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捷運機場線的起點為東直門,終點分別至首都機場2號和3號航站樓,全長27.3公里,全線共設東直門、三元橋、2號航站樓和3號航站樓4座車站和一座車輛基地。該線路在東直門站與捷運2號線、城市鐵路換乘,在三元橋站與捷運10號線平行換乘,與奧林匹克中心區域相連。

緣起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北京捷運機場快線圖示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北京捷運抽象圖

1969年10月1日,當北京捷運線建成通車時,它有一個完全功能性的定位:備戰工程。從當時的交通情況來說,北京並不需要捷運。於是直到開通將近十二年後,北京捷運才開始正式全面對外運營。

如今,北京市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建國以來幾十年時間內只建設了捷運1,2號線。從交通網的構成上,力度上以及各站的特色上都與其他國際化大城市尚有一定差距。一方面,隨著北京經濟文化技術高速的發展,各個領域的國際化與環保意識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另一方面,北京的機動車高速增加,城市交通壓力與環境破壞的情況與日俱增。發展公共軌道交通是解決環境與交通壓力的最可行的方法。考慮到北京市地塊與地基基礎的原因,近年來,北京選擇了發展地下鐵路城市輕軌城際高速列車互相結合的有軌公共運輸網。

長期以來,我國公共運輸設施站空間一直沿用著統一設計、統一布局的慣例。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契機,作為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北京捷運機場快線則打破了這一先例,成為北京公共軌道建設歷史和奧運會軌道交通建設歷史上的點睛之筆。

東直門站

東直門是大型換乘站,在這裡可以換乘2號線13號線以及機場快線3條線路,其中機場快線東直門站位於東直門橋東北角,呈東西走向。站內以風箏為主題設計概念,強調出機場快線終點站的特色與人文趣味。整體空間以北京皇城的磚紅色與庶民建築的灰色為主色調,配合以風箏形態紋樣照明與圖案,強調設計理念,並與輕軌車體互相呼應,渾然一體。

站廳內照明通過天花上簡單洗鍊的數條光帶實現,大空間中的透視感使得光帶產生速度感,猶如一條條並行的線路,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不知不覺中將乘客引導至室內深處。站台層面積相對較小,站廳層的數條光帶延續至此聚為一體。

看點:“中國味”十足、內古典外現代的東直門交通樞紐總建築面積78000平方米。在這裡能看到老北京紙燕風箏圖案印在大紅色的方柱上,屋頂的曲線紅色加灰色長條紋延續了機場T3航站樓的風格,首層集散大廳入口同樣是“中國紅”的方門,首層夾層和首層外裝修是石材,之上則是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幕牆……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光鮮亮麗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老北京紙燕風箏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進站口

三元橋站

飛鳥代表速度,是三元橋的主題。以吊頂的曲面形式拼合出飛鳥飛行時的流暢曲線,強調出空間的流動導引性。
入口大廳照明以線性排布,兩條光帶的引導性也極強。進到站台,燈光配合柱間造型界定出一個個候車空間。

看點:三元橋站的車站設計以飛鳥為主題,空間形態突出飛行的流線型造型,以藍色為主色調。吊頂表現飛翔的翅膀,採取曲面形式,拼合出飛鳥飛行時的流暢曲線,強調空間的流動引導性。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三元橋站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三元橋站站台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飛行的流線型造型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天空隨想與飛行史

T2站

該站位於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前,是中外乘客乘坐軌道交通進入北京的第一站。在這裡,天空的隨想與飛行史成為設計主題,設計師以裂開的天空和起伏的吊頂強調出空間的整體藝術化氛圍,特殊處理的牆面上帶有飛行史的內容展示,烘托出空間的藝術與展示效果。

站內照明與室內設計有機的結合起來,裂開的天空,漫天的星斗,每一處光線仿佛都是為了室內才會出現。不過燈具的選擇和安裝方式沒有根據天花特點進行必要的防眩光處理,使得天花斜面的眩光比較嚴重。

