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7年

後梁貞明二年(916)十月,晉邀吳夾擊梁。 蜀永平五年(915)入蜀,為武信軍節度使。 後梁貞明三年(917)三月,布袋和尚卒。

公元917年是貞明三年

歷史紀事

晉約吳會兵擊梁

後梁貞明二年(916)十月,晉邀吳夾擊梁。十一月,吳徐知訓、朱瑾等將兵赴宋州(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安徽毫縣),進而圍潁州(今安徽阜陽)。三年正月,梁出兵救潁州,吳軍回師。吳攻梁時,晉軍正在河北與梁軍大戰,河北既平。二月,晉攻黎陽(今河南汲縣)無功,亦回軍。

劉岩稱帝

後梁貞明三年(917)八月,清海、建武節度使、南海王劉岩即皇帝位於番禺(今廣州),國號“大越”,以本年為乾亨元年。當年鑄錢“乾亨重寶”。

晉解幽州之圍

盧文進既奔契丹,助契丹為嚮導。後梁貞明三年(917)三月,契丹乘新州(今河北涿鹿)之勝,進圍幽州(今北京),號稱有兵百萬,幽州宋將周德威告急。其時晉王李存勖正與梁戰於河上。四月至七月,晉先後以李副源、李存審、閆寶救幽州。三路兵會師後,自易州(今河北易縣)避開平原,取山路赴幽州,在距城六十里處與契丹軍遭遇,李嗣源父子以百餘騎戰退萬餘契丹騎兵。李存審又以疑兵之計大敗契丹。滿山遍野皆契丹所棄車、鎧甲及馬羊,晉軍俘斬數以萬計。八月二十四日,晉援軍入幽州

蜀復國號、改元

大漢(即前蜀)光天元年(918)、後梁貞明四年正月初一,大漢復國號曰蜀,改元光天。蜀於天漢元年(917)、後梁貞明三年改國號曰大漢,僅一年即復舊稱。

雜譚逸事

晉威塞軍亂

後梁貞明三年(917)二月,晉新州(今河北涿鹿)威塞軍防禦使李存矩(存勖弟)驕惰不治,侍婢預政,苛虐士卒,為部下所殺,亂軍推裨將盧文進為首。文進不能制,哭存矩屍曰:“奴輩既害郎君,使我何面復見晉王!”欲還新州,不得;又攻武州,為晉雁門以北都知防禦使李翮肱所敗,盧文進不得已率亂軍北奔契丹。晉王聞存矩不法以致亂,弒其侍婢及幕僚數人。

吳遣契丹猛火油

後梁貞明三年(917)二月,吳王楊隆演遣使往契丹,贈契丹主猛火油(即石油),曰:“攻城,以此油燃火焚樓櫓,敵以水沃之,火愈熾。”契丹主耶律億(阿保機)大喜。

蜀殺劉知俊

大漢(即前蜀)天漢元年(917)、後梁貞明三年十二月,前蜀以謀叛罪殺劉知俊。劉知俊(?——917),字希賢,徐州沛縣(今山東)人。唐末為徐州時溥部下,後帥部歸梁王朱全忠,為左開道指揮使,人稱“劉開道”。知俊驍勇善戰,於梁兼併諸鎮多建戰功,得為同州匡國軍節度使。梁開平三年(909),封大彭郡王。因聲望日高遭梁太祖猜忌,遂叛梁入岐,為涇州節度使。復以功為岐王左右所忌。蜀永平五年(915)入蜀,為武信軍節度使。蜀主王建亦忌其才,嘗謂所親曰:“吾老矣,知俊非爾輩所能馭也。”故見殺。

晉陷楊劉

後梁貞明三年(917)十二月二十三,晉王李存勖乘冰封黃河之際,領兵渡河急攻梁沿河數十里營寨,破營後,進攻楊劉城(今山東東阿北),以蘆葦填壕溝四面攻城,當日城破。四年正月,晉軍又挾勝掠鄆州(今山東東平西北),濮州(今山東鄄城北)。梁河陽節度使謝彥章帥數萬兵攻楊劉,李存勖自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至河上,梁軍決黃河以阻晉軍。六月,晉王親自帥軍涉水渡黃河,大敗梁軍,梁軍死傷不可勝計,河水為之變赤。晉遂攻陷梁濱河四寨。

逝世

布袋和尚卒

後梁貞明三年(917)三月,布袋和尚卒。布袋和尚,明州奉化岳林寺僧,名契此,常攜一布袋行乞於市,號長汀子。體形肥胖,大腹便便,出語無定。偃臥雪中,體不濡,言人禍福有驗。宋徽宗時賜號定應大師。又稱彌勒轉世。今寺廟山門所塑笑彌勒,多是布袋和尚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