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兵[河南農業大學輔導員]

劉國兵[河南農業大學輔導員]

劉國兵,男,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3月出生,現任河南農業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團委書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生黨支部書記。2001年7月起從事學生輔導員工作。2009年擔任2006級(222人)、2008級(283人)年級專職輔導員。

基本信息

感恩

圖片圖片
劉國兵出生在太行山腹地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守著不到兩畝薄地支撐著一個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其父因高燒未能及時就醫雙目幾乎失明,但為供他讀書,其父只好外出打零工,長時間艱苦勞作,積勞成疾,在劉國兵大二時,他的父親不幸去世,令劉國兵一下失去精神支柱和經濟來源,他萌生了退學的念頭。但在輔導員的多次勸導和幫助下,通過勤工助學和老師資助,他順利讀完了大學。
因為勤奮努力,劉國兵上學期間先後獲得河南省"優秀困難大學生"、"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恆安自立自強獎學金"等獎勵和榮譽。畢業時,想到若是沒有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自己便不可能讀完大學,劉國兵放棄了到一家行政單位工作的機會,報名參加輔導員選拔,最後,他的真誠和精力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審老師,被學校選拔留校擔任輔導員工作,在學生宿舍樓簡陋的辦公室里一乾就是八年。
劉國兵為了讓一個個家庭的希望變成現實,忘記了自己的家庭,默默無聞地用心做著每一個學生的工作,看著一屆屆的畢業生離開自己的身邊,帶著收穫和夢想開心地走向社會。八年來,他幾乎沒有過過節假日,最長的一次假期,是他結婚,當時只請了兩天假。為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辭去了鶴壁法院的工作,來到他的身邊,到一家企業上班,後來這家企業倒閉,劉國兵的妻子因此便一直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響,但學生工作並沒有受到絲毫影響,用他的話說:老婆在家,我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學生工作,我一個人相當於兩個人,要是當不好輔導員,就太對不起老婆了。

奉獻

劉國兵深知作為輔導員老師的特殊身份和責任。他常說"每個學生及其背後的家庭,便是一個輔導員最大的責任"。為了做好輔導員工作,他自己獨創了"名字激勵工作法",把對學生的深厚感情融入到學生名字之中。他把學生名單製成小卡片裝在自己口袋裡,把學生的照片貼在卡片上,把學生家庭狀況,特長和目標寫在卡片上,他總是不到一星期就能把所有新生的名字記在腦袋裡。學生們說,每每聽見老師叫自己的名字,總是心裡熱乎乎的,好像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雖然所帶學生隨著規模的擴大不斷增加,但他還是能在很短一段時間內就能準確無誤地叫起所帶年級學生的姓名,不到一個學期,他基本聽聲音和腳步聲就能辨認學生。因此,他被計算機專業學生戲稱"我們敬愛的計算機和感應器"。有的同學說劉國兵很神奇,其實,他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記憶,用深厚的愛去記憶,這同樣花費了他很多時間和精力。他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口袋總是裝著至少兩塊電池。2005年,學校把計算機學科和另外兩個學院的兩個個學科最佳化整合,成立了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很多學生不適應新的管理,相互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劉國兵的電話經常響個不停,不知有多少次在夢中被電話鈴驚醒,有多少次剛端起飯碗又飛奔到學校處理問題,是輔導員隊伍有名的"夜貓子"和"工作狂",那年他的耳朵出現了經常性耳鳴,聽力也因此有所下降。
為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轉變局面,完成學業,劉國兵為他們建立了"成長檔案"。通過結對幫扶、每周匯報、不定期談話、遠程家訪(電話、書信)等方式進行管控,先後幫助3位延時畢業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幫助11位差生正常畢業。
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劉國兵更是十分關注。部分學生因為做兼職掙錢,學習受到影響;有的學生更因貧窮變得自卑,進而產生心理問題。對此,劉國兵深知箇中滋味。他經常單獨與這些學生談話,用自己的成長過程告訴他們:"要正視困難,雖然出生不能選擇,但明天可以選擇。"他告誡這些學生,努力學習才能為未來打下基礎,"有困難跟我說"。
擔任輔導員工作八年來,劉國兵先後遇到3個孤兒,37個單親學生,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予幫助。對三個孤兒,他一方面通過學校幫他們安排勤工助學,另一方面堅持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150元分三份補貼他們,一直到他們畢業。劉國兵多次都以借錢的名義資助貧困生。即便是對畢了業的學生,他也用心關注。"我只想要延續我曾經的感激,讓更多的困難學子快樂成長。"因為白天工作很多,劉國兵經常利用晚上深入學生宿舍了解情況,有時學生得了急重病,不管是半夜還是凌晨,他都親自送學生到醫院檢查治療。"我相信,今天小小的播種,一定能換來明天豐碩的收穫。"

敬業

劉國兵認為,輔導員不但要在感情上關愛關心學生,為學生營造文明向上和健康快樂的成長氛圍,更要為學生成長搭建廣闊的舞台,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2005年,劉國兵動員和引導幾名計算機學生,成立電腦120志願服務中心,選拔大學生志願者面向全校開展計算機維修等志願活動。中心運作四年來,先後為團河南省委學校部等20多家單位製作網站,並為師生義務維修電腦4000多次,受到全校師生歡迎。已畢業的37位電腦120志願者中,有15人考上了研究生,17人到中國人壽等大中型企業就業,有4位同學擔任了大學生村官,1人成功創業。該協會2009年被評為校第二屆道德模範,也是學校唯一的獲獎集體。
2007、2008兩年里,劉國兵先後在學院支持下,依託管理科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籌建了學院大學生ERP協會、數學建模協會,並將三個協會整合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和大學生實訓中心,通過每周培訓、定期演練、專家指導,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藉助這些學生課外實踐平台,50%以上的學生得到了鍛鍊提高。2009年,他所帶的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數學建模競賽、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中均有突出表現,榮獲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級3項,優秀獎6項,省三等獎以上31項,有2個同學成功創業,帶動了一大批學生成長成才。
2009年,劉國兵指導畢業生周松正參加河南省首屆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榮獲三等獎,並支持該項目進入市場運作。目前,該項目已註冊成立綠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並申請了商標保護。為了鼓舞更多學生創業,劉國兵積極和12位近年來正在創業的畢業生校友聯繫,並選派學生記者對其進行採訪。其中,採訪2004校友韓文松、2005校友周松正的稿件分別被香港《大公報》和《大河報》發表,被學生評為"最接近自己的案例",極大地鼓舞了學院其它想創業的學生。為幫助有創業想法的學生籌集資金,劉國兵在學院支持下積極與華軟國際鄭州分公司談判,吸納社會資金支持學生創業,成立了"信管學院·華軟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為想創業的學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為有做過不同年級輔導員的經歷,劉國兵老師探索建立了"四航"分年級教育法。對大一學生,以"我的大學"為主題,重點圍繞適應大學生活,開展"聽學長聊大學"活動,進行導航教育。對大二學生,以"我的專業"為主題,重點圍繞學業規劃、職業發展規劃等,選聘優秀中青年教師開展"聽老師講大學"活動,進行啟航教育。對大三學生,以"我的能力"為主題,組織參加各類競賽,選聘優秀校友開展"聽校友談大學"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進行助航教育。對大四學生,以"我的未來"為主題,重點圍繞就業深造,邀請優秀研究生、企業老總、人力資源經理等,開展"聽名家說大學"活動,進行遠航教育。
通過實施"四航"分年級教育,學生傳幫帶的成長氛圍明顯濃厚,學院課堂出勤率100%,不及格率明顯下降,考研人數連續4年遞增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