看點:T2站的車站設計概念以天空的隨想與飛行史為主題,以灰白色為主色調。設計者將它形象地比喻為裂開的天空,因為站台的吊頂在凸凹有致、連綿起伏的灰白色調里裂開一條藍色曲折的縫,牆面也設有轉折,用燈槽解決照明,講究空間的立體感和抽象化,注重整個空間現代化而不失北京的特質。車站出入口的藝術牆以展示人類的飛行史為主題,同時加入了傳統紋樣和北京傳統元素。站台層一號通道牆面藝術品背板以天空圖片為背景基礎,用直徑20毫米的塑膠吸管為元素,貼合在牆面上,形成立體而有層次的立體雕塑作品。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內星光閃爍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電梯口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T2站可直達到港區域

設計者語錄

宋協偉:我想用設計告訴世界中國是個大國

·“空間藝術化”這個設計主題是如何確立的?您能具體解釋一下它的含義嗎?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宋協偉教授

這兩條線在當時北京在建的幾條新線中是特別重要的,都是為奧運服務。當時我們受潘公凱院長委託做這個項目。在做時,我想到的是:國內外來賓從機場進入北京市時,這是他們對北京乃至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視覺印象,並導致了他對城市和國家的評價。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有必要把捷運的質量提高。這從設計師的角度,應該建立一個有文化藝術品質的交通空間。另外一方面,從個人的設計角度來說,即便不是做這樣的項目我也會這么做。因為,我認為捷運站就該有它的個性。從這個角度,另外還有我個人對空間藝術的研究和個人的學術觀點,我認為在保證流通空間功能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傳統功能上增加新的功能的使用,新的功能使用實際上可能比其他功能使用更合理;第二如何將空間增加他的附加值,增加附加值我們可以採取的文化的手段,藝術的手段;第三,提高它的識別性。所以當時我們就採取了這種藝術化的手段處理空間。我的第一稿方案完全不是按照地板、牆面、頂部,是模糊平面和裡面的關係,將跟著站有關的造型元素和跟造型有關的信息置入到空間裡去,這樣人在消費和使用這個空間的時候,會有非常規的感受。所以當時我們就採取了種藝術化的手段處理空間。例如森林公園這站,放射狀樹幹去圍合空間,任何人到了這個空間裡毫無疑問會有完全不同的空間感受,而且他一眼就知道這是森林公園站。

·此次設計中使用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大膽設計手法,運用這些看上去不可思議的手法的出發點是什麼?

第一,我們做一個現代的設計,要告訴國際上的來賓,中國是個大國,並且有它的現代性,有他的時尚性;第二,我們又必須告訴他們這是在一個中國的藝術空間,要讓國際友人和國內乘客感受到這種傳統藝術元素在常規空間使用的不同結果。當時這個青花的來歷也是跟這個柱子有關係。奧支線奧運期間會面對大量外國遊客,做一個完全不具備中國文化背景的時尚性空間完全沒有問題,但卻提供不了真實的中國感受,所以我們要把一些傳統的東西做得當代、現代,去提供這種感受。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青花瓷一般都是有限使用,是器皿,鍋碗瓢盆大花瓶之類,我們把青花瓷完全放大到一個高度空間裡的時候,青花瓷本身的傳統意義以及價值就擴大了,產生了一些完全不同的視覺結果。

