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資源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點或時期內,擁有的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勞動者的生產技術、文化科學水平和健康狀況]的總和的勞動適齡人口。

勞動力資源

正文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人口總體所擁有的勞動能力的總和。亦稱人力資源。人口總體所具備的勞動能力,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一種資源。勞動力資源包括數量、質量兩個方面。勞動力資源的總量,是其數量與平均質量的乘積。勞動力資源的主要特徵,在於它的能動性和時效性。
勞動力資源的數量 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即勞動力人口數量。它包括勞動適齡人口中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在業人口)、在學人口、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口、正在謀求職業的人口,還包括尚未達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而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和正在謀求職業的人口,是現實的勞動力資源,這部分人形成社會的勞動力供給。在學人口和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口,是潛在的勞動力資源,這部分人尚未形成社會的勞動力供給。
計量勞動力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為:

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資源

影響勞動力資源數量的因素主要有:①人口總量以及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②人口年齡構成及其變動;③人口遷移。人口的年齡構成、性別構成和勞動力參與率,影響著現實的勞動力資源數量。
勞動力資源的質量 即勞動力人口的質量,包括體質和智慧型兩個方面。有人認為還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內容。勞動力人口的體質,包括人體的生理髮育狀況、人體功能、對於一定勞動負荷量的承受能力和恢復疲勞的能力。人體的發育功能指標包括身高、體重、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忍韌度等。體質是智慧型存在和發展的生理基礎。勞動力人口的智慧型,包括智力、知識、技能三個方面。智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和實踐能力。知識是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經驗和理論。技能是人們合理化、規範化、熟練化的動作能力。影響勞動力資源質量的因素主要有:①遺傳;②營養;③教育;④自我努力程度。
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個國家勞動力資源的狀況,是基本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也是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之一。中國是一個勞動力人口眾多的國家,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開發和利用勞動力資源,涉及巨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巨觀目標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合理分配勞動力,逐步實現充分就業,並形成良好的就業結構。微觀目標是:在各個企業、事業單位實現勞動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有效結合,以取得較高的 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在勞動力資源中,人才資源是具有較高質量的部分。它與一般勞動力資源相比,形成時間較長、培養費用較大、專業的特定性較強。在中國的現階段,受過中等專業以上教育、具有專業職稱的人員,是人才資源的主要部分。對人才資源的合理使用,通常可以取得較大的效益。在中國,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的措施有:對人才資源的供給和需求進行預測,制定人才培養的規劃;合理安排教育投資,改革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挖掘各方潛力,通過多種途徑辦學;合理組織人才流動,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
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現狀是數量豐富,質量偏低,在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分布很不平衡。針對這種狀況,國家在開發和利用勞動力資源方面,採取了相應的對策,諸如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發展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改善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吸收國外資金和技術,擴大勞務出口;搞活經濟,鼓勵勞動力合理流動,等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