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彎桿菌

動彎桿菌

動彎桿菌於1913年Curt在女性生殖道中首次發現並分離成功。當時稱“弧菌樣細菌”。1954年Spiegel和Robert,正式命名為新的菌屬—動彎桿菌屬(Mobilu-ncus)。

簡介

動彎桿菌於1913年Curt在女性生殖道中首次發現並分離成功。當時稱“弧菌樣細菌”。1954年Spiegel和Robert,正式命名為新的菌屬—動彎桿菌屬(Mobilu-ncus)。此菌主要存在於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的陰道分泌物中,與非特異性細菌性陰道炎關係密切。

生物學性狀

動彎桿菌形態與染色動彎桿菌為革蘭陰性或染色性不定,大小為(l.7一2.9腳)x0.4腳,彎曲,單個或成雙排列,無芽胞,有叢生或亞極生鞭毛。

培養特性

動彎桿菌專性厭氧,生長緩慢,在心腦浸液血瓊脂培養4一7d後,形成直徑0.5一3~菌落,呈無色、光滑、凸起、半透明。兔血清能促進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