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酒

劍南春酒

劍南春酒,產於四川省綿竹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四川的綿竹市素有“酒鄉”之稱,綿竹市因產竹產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產聞名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裡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讚這中蜜酒“三日開瓮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

基本信息

簡介

劍南春產於四川綿竹。唐代時人們以“春”名酒,綿竹又位於劍山之南,故名“劍南春”。這裡釀酒
11
已有1000多年歷史,早在唐代武德年間(公元618年至625年),有劍南道燒春之名,據唐人所著書中記載:“酒則有……滎陽之土窖春……劍南之燒春”。“劍南之燒春”就是綿竹產的名酒。綿竹釀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酒文化特別豐富。從綿竹的史料和收藏的文物可以出,延續二千四百年的劍南春酒史,不僅是四川酒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珍的文化遺產,值得令人挖掘、研究。

生產工藝

劍南春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糧”為原料,產自川西千里沃野,飲山泉,沐霜雪,上得四時造化之美,下汲神景地府之精。千年釀酒秘技精工錘鍊,薈萃五糧精華,玉液瀾波,香思刻骨。酒體優美甜香、味濃醇厚,飲之可抵十年塵夢。

曲藥,古稱“酴”,乃酒之魂,《說文》段註:“此亦訓酒母,則今之酵也”。
依靠天然微生物接種製作的大曲藥,不僅能保證產量,更重要的是保證釀製過程中各種複雜香味物質的生化合成。在用曲之道上,劍南春融匯眾長,反覆錘鍊,其釀製之酒,得曲之神韻,如絲如緞,飲之可抵十年塵夢。

“窖”,就是釀酒的發酵池。一般來說,窖池總是越老越好。
酒之精髓,在於窖。窖齡越長,其香越幽,其味越正,其品越高。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窖池之優劣,直接影響酒的質量和品味。至今,劍南春“天益老號”
酒坊數十口老窖池依然傳承古老的“泥窖固態純糧發酵”傳統釀造技藝,生產劍南春調味酒,被稱為釀酒史上的“活文物”。窖池中的微生物,數百年來生生不息,形成了別具一格自成體系的微觀生態環境,對劍南春基礎酒的品質起著關鍵的保證作用。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它傳承了綿竹几千年釀酒歷史時空中沉澱的技藝精華,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劍南春酒用小麥制曲,泥窖固態低溫發酵,採用續糟配料,混蒸混燒,量質摘酒,原度貯存等,精心勾兌調味等工藝成型,具有芳香濃郁、純正典雅、醇厚綿柔、甘冽淨爽、余香悠長、香味諧調、酒體豐滿圓潤、典型獨特的風格。
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因承載於具有“活文物”特性的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及酒坊遺址而具有唯一性。它更是大麯酒釀造技藝精華的沉澱與發揚,是綿竹酒業在不斷吸收與鍛鍊之後凝結成的代表作品。

貯藏是白酒傳統工藝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俗話說,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
貯藏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工藝過程,這種過程是複雜的、緩慢的物化反應過程,是傳統白酒生產工藝不可缺少的工序。
貯藏期的長短、貯藏容器材質的優良與否,與白酒儲存後的質量密切相關。
陳釀的酒要放在陶罐中,上用棕蓋置於陰涼的房內,經過較長時間緩慢的物化反應,其味更醇、其香更濃。

榮譽

2007年“綿竹及圖”被國家工商局商標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6年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006年劍南春品牌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2004年劍南春榮列2004全國市場同類產品銷量第三名
2003年劍南春牌白酒榮列2003年度同類產品市場綜合占有率前十位
2003年獲國家統計局頒發“2003年中國白酒工業經濟效益十佳企業”證書
2002年劍南春佳釀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正式收藏,這是歷史博物館繼國酒茅台後收藏的唯一歷史名酒,並宣布收藏劍南春後將不再收藏任何白酒
2002年國家工商局、授予劍南春“消費者喜愛的十大名牌”,這是中國白酒獲此殊榮的唯一品牌
2001年09月劍南春被評為“中國十大文化名酒”
1999年01月劍南春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1996年獲中國質量管理協會頒發“1995年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證書
1995年10月劍南春榮獲“1995年度全國市場認可名酒”榮譽稱號
1995年08月劍南春牌劍南春榮獲“世界名牌消費品”榮譽稱號
1994年12月劍南春牌劍南春榮獲第五屆國家名酒稱號
1993年獲世界貿易中心評審會頒發“英國倫敦國際評酒會特別獎”證書
1989年10月劍南春榮獲國家第五屆中國名酒榮譽稱號
1984年08月劍南春榮獲國家第四屆中國名酒榮譽稱號
1979年09月劍南春榮獲第三屆中國名酒稱號

