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

中國 佛教史書。又稱《梁高僧傳》,南朝梁慧皎撰。慧皎,唐代道宣《續高僧傳》卷六有傳,會稽上虞人,學通內外,博訓經律,住嘉祥寺,撰《涅槃義疏》10卷及《梵綱經疏》。

《高僧傳》

正文

中國佛教史書。又稱《梁高僧傳》,南朝梁慧皎撰。慧皎,唐代道宣《續高僧傳》卷六有傳,會稽上虞人,學通內外,博訓經律,住嘉祥寺,撰《涅槃義疏》10卷及《梵綱經疏》。
高僧傳》共14卷,分為10個門類:①譯經, 3卷;②義解, 5卷;③神異,2卷;④習禪、⑤明律,共1卷;⑥亡身、⑦誦經,共1卷;⑧興福、⑨經師、⑩唱導,共1卷;序錄1卷。末附王曼穎與慧皎往復書,書始於東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終至梁天監十八年(519),共載僧人計 257人,另附見者 200多人,各本不同,一般為 244人。慧皎《高僧傳》是現在保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僧傳”。以後,唐代道宣《續高僧傳》、宋代贊寧等《宋高僧傳》、明代如惺《大明高僧傳》,體例大致都依《高僧傳》,合稱《四朝高僧傳》。
這部書以“高僧”為名,意思是說記載的是“高蹈獨絕”的僧人。慧皎在自序中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實之賓也,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
《高僧傳》雖記載了一些荒誕不經的神異故事,採錄也有失實之處,但比較其他史書,則保存了許多可信的史料,並可補正其他史書之失。其自序批評了前人所作“僧傳”之後,說他自己“嘗以暇日,遇覽群作,輒搜撿雜錄數十餘家,及晉宋齊梁春秋書史,秦趙燕涼荒朝偽歷,地理雜篇,孤文片記,並博咨故老,廣訪先達,校其有無,取其同異”,乃成此書。湯用彤《讀慧皎〈高僧傳〉札記》說,此書所據之史料可考者計80種,又不稱書名,而僅言“記曰”者甚多。慧皎撰寫《高僧傳》蒐集材料甚富,用功甚勤。
《高僧傳》記載了從漢至梁主要僧人的生平事跡,提供了所載僧人譯經注經、所學所研、講說論辯、師資傳授以及著述內容等等方面的情況,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有很高價值。
《高僧傳》除收入各種重要藏本外,單刻本有海山仙館本、金陵刻經處本,後者有斷句,便於閱讀。日本佛教史學家常盤大定譯成日文,收在《國譯一切經·史傳部》第七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