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三略

六韜·三略

《六韜》、《三略》是古代重要的漢族軍事著作。後泛指兵書、兵法。是反映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的代表作。太公第一《霸典文論》,第二《文師武論》,第三《龍韜主將》,第四《虎韜偏裨》,第五《豹韜校尉》,第六《犬韜司馬》。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出處

六韜三略六韜三略

公《六韜篇》第一《霸典文論》,第二《文師武論》,第三《龍韜主將》,第四《虎韜偏裨》,第五《豹韜校尉》,《三略》也叫《黃石公三略》,傳說是漢初黃石公(又稱圯上老人)所著,傳授給張良的。《史記·留侯世家》有“張良嘗閒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編書曰:‘讀此書則為王者師……’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的記載。但據《漢書·藝文志》說:“漢興,張良、韓信序次(整理)兵法,幾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於孝成(漢成帝)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據這些寫成《漢書’藝文志·兵家》,其中並無《三略》一書著錄。查《漢書》成書於東漢和帝(公元89—105)年間。可見在東漢中葉以前並沒有《三略》這個書名。東漢末年建安年間,陳琳(?一217年)在《武軍賦》中始提到“……三略六韜之術”。魏明帝時,李康《運命論》始有“張良受黃石公 之符,誦《三略》”之說。東晉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為西涼公,征劉{日丙}為儒林祭酒從事郎中,劉{日丙},曾注《黃石公三略》流行於 世(見《北史》三十四卷,魏書五十二卷)。《隋書·經籍志》始著錄《黃石公三略》三卷,。題下邳神人撰。書中自稱“《三略》為衰世作” (見《下略》)。因此《三略》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 《三略》一書雜采儒家的仁、義、禮;法家的權、術、勢;墨家的尚賢;道家的重柔;甚至還有讖諱之說。全書講政治策略手段較多,而直接講軍事的反而較少。 《六韜》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受到歷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國外也有深遠影響,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三略》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兵書,以論述政治戰略為主,兼及軍事戰略。該書問世以來,受到歷代政治家、兵家和學者的重視。南宋晁公武稱其:“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該書還先後傳入日本和朝鮮,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講授、後經蘇秦、張儀等人補充、修改而成的集縱橫家、兵家、道家、仙家、陰陽家等思想於一體的政治理論著作。

釋義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用法

作賓語;指兵書、兵法

結構

聯合式

名詞套用

近義詞

龍韜豹略

押韻詞

牛衣歲月、光風霽月、彌縫其闕、杯水之謝、心在魏闕、一腔熱血、目眥盡裂、天誅地滅、天王下界、在色之戒、......

年代

古代

成語舉例

六韜三略,淹貫胸中,唯吾所用,何擔孫武子十三篇而已哉。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二折

內容簡介

六韜三略六韜三略

《家藏四庫》編定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華典籍3461種。如此浩瀚典籍僅分經(儒家經典)、史(各類史書)、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詩文)四類。其後《四庫》之名既具有中華經典集成的寓意,同時也具有古代圖書分類的含義。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經典所蘊含的智慧,越來越為世人矚目。叢書策劃者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使用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讀解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分,使聖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所以叢書得名《家藏四庫》。

作者簡介

第四輯主編

李英健,編審。

遼寧省第八屆、九

屆、十屆政協委員。現任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兼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萬卷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先後獲“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遼寧省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參與策劃編輯的圖書、電視片,多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優秀電視片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諾貝爾文學獎。

編輯推薦

《六韜·三略》生僻字、多音字、古今異音字都隨文注音,力求讓讀者毫無障礙地閱讀原文,享受流暢閱讀的樂趣。

《六韜·三略》為原文配有大量古樸精美的古版畫及圖說,生動形象地表現各戰例,展現兵家風采。

書中為原文配有題解、注釋、譯文,詳細介紹原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意圖,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各兵法策略、智謀技巧。

書籍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六韜

文韜

文師

盈虛

國務

大禮

明傳

六守

守土

守國

上賢

舉賢

賞罰

兵道

武韜

發啟

文啟

文伐

順啟

三疑

龍韜

王翼

論將

選將

立將

將威

勵軍

陰符

陰書

軍勢

奇兵

五音

兵征

農器

虎韜

軍用

三陳

疾戰

必出

軍略

臨境

動靜

金鼓

絕道

略地

火戰

壘虛

豹韜

林戰

突戰

敵強

敵武

烏雲山兵

烏雲澤兵

少眾

分險

犬稻

分合

武鋒

練士

教戰

均兵

武車士

武騎士

戰車

戰騎

戰步

三略

上略

任賢擒敵之學

中略

御將統眾之計

下略

以防不測之略

鬼谷子

上卷

捭闔第一

反應第二

內楗第三

中卷

下卷

孫臏兵法

諸葛亮兵法

名人推薦

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比宗太公(《六韜》)為本謀。

——司馬遷

鬼谷子因有察人之明和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的掌握,而成為最有影響的人物。

——斯賓格勒

一諸葛亮一密如鬼神,疾若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唇一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蘇軾

本書文摘

“有的乘敵人驚駭時,以一擊十。有的乘敵人睏倦天黑宿營時,以十擊百。有的用奇巧的本領,越過深水,渡過江河。有用強駑和長柄兵器的,是為了隔水與敵人作戰。有在遠距離設定警戒哨兵與偵探,行動迅疾而進退詭詐的,是為了降服敵人的城邑。有擊鼓前進,讓士卒大聲喧譁,是為了迷惑敵人,準備實行奇妙的謀略。有乘急風暴雨時發動襲擊的,是攻擊敵人前鋒殲滅敵人後衛的方法。假冒敵人的使者,是為了斷絕敵人的運糧道路。假傳敵人的號令,穿戴敵人的衣服,是為了準備撤退。戰爭中以義理激勵士卒,是為了勉勵士眾奮勇殺敵。分封尊貴的爵位,給予重賞,是為了勉勵將士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實行嚴厲的刑罰,是為了懲治疏怠之人。該喜則喜,該怒則怒;有功者給予爵位,有罪者奪去爵位;為政要寬猛相濟,有文有武;命令要有徐有疾。這是調和三軍,使他們同心協力的方法。有將軍隊駐紮在視線開闊的高地上的,是為了便於警戒與防守。有占據險阻地形的,是為了堅固防守。有駐紮在茂密的山林地帶的,是為了隱蔽往來行動。有挖掘壕溝,高築壁壘,多儲糧食的,是為了持久作戰。”

原文

“故日,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①,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日,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②;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④;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④;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④。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武王日:“善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