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膻制度

公膻制度,春秋時期的飲食管理制度,只有國君、卿、大夫才能享用“肉食”,多指上層階級。

簡介

春秋時有“公膳”制度,但只有國君大夫才能享用“肉食”。

內容

“肉食”,是指春秋時代的一種制度,在朝廷執政的官員,由公家供應一伙食,也叫做“公膳”。《左傳·襄公廿八年》:“公膳日雙雞。”即指此。因此凡是在朝廷能得“公膳”待遇的官員都稱為“肉食者”。
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及唐宋。曹劌在《左傳》中只出現這一次,從文中敘述來看,他能謁見莊公,也決不是一般的平民,應屬於士大夫階層,但當時投置閒散,不是在朝執政者。
據《判曹食堂壁記》記載:
古之上賢,必有祿秩之給,有烹飪之養,所以優之也。漢時尚書諸曹郎,太官供膳;春秋時,齊大夫公膳日雙雞。然則天子諸侯於其公卿大夫,蓋皆日有饔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