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

劉建林

劉建林,男,湖南益陽人,駕車接連撞傷14人,2011年7月18日益陽市赫山區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一審宣判,判處被告人劉建林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立,但不構成劫持汽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

基本信息

劉建林,男,生於1963年10月,漢族,陝西周至人,中共黨員,博士學位,教授職稱。現任商洛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西安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專家,全國電力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會理事、陝西省水利教育協會理事、中共西安市委特約研究員、秦嶺發展促進會理事。
曾任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副院長、副書記兼副院長,西安理工大學華美教學區主任兼書記,西安理工大學機關黨委書記,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管委會主任兼書記,西安理工大學學生處處長、學生工作部部長、人武部部長。現任商洛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1986年7月原陝西機械學院水利系大學本科畢業並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雙學位班畢業並獲法學第二學士學位;
2006年4月西安理工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6年7月~2008年6月,西安理工大學從事教學及管理工作,2004年12月受聘教授,2005年6月受聘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5年、2002年先後兩次作為訪問學者出國研修,2004年3~6月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青班學習;
2010年9月至10月在陝西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
2008年6月至今,商洛學院從事教學及管理工作。
承擔有本科生及研究生《工程建設概論》、《契約管理》、《大學生素質論》等課程,以注重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曾獲西安理工大學第八屆講課比賽二等獎。
出版有專著《城市用戶群節水理論與實踐》、《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導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程》、《渭河箴言》、《陝西省渭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建設管理體制研究》、《一個理念十個平台——高校學生工作創新體系研究》、《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建設報告》七部,主編、副主編教材六部,參編教材三部,

藝術家

1991年生於江西贛州市贛縣,2009年就讀於九江學院雕塑系。作品多次參加各種展覽並獲獎,廣為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

高級工程師

男,1961年3月出生,山西靈邱人。中共黨員。198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現任雲南昆明鹽礦礦長。中國企業家全國理事會理事。主要貢獻:在昆明鹽礦工作16年中,主持的科研攻關項目解決了礦山建井、擴槽、輸鹵管線設計、三管油墊采鹵生產以及並組對流生產等技術難題,共創值800餘萬元,並發表科研及管理論文8篇。1997年昆明鹽礦被省鹽業總公司兼併後,擔任昆明鹽礦主持工作副礦長,在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的條件下,採取果斷措施,一舉扭轉了企業投產後連續3年累計了虧損2043萬元的現狀,當年實現利稅1798萬元,其中盈利859萬元;資產負債率由1995年的102.89%降到82.80%;1998年實現利稅2630萬元,其中盈利1569萬元。使企業迅速擺脫了困境並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998年昆明鹽礦被評為“全國各行業上規模、綜合效益前200強”,被國家輕工業局,中鹽總公司命名為全國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先進單位,被安寧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主要著述:《鈣芒硝礦石溶解性能分析》、《走企業兼併之路,調整雲南鹽業經濟結構》、《論鹽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合理配置模式》、《鑽井水溶法三管油墊建槽工藝過程中溶腔及注油量控制方法》、《管制、博奕與改革—我國鹽業專營體制下的經濟學思考》、《歷史性跨越—昆明鹽礦在改革中發展》、《依造三個創新,不斷壯大昆鹽》。

益陽11.1嚴重交通肇事者

劉建林(男,44歲),2010年11月1日駕駛一輛黑色豐田銳志轎車(車牌號湘AN2598),在益陽市桃花侖路口碰撞一名行人後,沿桃花侖路口向大海棠路口逃跑,沿途撞壞8台轎車、6台機車、電瓶車,造成14人受傷(包括肇事者本人),無人員死亡。
2010年11月1日記者從湖南省益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了解到,1日下午5時左右,在益陽市桃花侖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導致包括一名肇事者在內的14人不同程度受傷,截至1日晚暫無人員死亡,受傷人員已全部送往當地醫院救治。 初步了解,肇事司機系一個體老闆,事發後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公安部門隨後抽取肇事者血液化驗是否飲酒。一些目擊市民反映,肇事車輛連續衝撞,事發路段四處是機車碎片,地上血跡斑斑,交通一度中斷。如果不是酒後肇事,那就是故意所為,故意殺人,危害公共安全,情節十分惡劣。

西昌學院教師

劉建林,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河南西平縣人,1972年國中畢業,1973年在西昌國營農場工作,1976年調入西昌農業專科學校,從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實驗準備及植物學野外教學實習指導工作至今,1985年在華南農業大學生物系進修生物實驗技術。1993年獲實驗師任職資格,同年被聘為植物學實驗師;1998年獲高級實驗師任職資格,同年被聘為植物學高級實驗師,2009年獲研究員任職資格並被聘為植物學研究員。現為四川省植物學會會員,中國植物學會會員,西昌學院學術帶頭人。
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和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研究工作。曾先後承擔並完成了省級科研課題多項,獲得省部級獎(三等獎)一項和涼山州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四項。
主編專著一部,副主編一部,參編專著和教材兩部,先後在《植物分類學報》、《雲南植物研究》、《植物研究》、《考察與研究》、《林業科技》、《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國林副特產》等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國家級和省級學術刊物發表科研論文三十餘篇,其中二篇被《SCI》、其餘二十餘篇被《AGRICOLA ( 美國農業文獻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國際農業文獻索引)》、《CABS(Current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Excerpta Botanica (植物學文摘)》、《Index Kewensis (邱園——英國皇家植物園索引)》、《PASCAL (法國科學文摘)》、《Plant Breeding Abstracts (植物育種文摘)》、《The Kew Record of Taxonomic Literatur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邱園——英國皇家植物園分類學文獻錄)》、《World Checklist of Seed Plants (世界種子植物名錄)》、《唯讀光碟(CD—ROM)資料庫BA《生物文摘》》、俄羅斯《ΡΕΦΕΡАТИВНЬΙЙЖУРНАЛ(文摘雜誌)》、《日本科學技術社(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JST)》、《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CBAD)》、《中國科學引文》、《中國期刊》、《中國林業科技文獻》、《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 ( 全文庫 )》、《中國期刊網 ( 全文庫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 ( 全文庫 )》、《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等國際、國內權威資料庫收錄或摘錄。
發現、命名並發表了植物新物種20個(其中新種7個,新變種12個,新變型1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