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脫險紀念地

劉伯承脫險紀念地,位於光山縣城西15公里的北向店鄉境內。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劉伯承司令員在此與敵人的一次遭遇戰紀念地。

劉伯承脫險紀念地,位於光山縣城西15公里的北向店鄉境內。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劉伯承司令員在此與敵人的一次遭遇戰紀念地。
轉戰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已3個月的劉鄧大軍,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為了擴大革命根據地,發展游擊戰爭。1947年12月13日,劉伯承司令員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後方指揮所和中原局機關,準備北渡淮河,在淮西地區展開。途經光山北向店附近的何小寨宿營時,與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遭遇,情況十分危急,劉司令員果斷地命令身邊的警衛連以最快速度搶占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野司後方指揮所和中原局機關轉移。
按照劉司令員的布署,我警衛連迅速占領張大灣和五虎岔羊西南無名高地,戰鬥很快就打響了,開始敵人以一個排至兩個連兵力多次向我進攻,均被我師槍手擊退,陣地前丟下了一具具敵人的屍體,敵人惱羞成怒,一下集結了約兩個營的兵力,形成梯次多路縱隊向我警衛連陣地猛撲過來,在此危急關頭,距野司後方指揮所最近的我二旅四團趕到,立即進入陣地投入戰鬥。一時間硝煙瀰漫,槍炮聲震耳欲聾。
在激戰中,尤以三營打得最為頑強,他們在連續擊退敵人三次衝擊後,敵人仍不死心,以猛烈的炮火開路,然後成連成營的人馬向三營陣地撲來,均被我鋼鐵戰士頂了回去。戰鬥最為激烈時,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高喊為犧牲戰友復仇的口號,如猛虎下山一般向敵人實施反攻擊,用刺刀、手榴彈、鐵杴和石塊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一時刀光閃爍,殺聲震天。激烈的戰鬥一直堅持到14日天黑,我軍才奉命主動撤離陣地。
整個保衛我野司首長和中原局機關的北向店阻擊戰,從14日凌晨一直激戰到黃昏,在縱橫不過10華里的狹窄地帶,我軍以四千兵力頑強抗擊了蔣介石之主力整編第十一師一萬三千餘眾的輪番進攻,共殘敵三千餘人,我軍亦傷亡近千人。在這場鏖戰中,光山北向店一帶的人民民眾,紛紛主動參戰助戰,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向陣地運送彈藥武器,搶救傷員,表現了老區人民高度的階級覺悟和大無畏革命精神,為最終贏得這場阻擊戰的勝利,為保衛劉伯承司令員及野司後方指揮所和中原局機關的安全脫險,同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劉伯承在其回憶錄中重筆描寫了此次我軍以少勝多的典範戰例。
為緬懷在這次激戰中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光山縣人民政府在原戰鬥遺址上建起了雄偉的“五虎岔羊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告慰長眠於此的千餘名人民功臣的在天之靈。紀念地集觀光、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教育為一體,是向廣大青少年和人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