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

利州為廣元舊稱,北朝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53),改西益州為利州,是廣元稱為利州之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可考典籍

元朝統治者取《易經》中“大哉乾元”的句子,顯示其統治“德威廣播、疆土廣大”之意,將利州更名為廣元(元、明、清、現代)

廣元舊稱
北朝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53),改西益州為利州,是廣元稱為利州之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元朝統治者取《易經》中“大哉乾元”的句子,顯示其統治“德威廣播、疆土廣大”之意,將利州更名為廣元(元、明、清、現代)
宋代行政區劃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
至道三年(997年)四川分為------西川、峽兩路;
鹹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西川路為利州、益州(又稱成都府路)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又稱潼川府路)二路。
紹興十四年(1144)分置利州東、西二路;
紹熙五年(1194)利州東、西二路復並為利州路;
慶元二年(1196)復分置利州東、西二路;
嘉定三年(1210)利州東、西二路又並為利州路;
嘉定十一年(1218)仍分置利州東、西二路。
注;
利州路/利州東路首府------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 利州西路首府------今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
夔州路首府------今重慶市奉節縣
梓州路(又稱潼川府路)首府------先在今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後遷瀘州市納溪區
益州路(又稱成都府路)首府------今四川省成都市
元朝統一中國,四川四路合併為四川行省.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廣元市文化旅遊資源基本情況】
【一】古蜀道文化1、劍門古蜀道。始鑿於春秋戰國前,為古代交流中原的主要通道,是金牛道上歷史文化最厚重、自然風光最優美而又最艱險的地段。李白“蜀道難”所詠嘆的蜀道,“三百里程十萬樹”的世界人文奇觀翠雲廊,史稱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雄關,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寺廟皇澤寺,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佛傳壁畫覺苑寺,相傳為五丁開山之處、集六道於一峽、被譽為中國歷代交通博物館的明月峽,被稱為歷代石刻藝術博物館的千佛崖,歷史上相傳為道教發源地之一的鶴鳴山,反映川陝蘇區革命史實的廣元紅軍文化園、紅軍攻克劍門關遺址,反映盛唐石刻藝術的觀音岩,保存完整的古建區劍閣古城、昭化古城等都在這條古道上,可見該條古道集中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國文化、紅軍文化、女皇故里文化、古代交通文化、石刻藝術文化等川北特色文化精華。2、陰平古道。為古代四川出入西北的主要通道,三國時諸葛亮曾派兵把守,後鄧艾率軍自陰平道經摩天嶺“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從而滅蜀。道上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大熊貓保護區唐家河就在這條道上。3、米蒼道。為四川出入陝西又一古道,三國蜀漢相爭古戰場之一。三國蜀漢張飛、魏延曾在此與魏軍多次大戰,魏大將張合在此戰死。米蒼道歷史文化遺蹤眾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城山亦在此道上。
【二】三國文化廣元三國文化底蘊豐厚,是三國文化匯聚之地,有140餘處三國遺址遺蹟,是三國魏蜀爭戰的主戰場和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通道。全市三國文化遺址如姜維城、鍾會故壘、關索城、姜維墓、姜維祠、費禕墓、鄧艾父子墓、鮑三娘墓、翠雲廊、張飛廟、關羽廟、武侯祠、籌筆驛、明月峽、戰勝壩、葭萌關、天雄關、白水關、石門關、北雄關、摩天嶺、孔明碑等上百處,其中最重要的是昭化古城和劍門關。昭化古城為古蜀道入川第一關,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發祥地,也是蜀漢政權的重要軍事重鎮。費禕曾在此開設丞相府,姜維曾在此兵困牛頭山,張飛、馬超曾在此挑燈夜戰,張冀、董闕、胡濟、關索等蜀國大將都曾在此駐守征戰,被專家們稱為三國城。劍門雄關是蜀道入川的重要關口,諸葛亮曾在此執尉守之,蜀漢後期姜維與魏將鍾會在此對壘三月,直至蜀漢滅亡,因此有蜀漢滅於劍門之說。現劍門關保留有大量三國文化遺蹤,是自然風光、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的交融之地和著名的觀光旅遊區。
【三】女皇文化廣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女皇故里文化是廣元獨特的地方民俗民間傳統文化。現保留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專門供奉武則天的寺廟皇澤寺,寺內有全國唯一的武則天尊容和蠶桑十二圖,武則天父母所鑿石窟和起於北魏、經盛唐至五代的石刻造像珍品以及宋代石刻精品。以紀念武則天為核心,廣元保留了延續近1000年的“正月二十三、婦女遊河灣”,即女兒節習俗,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女性特色文化景觀。近年來,廣元正著手打造女皇文化品牌,皇澤寺三重大殿、武氏家廟、樓台水榭已經恢復,武則天陳列館、則天雕塑群、唐文化長廊、則天書畫院、唐文化一條街等文化景觀正在加緊建設,女皇紀祀活動也正在規劃中。工程完工後,皇澤寺將成為全面反映武則天生平、展現大唐盛世與武則天關係等最具特色的女皇文化品牌和最佳文化旅遊觀光區。
