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業

化工業

我國化工石化行業存在嚴重的布局性環境風險。總投資近10152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

化工業

81%化工石化項目有環境風險

--------------------------------------------------------------------------------

國家環保總局副

化工業化工業
局長潘岳昨日表示

 他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這種情況如果不採取有效風險防範措施,將無法遏制突發性環境事故的激增勢頭。

潘岳介紹,松花江事件後啟動的全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行動結果顯示,在全部7555個項目中,布設在江、河、湖、海、水庫沿岸的項目1354個,占17.9%;布設於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區的2489個,占32.4%;布設於飲用水源保護區上游(10公里)內項目280個,占3.7%;布設於大江大河幹流的項目535個,占7%;布設於南水北調水

源化工石化項目近半為重大風險源

 昨日下午,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現有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只能夠對單個建設項目作評價,不能對項目所在的區域(行業)發展規劃作評價,這就造成了“先進環保項目
”引發“重大環境事故”的悖論。

潘岳對外透露,松花江事件後啟動的全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行動已告完成。結果顯示,總投資近10152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

據介紹,此次排查的7555個項目中,國家級項目127個,由環保總局和各省級環保局排查;省級及以下項目7428個,由各地環保部門排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等兩大石化公司也排查了各自所屬企業的155個項目。

“我國化工石化行業存在著嚴重的布局性環境風險,這是去年以來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潘岳表示,這些環境風險,是過去數十年中因產業布局不合理累積而成的,無法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只能通過加強環境安全防範措施,調整產業結構逐步予以補救。

目前四級環保部門已責令3745家企業進行整改,49家企業落實搬遷;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布局不合理的園區、企業,要通過“以新帶老”、整改、搬遷、關閉及產業結構調整等措施改進完善。不能完成的,環保部門不批准其上新的建設項目。

“這些項目,單個來看環保標準都是合格的,有的甚至達到了先進水平;但是,它們從區域環境容量上看,即從整個區域規劃上看,這么多項目擠在一起又是不合理的。”潘岳認為,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必須對區域和化工石化行業的有關規划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使環境保護提前介入巨觀決策,從消極被動變為積極主動,從事後補救走向事前預防。

地及沿線的100個,占1.3%;布設於三峽庫區的項目86個,占1.1%。

50%化工企業沿長江黃河分布 環保總局將嚴查

--------------------------------------------------------------------------------
 

化工業化工業
 24日上午,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環保總局將在春節後集中整治沿江化工企業。周生賢說,我國目前擁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大概有21000多家,其中沿長江、黃河分布的就占50%以上,這種布局一旦發生問題,後果不堪構想。

拉網查出百餘問題企業

周生賢說,根據國務院的統一要求和安排,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元旦前後的一段時間,集中在全國進行了拉網式的排查。排查發現化工企業存在以下幾種問題:一是選址不合適,二是沒有按照“三同時”的原則進行,三是明顯存在著安全隱患,檢查出具有安全隱患的企業就有100多家。

目前環保總局正在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企業的情況,要對這些企業存在的問題採取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具體整改意見和檢查結果將在春節後公布。

小化工應成整治重點

松花江污染事件發生以後,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沿江沿河化工企業的關注。我國化工企業此前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和遼東半島,現在新上馬的大中型化工企業開始向長江沿線城市集中。而小型化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和江蘇地區。

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工程研究所所長崔克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環保總局公布的數據僅包括中、大型化工企業,由於小化工項目審批程式簡單,目前全國總數幾乎難以統計。根據他在當地調研發現,僅江蘇省的小化工就多達1萬餘家。他說小化工廠“由點及面、日積月累”對環境的破壞更難以估量。

中國可持續發展項目組成員、中國石化集團前安全環保局局長翟齊也表示:我國環境治理的主要問題在於企業在立項時對環境的考慮和投資不足,這些問題在造紙廠、化肥廠等小化工領域更為突出。這些草率上馬的小化工致使淮河水質一直沒有得到改善。他認為,小化工暴露出的問題應該成為國家治理的重點。

草率搬遷將造成新污染

吉化事件後,有關人士認為“不合理的工業規劃與布局加劇了事故的危害性,不合理的布局常常會使化工廠的一般事故威脅到一個城市與一條河流的安全。”其整改的有效措施就是搬遷沿江不合理設定的化工企業。

化工業化工業
 崔克清對此表示:吉化事件造成巨大經濟和社會損失的原因不在布局,而在於安全預警機制沒有到位,技術防範措施不足。

翟齊也認為: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不足、設備老化也是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應該把問題都集中在布局上。

崔克清說,受到沿岸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長江作為“黃金水道”的優勢更加突出,化工企業向長江沿線集中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化工企業向沿江集中可以減少物流成本,在經濟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把化工企業建設在沿江、沿海地區與造成環境污染沒有直接聯繫。

崔克清認為,大規模的搬遷將造成巨大的浪費,還可能在西部地區產生新的污染。最好的辦法是加強管理,提倡“綠色化工”,沿江化工企業實現零污染是可以實現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