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

北京市順義區

      順義歷史悠久,夏商周三代隨北京地區屬冀、幽、燕。西漢時,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至十二年(公元前195)置狐奴、安樂兩縣屬漁陽。唐貞觀二十二年,以內附契丹別帥析紇便部置歸順州,本為契丹松漠府彈汗州(松漠府在今遼寧省阜新、彰武一帶),天寶元年(742)改稱歸化郡,乾元元年(758)復稱歸順州,領懷柔縣(與今懷柔區無關),州、郡、縣治所同一。   明朝於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降順州為順義縣,屬北平府,後為順天府所轄。民國三年(1914)十月,改順天府為京兆特別區,民國十年(1928)六月,北京改稱北平,順義直屬河北省。1948年12月8日順義縣城解放。 1949年8月,順義屬河北省通州專署領導。1958年4月,劃歸北京市,199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制,設立順義區。   

基本信息

人口民族

順義區人口穩定,2004年末戶籍人口為554104人,其中,農業人口364459人,非農業人口189645人。男性人口273692人,女性人口280412人。全區常住人口72.4萬人,其中流動人口16.6萬人,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10人。全年出生人口3050人,出生率為5.53‰,比上年降低了0.01個千分點;死亡人口3624人,死亡率為6.57‰,比上年降低了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4‰,比上年上升了0.1個千分點。

2008年最新資料:戶籍人口56.4萬,常住人口70.3萬,區境內有回、滿、蒙等25個少數民族。城鄉勞動力在二三產就業人數達到21.8萬人,占本區勞動力總數的88%。2007年,累計安置城鄉勞動力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2%。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順義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三次躋身於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在全國80個基本實現小康縣(市)中位居前列。98年,被評為國家級城郊型持續高效農業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計畫生育先進縣(市)、全國明星縣(市)等。

農業基礎地位穩固。順義素有“京郊糧倉”的美譽,全區糧食生產已基本實現了農田噴灌化、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管理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順義是北京市重要的副食品生產基地,先後建起了一批專業化規模化豬場、雞場,湧現出一批蔬菜、瓜果基地鎮,初步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副食品生產體系,主要副食品產量占郊區商品總量的1/4。全區農業正在向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區鎮工業蓬勃發展。順義堅持調整結構、扶優扶強、組建集團、科技興企、爭創名牌等發展戰略,經濟效益逐年提高。湧現出燕京啤酒、北京醇白酒、順美服裝、鯤鵬食品等名牌產品,形成了食品釀造、汽車配件、建築建材、服裝紡織、機械電子等十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全區擁有三資企業6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4億多美元。

市場建設興旺發達。順義物產豐富,商業繁榮。相繼建成的農副產品、建材、煤炭、服裝等5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使年貿易成交額達到近10億元。一批大中型商場的建成,提高了購物環境的檔次。

投資環境優越。順義區是中國20家最佳投資區之一。交通便利、通訊快捷、電力充足。城區環境幽雅、街道寬闊整潔,是北京市衛生城之一,基礎設施配套,基本上形成了水、電、熱、氣、交通、通訊配套的多功能新型城市。沿機場周邊建起的兩個區級工業開發區,已吸引國際上眾多知名大公司興辦企業。

榮譽記錄

2017年6月,國務院發布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北京市順義區獲得區域示範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