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灌腸

北京灌腸

北京灌腸是中國北京的著名小吃,北京最早的“灌腸”鋪是後門橋頭路東的“福興居”,清光緒年間開業,掌柜的姓普,人稱“灌腸普”。他家以真正的豬肥腸灌上碎肉、澱粉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軟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澆上鹽水、蒜汁兒,吃起來別有風味。

簡介

北京最早的"灌腸"鋪是後門橋頭路東的"福興居",清光緒年間開業,掌柜的姓普,人稱"灌腸普"。他家以真正的豬肥腸灌上碎肉、澱粉 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軟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澆上鹽水、蒜汁兒,吃起來別有風味。

歷史

北京灌腸北京灌腸

據說慈禧太后在地安門火神廟進香之餘,曾到這裡品嘗,並大加讚賞。

由此,福興居的灌腸成為定期向清廷奉獻的貢品。至於廟會、集市上攤販賣的灌腸,乃是用澱粉加紅曲,團之為腸形,蒸熟成"粉灌腸"。賣是以刀削成菱形小塊,於平鍋內用次湯油煎焦,盛於碟內 ,澆上鹽水蒜汁,讓顧客用竹籤扎著吃。是一種平民化的經濟小吃。

製作方法

簡介

北京的小吃灌腸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過去傳統製作灌腸的方法為,需要使用豬的大腸來製作,先把餡料充塞灌進豬腸里然後上籠蒸熟,因此叫做“灌腸”。灌腸蒸好後取出裡面的粉腸再進行煎炸,煎炸好澆上蒜汁來食用。而製作灌腸時用過的粉腸外衣,也就是蒸熟的豬腸可以用它再製作另一道老北京的小吃,叫做炒肝。

過去製作灌腸比現在的工序稍微複雜一些,先要調製好餡料,餡料一般使用的是澱粉和肥瘦相間的豬肉泥,豬肉泥只占澱粉的10%左右,而餡料里90%都是澱粉,然後再用五香水加少許紅曲汁來攪拌成混合餡料,把攪拌好的餡料灌入到豬腸里,在上面用竹籤戳一些小孔上籠蒸熟即可。發展到後來逐漸的把肉泥取消了,也不再使用豬腸了,而豬腸是用紗布來代替,製作時用紗布直接卷澱粉來蒸製,也就是現在的灌腸。這樣一來可降低成本,二來工序也簡練了許多,可味道卻不如最傳統的灌腸好吃。目前,由於使用的澱粉不同又不再使用紅曲來調餡,因此,在顏色上也是黑白不一,市場上出售的有深色的也有淺色的,灌腸的軟硬程度也不一樣。

製作灌腸其實很簡單,只需使用澱粉和麵粉就可以。方法為,先把澱粉和麵粉按一定比例拌勻,然後用熬煮過的五香水趁熱和面,麵團和好後再用濕的紗布包裹好上籠蒸熟就可以,蒸熟晾涼再切成滾刀片用油煎炸,煎好澆上蒜汁就是一盤地道的北京小吃灌腸。

製作的這道灌腸裡面添加了少許紅腐乳汁,灌腸製作好後既漂亮又好吃,還略帶傳統灌腸的粉紅顏色。很多朋友在吃完腐乳後都把腐乳汁倒掉,這樣非常可惜!紅腐乳汁是用紅曲米來調製的,腐乳經過發酵後營養很豐富,因此要充分利用起來切不可把湯汁倒掉。可以用腐乳汁燒肉或調製燒烤汁,也可以製作餡料,有些點心配色也可以用它。

蒜香口味、煎工藝、半小時耗時、簡單難度。

食材明細

麵粉100克

紅薯澱粉100克

綠豆澱粉50克

清水適量

桂皮2克

八角3克

小茴香2克

薑片10克

紅腐乳汁適量

涼開水100ml

精鹽5克

大蒜35克

做法步驟

1把香料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10分鐘。

2然後隔濾網倒入少許腐乳汁再繼續煮3-5分鐘關火。

3關火後撈出香料不要。

4把三種粉倒入盆中混合拌勻,然後趁熱倒入用腐乳汁調好色的五香水攪拌均勻。

5用手揉成麵團。

6麵團揉勻後放在案板上的濕紗布上。

7然後用濕紗布把麵團卷好,卷好後用手把麵團輕輕滾圓呈長形卷狀,直徑5-6厘米即可。

8把卷好的面卷放入籠中。

9用中火蒸20分鐘即可。

10再蒸灌腸的空隙時間製作蒜汁,先把大蒜切成小塊。

11然後放入搗蒜罐里加適量鹽。

12用蒜杵把蒜搗爛成泥。

13蒜泥搗好後加適量涼開水攪勻倒入碗中備用。

14把蒸好的灌腸從籠中取出,趁熱去掉紗布晾涼。

15灌腸涼透後切成滾刀片。

16鍋中放適量油,油熱下入灌腸片進行煎炸,把灌腸的兩面煎焦後便可撈出。

17把煎好的灌腸放入盤中。

18上面均勻的澆上蒜汁便可食用。

小竅門

煎灌腸特點;色澤美觀、蒜香濃郁、焦軟相間、簡單味美。

溫馨提示;

1、用熱的味水和面的方法屬於半燙麵,因此味水的溫度控制在80-90度為宜。麵團的軟硬適中為好,太硬蒸出的灌腸煎炸後口感不好,而太軟在蒸的時候會塌陷不成形,麵團軟硬比餃子面略軟就可以。

2、味水的香料不宜太重,略帶五香味即可。腐乳汁也不要放得太多,否則味道和顏色都不好,只需淡淡的粉色就可以,因為蒸熟後顏色還會加深。

3、灌腸蒸好後涼透再切片,否則會粘刀也容易切碎,最好晾涼放入冰櫃一小時後再切。傳統上灌腸要切滾刀片,這樣吃起來有軟有硬有焦脆有軟嫩,口感也好。

使用的廚具:不粘鍋、蒸鍋、平底鍋、煮鍋、炒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