常志剛:攻克難關的力量來源於團隊

·作為項目負責人您覺得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常志剛
有兩個最大的難點,一個是我們這次設計政府要求特別高。以前都是統一布局,統一設計,要效率、安全—主要還是一個功能性的東西—而這次的要求是一定要有北京特色,必須體現國門線的地位,價值,有視窗的作用。在這之前已經有幾家作過方案了,有的施工圖都有了,但是全給否了。其實那些方案也都做得還行,這也就是說政府要的是必須完全不一樣的設計,包括高度也不一樣。第二個難點,施工程式問題。我們有24個專業需要配合,主管部門也非常非常多,要辦一件事,都要牽動所有24個部分。這次協調主要是美院一方,因為方案我們出,所以跟市長、規委都是我們去匯報,方案通過了才有後續的事。整個過程很考驗耐心,一天要參加很多不同的會,有很多事。然後團隊作戰還有內部配合問題,既有建築、室內,又有平面、公共藝術,這些怎么配合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因為以前都是各做各的,現在是大家一塊出方案。大家在各自專業之內來做,參在一起完全作為一個團隊出方案。不是交叉,是大家在一起不是做本專業的事情。大家都會有矛盾和摩擦,這就需要溝通,然後融合成一個團隊,不管是誰,目的都是讓美院出一個好的方案。

·您認為本次奧運支線和機場快線車站的室內設計與之前的捷運車站有什麼不同?

這次最大的不同從設計團隊就可以看出來,過去也有把藝術引入空間的作法,比如朝陽門建國門都有壁畫裝飾。但這次不是一個簡單的把這些門類作為陳設或是各自分開作為一個拼盤,而是完全的結合在一起。空間離開了平面藝術他就不存在,從外到里,如果沒有這些藝術,這個空間就一點特色都沒有。所以說,這次是一個把藝術和設計從根上,從概念上就開始結合的這么一個東西,並且它們之間是不分彼此的。很難說那哪是室內設計,哪是藝術設計,完全是一體化的東西。我們之所以能中標,這也是關鍵所在。包括我們這次所用的一些技術,比如說絲網印,以及一些其他的藝術手法,都是以前捷運里沒用過的。從中國有第一條捷運開始,那時候還是仿前蘇聯的那種方法,加壁畫什麼的,到了90年代以後捷運開始發展,有了很大變化,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室內設計,可以看到很多室內設計的手法。比如,強調韻律、材料、現代感這些東西,都是室內設計的準則。到這個項目完全拋開了這些東西,都是非標準的,是藝術創作這個標準來做的。

崔東輝:創意的基點是藝術的空間化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中央美術學院室內設計教研室主任崔東輝

·請描述下整個項目過程中最有趣和最困難的分別是什麼?

最有趣的事情幾乎沒有,因為在14個月的工作當中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但是應該說有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整個學院中對於本工程的涉及者對於我的信任與鼓勵和幫助。說實話我作為如此重要工程的專業負責人好像有些稚嫩。但是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在無數次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有很多老師和同事在鼓勵著我,讓我從心裡感動。最困難的事情應該就是和各個設計院以及專業的配合。捷運作為大型公共室內空間,他有很多一般室內空間沒有的強制性設計要求,有的真的是一邊學一邊解決的。

·“空間藝術化”這個設計主題是如何轉化成具體的形式語言的?

“空間藝術化”是我們這次設計創意的基點也是重心。我們不希望站做完之後是平牆加雕塑的簡單藝術化符號疊加。於是在潘院長和宋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將其轉化為形式語言:1、將平面圖案融合到材料中,比如牆面材料或禁止門玻璃。這種融合不是單純的平面融合,而是空間融合。2、將藝術牆與空間結合。藝術牆的材料多樣而豐富,有古城牆磚,也有數碼牆。依據每個站不同的地理位置融入不同氣質與質感的材料藝術牆,強調不同的藝術化氛圍。並且這裡所指的牆不單單是空間中的一個面,他還融合了天花和地面等多個空間面。3、將藝術化符號融合到照明中去,將照明與設計面結合,起到強調空間中藝術化的作用。

設計雛形賞析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1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2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3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4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1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2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3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東直門站設計方案 4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設計方案 1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設計方案 2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設計方案 3
北京捷運機場快線 機場快線T2站設計方案 4

相關詞條

北京奧運會北京軌道交通北京捷運北京城軌北京捷運奧運支線
東直門站三元橋站T2站T3站奧體中心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