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勤學

《前輩勤學》是1252年寫的文學作品,作者是羅大經,作品出自《鶴林玉露》。

原文

胡澹庵①見楊龜山②,龜山舉兩肘示之,曰:“吾此肘不離案三十年,然後於道③有進。”

張無垢④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輒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⑥北⑦歸,窗下石上,雙趺⑧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前輩為學勤苦如此。然龜山蓋少年事,無垢乃晚年,尤難也。

翻譯

胡澹庵去見楊龜山,楊龜山舉起自己的兩個胳膊給他看,說:“我這胳膊有三十年沒有離開過案桌了, 這樣以後在學業上才有了些進步。”

張無垢被貶到橫浦,住在城西的寶界寺。他的臥室里有短窗,每天黎明時,就手拿書卷立在窗前開始靠近日光讀書。就這樣,過了十四年。到他回北方,窗子下的地面上,兩隻腳的痕跡隱隱約約,到現在仍然保存著!

前輩做學問,刻苦的程度就是這樣。楊龜山是個少年,而張無垢卻是老年人,(做到這樣),就更加難了。

注釋

①胡澹庵:北宋官員。

②楊龜山:即楊時,北宋學者,晚年隱居龜山,人稱龜山先生。他四十歲時還“程門立雪”,向大學者程頤求教。

③道:指學問。

④張無垢:即張九成,南宋官員,自號無垢居士,因觸犯秦檜而被降職。

⑤昧爽:拂曉,黎明。

⑥洎:到。

⑦北:向北,名詞作狀語。

⑧趺:腳。

⑨曰:說。

⑩謫:被貶官

⑪北:北方。

作者

前輩勤學 前輩勤學

羅大經(1196—1252後)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水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歷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撫州推官。在撫州時,因為朝廷起起矛盾糾紛被株連,彈劾罷官。此後再未重返仕途,閉門讀書,博極群書,專事著作。大經有經邦濟世之志,對先秦、兩漢、六朝、唐、宋文學評論有精闢的見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爽氣金無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寫成筆記《鶴林玉露》一書。此書對南宋偏安江左深為不滿,對秦檜乞和誤國多有抨擊,對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記載,可與史乘參證,補缺訂誤。更為重要的是,對文學流派,文藝思想,作品風格,作過中肯而又有益的評論。羅大經的卒年不詳,但肯定不早於1252年《鶴林玉露》編輯完成之前。

鶴林玉露

鶴林玉露》,筆記集。宋代羅大經撰。此書分甲、乙、丙三編,共18卷。半數以上評述前代及宋代詩文,記述宋代文人軼事,有文學史料價值。如乙編卷四《詩禍》一則,記宋理宗寶慶、紹定間江湖詩案一事,有助於對江湖詩派的了解;卷三《東坡文》一則,論蘇軾文章深受《莊子》、《戰國策》影響,因為作者善文,其議論自具眼力;卷五《二老相訪》一則,記楊萬里與周必大晚年的親密交往,可與史書所記二人不甚相合對比研究。有中華書局1983年點校本。又有16卷本(如明刊《稗海》本)。

勤學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藥,比西方的麻醉藥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