、傳承,生生不息。

主要產品

螺果脯、羊羹、茯苓夾餅、果乾等休閒食品

企業宗旨

公司的經營宗旨是:立足三農,致力於推動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村經濟,以"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為宗旨,發展企業、致富農民,弘揚中國傳統食文化。以“營養、健康、綠色、安全”為產品目標;“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培養人”是企業的人才觀念;“團結、務實、創新、一流”是紅螺人共同追求的企業精神;發展現代休閒食品,提升人類生活品位是我們的價值;振興地方經濟,積極回報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源於北京,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是我們的抱負。

產品創新

公司注重產品創新,近年來,先後推出了茯苓新品—雜糧系列、低糖羊羹、低聚糖果脯、茯苓八寶、茯苓核桃糕、冰糖葫蘆、驢打滾、聖女果乾等新產品。

行銷體系

公司現擁有一套健全的行銷體系,網路覆蓋面廣,立足首都北京,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在北京各大商廈、超市、倉儲連鎖設有500餘個產品銷售專櫃,在北京市百貨大樓、東安市場、西單商場、西單購物中心、城鄉貿易中心等著名商廈中,紅螺公司專櫃的銷售額名列前茅。建立市內、外埠批發網點2000餘個,家樂福、沃爾瑪、萬客隆等大型賣場都有紅螺食品的身影。在上海、廣州、哈爾濱、瀋陽、大連等地均設有總經銷,產品行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出口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並擁有良好的售後服務體系。

公司榮譽

多年來,公司一直將質量管理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產品品質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使公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得到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廣泛認可,獲得了100多項榮譽稱號。公司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定為“AAA級信用企業”,被國內貿易部評為“先進企業”,並授予“中華老字號”企業榮譽稱號,紅螺商標連續多年被評為“北京市著名商標”等。

發展戰略

近年來,公司制定了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就是“大力推進農產品的綜合開發和產業化進程”,堅持“以農為本”的經營理念,以“為三農服務,樹百年品牌”為宗旨,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以農業產業化發展為中心、以工業化發展為方向,加快產業升級。

企業願景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將以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召開為企業的發展契機,加強管理,完善市場行銷體系,提升產品包裝文化內涵,重點突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悠久歷史,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在傳統產品風味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元素,將傳統果脯產品向現代特產文化提升,全力打造低糖化、無糖化、營養化、休閒化、藝術化的“新北京特產”,弘揚老字號文化,將北京特產推向全世界,使“紅螺”成為北京特產的象徵。

歷史文化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1693年,即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到紅螺寺旅遊。這是有文字記載、清十二個皇帝中唯一次以懷柔為目的地的出遊。據傳說,康熙皇帝此次來到紅螺寺,除了進香禮佛、觀賞寺院外、還品嘗了寺內僧眾獻上的果脯等當地土特產品,康熙吃後連連誇讚。這個故事的後續部分是:康熙帝所吃果脯就是出自於皇上同族、當地滿人老鄉之手的“漬山果”。
源於滿族先民的“漬山果”習俗同樣被懷柔境內的滿族後人們繼承了下來。這樣一個食用、製作果脯的民俗、民風,對於一個果脯生產廠家來講可以看作是一塊具備了順風順水條件的天然寶地。
當年,懷柔作為部分滿族同胞選擇,成為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三百年後,一個傳承自滿漢兩個民族、歷經千年的中國傳統食品――果脯,它的生產基地――紅螺食品又在這裡出現。
1956年,趙德的第八代傳人趙國勛與懷柔縣供銷合作社在橋梓鎮歧莊村建起簡易加工廠,開始簡單的杏乾生產,寫下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史的第一篇章。當時的年產量僅為7噸,主要通過蜜餞公司銷售。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果脯加工車間經過數次改革、變遷,1989年1月更名為“北京市果脯廠”。1996年5月18日,組建“北京紅螺食品集團”。並在2006年11月,由企業內部職工持股改制為“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以北京特殊地理、氣候特徵所育山貨林果為主要原料;又將京城獨具的歷史文化、甜品食俗所造就的果脯精製方法為技藝,使得京味果脯孕育、傳承,生生不息。

人才觀念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在諸多管理要素中,注重人才管理,始終堅信人是企業的核心因素,把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培養人樹為企業的人才觀念,人皆是材、人盡其才是企業的用人宗旨。

企業榮譽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紅螺食品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北京公交集團
北京城建集團
北京建工集團
三星集團北京分公司
北京華泰集團
北京公共運輸集團
北京三元集團
北京金隅集團
北京大北農集團
北京時代集團

北京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北京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農業供給的中心,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北京的影響很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