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1366)

劉福通(?~1366)

十二月,為元將答失都魯擊敗,亳州失陷,遷都安豐(今安徽壽縣)。 六月,劉福通攻汴梁(今河南開封)。 五月,劉福通攻克汴梁,以為都城。

劉福通(?~1366)

正文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大宋紅巾軍領導人。潁州(今安徽阜陽)人。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與欒城(今河北欒城西)人韓山童等以白蓮教組織民眾,利用元朝征民夫開黃河故道的機會,在潁州潁上發動起義,事敗,韓山童被元兵捕殺,劉福通率餘眾攻占潁州。數月之間,陸續攻克亳州(今安徽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朱皋(今河南固始西北)、羅山、真陽(今河南正陽)、確山、汝寧(今河南汝南)、息州(今河南息縣)、光州(今河南潢川)等地。部眾以紅巾為號,燒香奉彌勒佛,故稱紅巾軍、紅軍或香軍。各地貧苦人民群起回響,形成大規模的全國性的農民戰爭。

劉福通(?~1366)劉福通(?~1366)
十五年正月,迎立韓山童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國號大宋,建元龍鳳。劉福通先任平章,鏇殺丞相杜遵道,自為丞相,稱太保。十二月,為元將答失都魯擊敗,亳州失陷,遷都安豐(今安徽壽縣)。次年夏,兵力復甦,收復亳州,遣李武、崔德破潼關入陝。十七年春,部將毛貴入山東,克膠州、萊州(今山東掖縣)、益都、濱州(今山東濱縣西北)。六月,劉福通攻汴梁(今河南開封)。其後部下關先生、破頭潘等率兵入晉、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趨關中,加上毛貴在山東的發展,形成三路北伐之勢。但三路之間配合很差,兵力分散,北伐沒有成功。這年冬,白不信等在鳳翔被元將察罕帖木兒所敗,餘部入四川。次年三月,毛貴由山東揮師北進,直逼大都,因孤軍無援,敗於柳林(今北京通縣南),引兵退回。五月,劉福通攻克汴梁,以為都城。六月,關先生等攻保定路不克,轉攻大同,於十二月克上都,往遼陽。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兒發秦、晉元兵圍攻汴梁。劉福通堅守百日,糧盡援絕,棄城走安豐。從此據守一隅,沒有進展。
二十三年春,張士誠遣部將圍安豐,劉福通一面堅守,一面向當時在名義上尚屬大宋政權的朱元璋求援。朱元璋來援,敗呂珍兵,劉福通與韓林兒一起被接至滁州(今安徽滁縣)。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遣部將廖永忠沉於瓜步(今江蘇六合縣南瓜埠)江中。

配圖

劉福通(?~1366)劉福通(?~1366)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