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玉米

剝玉米

一幅油畫,由西蒙·荷羅賽創作於1885年,規格150×100厘米,現藏布達佩斯美術館。描繪農村中一對勞動著的青年伴侶的調情場景。畫家作了耐人尋味的勾畫,使畫上情景的幽默性與抒情性相結合,成為富於心理刻畫深度的風俗畫傑作。它的鄉土味增強了這幅油畫的民族氣息。

簡介

西蒙·荷羅賽(1857~ 1918)是19世紀下半葉匈牙利一位卓有影響的風俗畫家。他是繼蒙卡奇之後,對匈牙利民族繪畫具有很大貢獻的現實主義藝術家之一。荷羅賽於1882年畢業於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當時去德國深造是匈牙利有志青年的主要趨向。荷羅賽在國內的第一位教師是布達佩斯的塞克亞,這位畫家給他以良好的民族民間藝術的教育,1878年他才去了德國。1886年,荷羅賽學成後便留在慕尼黑,並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他在那裡開辦了一所私立美術學校。這所學校對東歐和俄國一些早期美術家有很大的影響,人所共知的俄國畫家法伏爾斯基、克爾齊查諾夫斯基等人,都是從他這所學校畢業的新一代畫家,前者在俄國的小說插圖版畫方面有很高的威望。

荷羅賽的藝術生涯之一半是從事美術教育。當時在他的學校就讀的有匈牙利、波蘭、俄國和瑞士等青年畫家。大約從1896年起,他回到匈牙利,在納德巴尼創立了一個民族藝術的民眾團體,對匈牙利的民族繪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綜觀這位畫家的作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他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匈牙利的鄉野 生活軼事,比較著名的風俗畫代表作有1885年的《削馬鈴薯》、1892年作的《在兩堆火之間》,以及這一幅《剝玉米》等。這些風俗畫的題材十分風趣,尤能吸引觀者的是那些描繪農村男女愛情生活的主題,也是他創作中最膾炙人口的有影響作品。

《剝玉米》一畫描繪農村中一對勞動著的青年伴侶的調情場景,畫面巧妙地構思了一個糧倉內剝玉米粒的環境。小伙子挨著姑娘勞動,情不自禁地要上前去吻她,姑娘又羞又怕,低下了頭,並用右手去擋住他的嘴,就在這個瞬間,小伙子的左手握住了姑娘的右腕,手上的玉米掉落了下來。這是一幕樸素的愛情表演。畫家作了耐人尋味的勾畫,使畫上情景的幽默性與抒情性相結合,成為富於心理刻畫深度的風俗畫傑作。它的鄉土味增強了這幅油畫的民族氣息。

荷羅賽還在風景畫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很善於運用外光技法,以表現大自然的空氣感。晚年,畫家還曾完成一幅描繪匈牙利革命人物形象的肖像作品,題為《拉柯西前進》,那幅畫表明了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此外,他為裴多菲與基什的詩作過一些插圖,這些版畫也富有他的獨創個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