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定律

分離定律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的現象叫做孟德爾分離定律。在孟德爾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離定律。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理論由來

分離定律(law of segregation)為孟德爾遺傳定律之一。決定相對性狀的一對等位基因同時存在於雜種一代(F1)的個體中,但仍維持它們各自的個體性,在配子形成時互相分開,分別進入一個配子細胞中去。在孟德爾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離定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在純合子中相同染色體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來自雙親的二個基因決不會發生融合而是仍維持其個體性,而在配子形成時,基因發生分離,其結果是雜種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狀會發生分離。

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基本類型

交配類

(1)雜交:一般指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間相互交配的過程。

分離定律分離定律

(2)自交:指同一個體或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間交配的過

程。自交是獲得純合子的有效方法。

(3)測交:就是是讓雜種(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來測F1的遺傳因子組成。

(4)正交與反交:相對而言,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分別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性狀類

(1)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的總稱。

(2)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顯、隱性性狀:具有相同性狀的兩種純種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的叫顯性性狀,F1未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叫做隱性性狀。

(4)性狀分離:雜交後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

(5)性狀分離比

①雜交實驗中,F2中出現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比例為3:1

②測交實驗中,測交後代中出現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比例為1:1

遺傳因子類

(1)隱性遺傳因子:控制隱性的遺傳因子

(2)顯性遺傳因子:控制顯性的遺傳因子

個體類

分離定律分離定律

(1)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2)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

分離定律 分離定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