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和平體系。

基本信息

巴黎和會

簡述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媾和會議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美、英、法的政府首腦操縱了會議。

巴黎會議名義上有27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但決策由美、英、法、意、日五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組成的“十人會議”做出。3月下旬起,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首相剋理孟梭“三巨頭”控制了會議。4月下旬,奧蘭多因為會議未能滿足義大利的領土要求而回國,和會的決策由“三巨頭”(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掌握。德國等戰敗國和蘇俄被排除在會議之外。

五國目的

美國

美國總統威爾遜帶著他宣揚已久的“十四點原則”參加會議,企圖通過這些冠冕堂皇的原則攫取戰後的世界領導權。

英國

希望繼續保持海上絕對優勢,維護龐大的殖民帝國,竭力主張削弱德國海軍,剝奪他的殖民地,並要求德國支付戰爭賠款,但是,為了防範法國勢力過分膨脹,又不主張過分削弱德國。

法國

力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國,重建法國在歐洲的大陸霸權,除了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外,還索取儘可能多的戰爭賠款。

義大利

擴展領土。

日本

企圖使它戰時從德國奪取的太平洋島嶼和中國山東的權利合法化。

契約簽訂

對徳契約是巴黎和會討論的中心問題。經過長時間爭吵,1919年6月28日,對徳契約即《凡爾賽契約》在凡爾賽宮簽字。

其主要內容有:

一,重新劃分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東岸50千米以內德國不得設防,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並不得與他合併,承認波蘭獨立,並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波蘭。為給波蘭一個出海口,在東普魯士同德國的本部之間劃出一條波蘭走廊。

二,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其中非洲和中東大多歸英法等國,日本藉機“合法”占有中國山東以及太平洋上的眾多島嶼。

三,軍備上,德國受到嚴格限制。德國要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不得保留進攻性武器例:軍用飛機,潛艇等。

四,德國需支付大量戰爭賠款約價值200億金馬克的物資,並且承擔占領軍的全部費用。

體系建立

對徳和約簽訂後,協約國又相繼同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土耳其等簽訂了和約,這些和約連同《凡爾賽契約》,構成了所謂的凡爾賽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的國家在歐洲、西亞、北非的利益衝突。

相關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實力迅速膨脹,從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大力擴充海軍。同時,日本趁機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擴大侵略勢力,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利益發生了嚴重衝突,也威脅到英國在東亞的利益。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美、英、日三國掀起了海軍軍備競賽。為了緩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重新瓜分太平洋地區的勢力範圍,1921年到1922年,美國發起召開了華盛頓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美、英、日外,還有中、法、意、比、荷、葡等有關國家。

在華盛頓會議上,有關國家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九國公約》,這些條約調整了它們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衝突,這些條約構成了所謂的“華盛頓體系”。美國是這次會議的最大受益者。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和平體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與戰敗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其間,協約國同德國於1919年 6 月28日簽訂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通稱《凡爾賽和約》。和約關於對德和約部分規定:①確定了戰後德國的新疆界。②德國放棄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領地。③限制德國的軍備及確定德國的戰爭賠款。此外,協約國還同德國的盟國分別簽訂了和約。協約國同德國及其盟國締結的上述一系列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

巴黎和會未能解決遠東及太平洋問題,美國為打擊日本獨霸中國的政策,削弱英國的海上霸權並拆散英日同盟,於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舉行華盛頓會議,美、英、日、中、法、意、比、葡、荷9國出席。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簽訂了《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通稱《四國條約》),以取代英日同盟。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簽訂了《美、英、法、意、日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通稱《五國海軍條約》),同一天,出席會議的9國還簽署了有關中國問題的《 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 》(通稱《九國公約》),確定了美國提出的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政策的原則。

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補充,帝國主義戰勝國占支配地位,非歐洲大國美、日第一次參與主宰世界事務,以侵犯中國權益,最後完成了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從而建立起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多極結構,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個體系暫時維持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平衡。但是,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治危機的發展,以及帝國主義國家間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自30年代起,該體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徑所打破。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