【四】紅色文化土地革命時期,廣元93%的土地屬於川陝蘇區,全市4.7萬人參加紅軍,成為紅四方面軍的重要組成力量,並從中走出5位中央委員和10位共和國將軍。紅軍在廣元留下了大量的遺址遺蹟,是廣元紅色文化資源的具體體現,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旅遊景點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紅軍石刻標語為核心的全面展示紅軍在廣元戰鬥歷程的廣元紅軍文化園。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紅四方面軍和川陝蘇區發展、壯大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木門會議舊址,川陝蘇區和紅四方面軍後期的首府旺蒼紅軍城。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紅四方面軍配合中央紅軍長征並從此走上長征路的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紅軍渡。同時還有在紅四方面軍征戰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黃貓埡戰鬥遺址、紅軍攻克劍門關遺址、太公紅軍山遺址群以及標誌川陝蘇區政權建設的4個縣委、10個縣蘇和1000多個區、鄉、村蘇維埃政府遺址。反映紅軍宣傳工作的石刻標語近2000幅,革命文物4000多件。
【五】石窟藝術文化廣元有四川開鑿歷史最早、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對研究四川石窟造像傳播線路、探索四川地區石窟藝術源流演變的石窟群,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旅遊價值的有:開鑿時間起至北魏,沿續400多年的全國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皇澤寺摩崖造像。開鑿時間起至北魏,沿續至清,造像萬餘尊,現存7000餘尊,被稱為歷代石窟藝術博物館的全國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崖摩崖造像。鑿於唐天寶年間,現存40多窟,400餘尊,包括唐玄中孫女、肅中女兒永和公主所鑿,反映“安史之亂”唐明皇蜀中避亂和僖中皇帝逃難四川以及黃巢起義等史實造像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岩。相傳為張天師修練之地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鶴鳴山道教造像群。
【六】早期人類遺址和古文化遺址廣元早期文化遺址主要有朝天區中子鎮細石器時代遺址、廣元張家坡新石器時代遺址、劍閣蔡家河小廟山聚落遺址。古生物遺址有旺蒼恐龍化石遺址。
【七】民風民俗廣元地處溝通中原和西北之要道,民風民俗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民俗方面主要有紀念武則天生辰的女兒節,婦女遊河灣、賽鳳舟等習俗。節慶娛樂以燈戲、攤戲、各種燈舞、木偶、皮影演出為主。平時生產中娛樂以獨具川北風味的山歌,如薅草歌、薅草鑼鼓、薅秧歌、打柴歌等為主。紅白喜事有獨具特色的百雞宴,哭嫁歌。村落民居以川北四合院木結構民居為主。民間節慶活動精彩紛呈,有廣元女兒節、劍門豆腐文化旅遊節,蒼溪梨花節,市中區桃花會,元壩桂花節,青川熊貓山珍節,牛頭山、天台山廟會等民間節慶活動,規模盛大,形式多樣,民風古樸。
【八】文學藝術近年來,廣元從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旅遊的角度出發,編寫了《三國與廣元》、《三國與昭化》、《葭萌春秋》、《皇澤寺》、《千佛崖》、《廣元明月峽》、《廣元石窟》、《半山石志》等旅遊叢書和《女皇武則天》、《少年武則天》等小說。藝術方面,組織排演了大型音樂舞蹈劇《女皇傳奇》,有關部門拍攝了反映紅軍革命鬥爭歷史的電視劇《強渡嘉陵江》等。
【十】旅遊產品廣元有豐富的旅遊產品,著名的有白花石刻、劍門手杖、根雕、麻柳刺繡、真絲掛毯、絲麻地毯、絲綢繡品、劍門毛巾、橄欖油系列產品等旅遊商品,有黑木耳、蕨根、黃花、香菇、竹蓀、沙參、天麻、林仲等山珍藥材,有蒼溪雪梨、蒼溪獼猴桃、朝天山核桃、廣元柑柚等水果。
旅遊景點基本情況
已開發景點:
劍門關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皇澤寺、千佛崖,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奇觀翠雲廊,明月峽古棧道,木門寺,紅軍文化園,唐家河國家自然保護區。
著名景點:
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劍門關、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皇澤寺、千佛崖、覺苑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溪紅軍渡、觀音岩摩崖造像、紅軍文化園、鶴鳴山、明月峽古棧道、紅軍木門會址、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等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元市城區、旺蒼東河鎮、旺蒼木門鎮、劍閣古城、昭化古城等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鎮)。
待開發景點:
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蒼溪紅軍渡風景名勝區、川北民俗文化園、覺苑寺、白龍湖、利州古城、昭化古城、劍閣古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