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

基本信息

詞目:分茅 
拼音:fēn máo
注音:ㄈㄣ ㄇㄠˊ
解釋:指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

典源

《尚書》卷六〈夏書·禹貢〉~8~
海、岱及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菏。唐·孔穎達疏:「蔡邕《獨斷》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歸國以立社,謂之社。」

釋義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

示例

《晉書·八王傳贊》:“有晉郁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恆典。”
唐 楊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詩:“向年擢桂儒生業,今日分茅聖主恩。”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寄家書》:“哲人萎棄真堪悼,你勛庸未克遂分茅。”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始皇曰:‘周室分茅之制,尚可行乎?’”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集蓼早憂家國難,分茅空負祖宗恩。”
作者詩題詩句
薛能許州題觀察判官廳三載從戎類系匏,重遊全許尚分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