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型新聞體制

動員型新聞體制是指19世紀中期以後形成於埃及的一種新聞體制,是對社會的和政治的引導工具即媒介(主要是報刊)實行公有制,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媒介動員公眾的功能的一種體制。

基本含義

動員型新聞體制是指19世紀中期以後形成於埃及的一種新聞體制,是對社會的和政治的引導工具即媒介(主要是報刊)實行公有制,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媒介動員公眾的功能的一種體制。我們把這種新聞體制稱為“動員型”。

形成背景

1952年7月23日,由埃及軍隊的秘密組織自由軍官團發動的政變取得的成功,腐敗無能的國王法魯克被迫退位,暫時由其子福阿德繼位。革命後成立的革命指揮委員會經過不到一年的準備,於1953年6月成立埃及共和國,廢除君主制。納吉布將軍任總統兼總理,納賽爾上校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7個月後為總理)。一年多後,由於內部意見分歧,納吉布被解除一切職務,納賽爾從1954年11月以後成為代總統、總統。

按照自由軍官團的革命理想,1953年1月革命指揮委員會宣布解散所有政黨,新成立的“解放大會”為唯一的政治組織。這樣,王國時期的所有黨派報刊被視為“有損民族利益”而不得存在。為了使新的領導人和他們的思想迅速為世人所知,新政權在1952年9月成立了解放出版社,出版《解放》雜誌;同年12月,以內政部長納賽爾的名義頒發了革命指揮委員會機關報《共和國報》的出版許可證,首任主編即後來的埃及總統薩達特。

雖然埃及新的掌權者在強國、民族獨立方面贏得了聲譽,但他們在控制著軍隊、除掉了可能與之爭奪權力的所有政黨後,仍然感到其權力合法化尚未完成,對於任何批評均很敏感,對於自己的機關報影響力不如歷史悠久的私營報紙、報刊還沒有一致而積極地宣傳當權者的主張感到不安。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埃及開始對新聞業進行改組。

20世紀中期後,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國家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媒介動員民眾的功能,以取得戰爭的輿論支持,獲得人心。因此,動員型報刊體制應運而生。

體制完善

繼任總統薩達特,在不改變基本體制的情況下逐步調整新聞政策,給予大眾媒介越來越寬鬆的工作環境,最終完善了現在埃及獨特的動員型新聞體制。

1970年8月,埃及政府建立了管理廣播電視台的國家機構——廣播電視聯盟,將全國的廣播電視台至於嚴格的國家控制之下。1974年,在強調新聞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政府取消了舊的新聞法,,取消新聞檢查,允許就恢復黨派、納賽爾主義以及報刊自由問題進行討論。1975年,薩達特下令成立最高新聞會議(Supreme Press Council)。這個機構隸屬總統,由它對報刊實行監督,協助總統制定新聞發展規劃和政策,指導媒介發揮潛力實現國家的目標,保障遵守社會道德準則的新聞從業人員的權利,對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新聞從業人員提出控告和處罰。1977年,埃及黨派法允許黨派存在和出版黨派報紙。20世紀70年代,薩達特釋放了許多在納賽爾晚年遭受迫害的新聞工作者,重新啟用。1980年,埃及新憲法規定,新聞機構是獨立於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權力機構”。同年7月通過的新的新聞法規定:“新聞工作者是獨立的人士,他們在工作中不受非法律權力的約束。”“在法律範圍內,新聞工作者有權從各方面獲取新聞、材料和數據,並有權加以發表。”1981年薩達特遇刺身亡後,新總統穆巴拉克繼續執行薩達特的寬鬆的新聞政策。

鑒於上述較為寬鬆的新聞政策,媒介發表的批評和揭露性報導增多。動員型新聞體制便是在這種環境中逐步完善。

政府關係

與西方歷史上集權主義的新聞政策有些不同,動員型大眾媒介與政府的關係基本是合作性質的,而不是隊里的,它們在既定體制內還可以有一些與大局關係不大的其他內容。這與埃及半殖民地時期形成的媒介與政府的特殊關係有些相近,與阿拉伯政治文化的傳統也是一致的。當然,這時來自政治權力的控制更嚴格些。由於代理人所有制,加上經常的戰爭狀態,媒介與統治者之間有一種默契,言論和報導通常不會超越限度,因而新聞檢查平常基本不實行,戰時派到各媒介的檢查員與編輯的關係也是良好的,儘管編輯會對一些命令提出異議。在這種體制下,多數媒介的主要領導者與統治集團有較密切的關係。

但是,當控制媒介的當權者不受監督的時候,也造成了災難。納賽爾晚年大規模迫害文化人(包括一次而新聞工作者),大眾媒介的處境如履薄冰,瀰漫著思想恐怖。在這種背景下,1965年,《訊息報》的創始人阿明兄弟,阿·阿明被迫離職,穆·阿明以美國特為的罪名被捕入獄,1974年才被釋放,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