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53年

公元853年

公元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癸酉年。以下為本年發生的大事。度支奏報朝廷財政收入,滕王閣開始建造,日僧圓珍入唐求法,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等。

(圖)唐朝疆域唐朝疆域

中國大事

(圖)滕王閣滕王閣

度支奏報朝廷財政收入
大中七年(八五三)十二月,度支上奏,自河湟平定,每年國交納錢九百二十五萬餘緡,其中五百五十萬餘緡系租稅,八十二萬餘緡榷,二百七十八萬緡榷鹽。
滕王閣開始建造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 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 所創建,因王勃《滕王閣序》而名傳千古,歷代屢興達28次,1962年又毀於兵災, 僅一塊“滕 王閣”青石匾。1989年重陽節, 滕王閣終於重新矗立於贛江之濱。 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並參照 “天籟閣”藏宋畫《滕王閣》,以及宋 代《營造法式》一書而設計建造的。 主體建築9層,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 其下 部為象徵古城牆的約11米高的大台座, 台座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 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台,高台上部為遊廊, 遊廊南端為“壓江”亭,北端為“挹翠”亭。

國際大事

(圖)園真圓珍

日僧圓珍入唐求法
大中七年(八五三),日僧圓珍等乘唐商良暉船入唐求法,歷溫台至福州。圓珍,853年入唐,於福州開元寺就存式學《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俱舍論》,又從般若怛羅學梵語和密教。繼至天台山國清寺,研習天台章疏。唐大中九年(855)至長安青龍寺,從法全受瑜伽密旨,受傳阿闍黎位灌頂;又向大興善寺智慧輪學胎藏、金剛兩部秘法。翌年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開元寺,謁良 。復上天台,於國清寺止觀院建立一堂,題名“天台山國清寺日本國大德僧院”,請清觀住持。大中十二年攜帶經疏千餘卷回國。典。
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
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傳說,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逝世

(圖)杜牧杜牧

杜牧逝世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人謂之小杜,以別於少陵。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釋靈祐禪師逝世
釋靈祐(公元771-853年)著名禪師,溈仰宗創始人。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縣南)人。俗姓趙,生於唐代宗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年十五,依本郡法恆律師“執勞”。二十歲披剃,三年後在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先學律,後又研究大小乘經論。宋《高僧傳》卷十一說他曾到天台山國清寺,遇到寒山、拾得二人;寒山並啟示他“千山萬水,遇潭即止,獲無價寶,賬濟諸子”。此後不久即參百丈百丈懷海,成為入室弟子。後去溈山,艱苦創業,在當地民眾的協助下,修建了同慶寺,成為接納學人的道場。時相國裴休,常登山問道。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靈祐圓寂,世壽八十有三,敕謚大圓禪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