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初,綿竹大曲在多次四川國貨展覽會上,獲得獎章、獎狀。
1932年首獲準使用註冊商標而名揚天下。自1913年開始,綿竹相繼有50餘家酒店、酒行、酒莊在成都西市,綿竹大曲成為成都“酒罈一霸”。
四十年代初,綿竹酒業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大麯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個,年產350多噸,並遠銷重慶、南京、上海等地。
綿竹大曲獲獎1922年獲四川省勸業會一等獎
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章、獎狀。
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義全和”等十二家大麯酒,獲四川省優秀酒類獎憑。
1932年四川省舉辦第一次名產展覽會,綿竹縣提供多種產品參展,其中“垣豐泰”大曲坊釀造的大麯酒,首次被批准使用註冊商標,以嶄新的時代風貌引起了一番轟動。(摘自《劍南春史話》)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劍南春人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釀酒工藝,生產出了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
六十年代,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
七十年代,劍南春開始出口,遠銷日本、港、澳,並榮登全國八大名酒金榜。
八十年代,劍南春一期工程的擴建,現代科技的套用和一系列的技術改革,系列產品實現了全優。從此,劍南春進入了萬紫千紅的黃金時代。
九十年代,劍南春人認真研究市場規律,針對市場制定的行銷策略、“科學投放”等措施,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五十年代 一九五一年五月,國營綿竹縣酒廠宣告成立,這個廠就是今天“四川省綿竹劍南春酒廠”的前身。一九五八年三月,酒廠從改變釀酒原料入手,進行科技攻關,試驗出一種綿竹釀酒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原料,用這種原料釀出了“芳、洌、甘、醇”,恰到好處,風味更為獨特完善的酒,這就是今天聲譽卓著的中國名酒“劍南春”。(摘自《劍南春史話》)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酒廠採用“雙輪底發酵”工藝,完善“勾兌調味”技術,找出“劍南春”基礎酒的最佳儲存老熟期,至此,“劍南春”生產工藝完全成熟。一九六三年,劍南春酒被評為四川省名酒,獲金質獎,一九六四年,雙沙酲色酒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獲銀質獎。(摘自《劍南春史話》)
七十年代 一九七四年,“劍南春”開始出口,遠銷日本、香港、澳門等地,一九七九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名酒。“劍南春”、“綿竹大曲”等產品聲譽日高,銷售量大增,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廠進入了大發展時期。(摘自《有效管理的智慧》)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酒廠在實現系列產品全優目標的基礎上,劍南春酒又連續榮獲第四屆、第五屆國家名酒稱號和國家質量金獎。一九八八年還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國家金花獎。為了發展名酒生產,提高名酒產量,一九八四年,中商部決定撥款1430萬元,擴建劍南春酒廠。一九八五年十月擴建工程破土動工。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試產出酒。中商部同意再撥款3500萬元,擴建年產四千噸劍南春的第二新區。至此,“劍南春”進入了千古未有的黃金時代。(摘自《劍南春史話》)
九十年代 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劍南春的進步,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劍南春酒文化的內涵。跨入九十年代,劍南春人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展。一九九0年起,投資近億元,年產麯酒6500噸,占地近400畝的劍南春二期、三期擴建工程相繼上馬投產。一九九四年,三星級大酒店也建成使用……劍南春以最新“史話”開始了宏偉的構思。

精神文化

“劍南春酒”精神:團結、高質、開拓、創新。
“劍南春”發展目標:到200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實現稅利7億元,公司完全進入資本經營,建成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建設一支過得硬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有社會主義思想覺悟的職工隊伍。
“劍南春”的經營方針:“三個提供”、“三個尋求”、“三項守則”。
“三個提供”,即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利稅,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為企業職工生活的改善提供條件;
“三個尋求”,即尋求新市場、尋求新的發展資金、尋求新的技術;
“三項守則”,即合法、守信、互利。“劍南春”的經營哲學: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種求發展。
“劍南春”的治廠方針:依靠職工,依法制廠。“劍南春”的廠風:團結、進取、文明、守紀。
“劍南春”的工作作風:嚴、 細、精。“劍南春”的公共關係原則:不卑不亢,禮貌大方。
“劍南春”人的功過觀:獎罰分明,論功行賞,無功是過。
“劍南春”人的職業道德:忠於職守、嚴格把關、講究信譽。
“劍南春”幹部的公德:辦事公正、盡職盡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