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琳賽

凱琳賽

凱琳賽是腳踏車比賽中非常危險的一個項目,也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凱琳賽包括第一輪和第一輪復活賽、第二輪比賽、決賽三個輪次。比賽根據運動員積分排名的位置,進行編排分組,出發位置由運動員抽籤決定。比賽程式為一組參賽運動員由裁判機車領騎一定圈數後,摩托下道,然後腳踏車選手開始爭先。此項目最早起源於日本的黑腳踏車比賽,且觀賞性強,不可預見性大。

概述

凱琳賽凱琳賽

凱琳賽是腳踏車比賽中非常危險的一個項目,也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為一組參賽運動員在摩托牽引完成一定圈數之後,在距離終點前600-700米進行終點衝刺的一項比賽。比賽程式為5-7名隊員由裁判機車領騎一定圈數後,摩托下道,然後腳踏車選手開始爭先。

這個項目最早起源於日本的黑腳踏車比賽,常用於賭博,且觀賞性強,不可預見性大。

競賽規則

凱琳賽包括第一輪和第一輪復活賽、第二輪比賽、決賽三個輪次。比賽根據運動員積分排名的位置,進行編排分組。出發位置由運動員抽籤決定。

運動員在追逐線上按順序並肩排列,當摩托領騎員在快速騎行道接近追逐線時,由發令員鳴槍,比賽開始。隨後,由摩托領騎員在快速騎行道上,牽引運動員騎行。速度從30公里/小時開始,逐步加速,達到5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終點線前600-700米的距離時,摩托領騎員離開跑道。運動員進行最後衝刺,以到達終點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名。

場地要求

凱琳賽凱琳賽(點擊查看更多)

場地根據封閉程度分為:腳踏車館、加有棚頂的半封閉賽車場以及露天賽車場三種。跑道為橢圓形、盆狀的設計結構。長度通常為250米或333.33米。最大的安全速度範圍設計在85km/h~110km/h之間。跑道下部設有占其寬度10%的放鬆道(藍區)和供上道比賽的運動員、教練員以及裁判員使用的安全區域。

在大於、等於250米的場地上,安全區域總寬度不得小於4米。在藍區外延20厘米處有5厘米寬的黑線為測量線,場地的大小就是以測量線來測定的。測量線外延70厘米處有5厘米寬的紅線為快速騎行線。從場地內沿算起,在場地總寬度的1/3處的藍線稱為摩托領騎線。

在計時台前,由中間4厘米黑線和兩邊34厘米寬的白線組成的寬頻為終點線。在直道中央位置的紅線為追逐線,在終點線前200米的白線為200米計時起點線。

設施要求

場地照明,除了必要的主電力系統外,還必須有應急照明系統。在奧運會比賽期間,要求亮度至少為1400Lux。

電動計時系統包括起跑器、電動計時壓條或光電時間探測器和電子顯示牌以及成績處理終端。電子顯示牌要能夠反映1/1000秒的成績時間,並能及時顯示運動員的排名、比賽衝刺的得分情況等等。

記圈牌、電鈴為運動員顯示完成比賽的圈數。終點有供終點裁決的終點錄像系統和使整個場地都能夠清晰收聽的公共播音系統。

新聞事件

2012年8月3日,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腳踏車女子凱琳賽中,英國選手彭德爾頓奪得冠軍,中國選手郭爽和中國香港選手李慧詩分獲亞、季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