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

公元627年

公元627年是農曆丁亥年,是中國農曆豬年,唐貞觀元年。

大事記

(圖)玄奘玄奘

公元627年,公元627年的中國唐王朝貞觀元年,年僅25歲的中國唐代著名的佛學家、旅行家、翻譯家玄奘法師,隻身一人離開京城長安,沿著中國古絲綢之路,一路往西,前往印度取經。

公元627年,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高儉都江堰乾渠兩側廣開支渠,擴大了灌溉規模。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增設丞相宰相位.

公元627年,長安發生嚴重乾旱災害。

公元627年,吏部尚書高士廉編成了一本《氏族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百家姓》

雜譚逸事

太宗命高官議事帶諫官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後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閣商議國家大事,都要有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

太宗廢肉刑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與學士、法官等人重新議定律令。放寬絞刑五十條為砍斷有趾,唐太宗仍嫌這種肉刑太殘酷,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請再改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詔從之。

李藝謀反
貞觀元年(六二七)唐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據涇州反。先是五年前李藝發兵幫助太子建成討伐劉黑闥後入朝。在長安,李藝恃功,對人非常傲慢,秦王世民部下到他的兵營,藝無故毆打他們,高祖大怒,將李藝關入獄中,不久又將他釋放。太宗即位後,李藝非常害怕。曹州一巫師李五戒勸李藝造反。藝假稱接到密敕,令他發兵入朝。藝引兵到豳州(今陝西彬縣),豳州治中趙慈皓出城拜見李藝,藝遂占據豳州。太宗令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行軍總管討伐之。趙慈皓聽說唐兵將至,密與統軍楊岌商量算計李藝,但被李藝發覺,藝將慈皓囚禁,楊岌在城外知道不妙,帶兵攻打李藝,藝兵敗,拋下妻兒,準備亡奔突厥,半途被其左右殺死,將首級送往長安。李藝的兄弟、利州都督李壽也被誅。

全國設十道
隋末戰亂以來,各種勢力並起,帶兵割據一方,唐朝建立以後,紛紛投降唐朝。唐朝為了寵待他們,授給他們各種地方官職,因此唐初州縣的數量比開皇、大業年間增加了一倍。太宗看到官多民少帶來許多弊端,因此於貞觀元年(六二七)二月,並省全國的州縣,將全國分為十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廢郡為州,故每道各轄若干州。

長樂王幼良賜死
長樂王李幼良任涼州都督,性情粗暴,他身邊親信一百多人都是無賴子弟,經常侵掠當地百姓,並且私自與羌、胡互市。有人報告太宗幼良有不軌之心,太宗派中書令宇文士及前去調查。幼良左右的人非常害怕,策謀將幼良劫往突厥,又想將宇文士及殺死,割據河西之地。後又有人報告這些策謀。貞觀元年(六二七)四月,太宗賜長樂王幼良自盡。

苑君璋復降唐
武德六年(六二三),高滿政率馬邑降唐,苑君璋逃奔突厥,後帶領突厥兵馬大攻馬邑,高滿政被殺,苑君璋率兵退保恆安(今山西大同市)。苑君璋部下兵將都是中原人,許多人投降唐朝。苑君璋鑒於這種情況,也投降了唐朝,他向唐高祖表示為了贖罪,還請求鎮守北邊。不久,頡利可汗又派人招降苑君璋,有人說突厥仍然強大,不如再投奔突厥,免得受唐限制,苑君璋便扣押唐官,送往突厥,並多次與突厥進寇唐朝。直到貞觀元年(六二七)五月,他看到頡利政局不穩,又來投降唐朝,唐太宗拜苑君璋為隰州都督,進爵芮國公。

突厥政衰
當初,突厥不設各種制度,頡利可汗得到漢人趙德言,對他大加重用,趙德言對突厥舊俗大加變更,政令苛刻繁瑣,突厥百姓開始有怨言。頡利可汗信重胡人而疏遠突厥人,年年發動軍事進攻;又趕上天降大雪,牲畜死亡極多,突厥百姓也遭受凍餓之苦。頡利財用不足,只得加重盤剝,因此突厥國內怨聲載道,各部紛紛叛離突厥,頡利兵勢漸漸削弱。貞觀元年(六二七)七月,有人請求趁勢出擊突厥,蕭瑀贊成這種主張,長孫無忌以唐先進攻突厥為不義而反對之,唐太宗採納長孫無忌的意見。

幽州都督王君廓謀反被殺
王君廓在幽州驕橫,做事多有不法,貞觀元年(六二七)九月,唐太宗征他入朝。王君廓懷疑長史李玄道告他不法,君廓便策謀逃跑,半途還殺死驛吏,但將要逃到突厥時,途中還是被人殺死。

嶺南酋長馮盎遣子入朝
嶺南酋長馮盎與談殿等人連年攻戰,久未入朝。諸州多次奏稱馮盎謀反。太宗命將軍藺暮等發江、嶺數十州兵前去討伐。魏徵認為馮盎並無反狀,勸太宗派使臣先去安撫,太宗於是罷兵。貞觀元年(六二七)十月,特派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掩持節前往慰諭。馮盎派子智戴隨使者入朝。太宗非常高興,稱:“魏徵令我發一介之使,而嶺表遂安,勝十萬之師。”賞賜魏徵五百匹絹。

更改選官程式、精簡中央官額
隋朝時選舉官員,從十一月集中,到第二年春天結束,人皆患其期促。貞觀元年(六二七)末,吏部侍郎劉林甫奏請以後四時聽選,隨闕注擬,人以為便。唐初,因為戰亂,士大夫不願做官,所以官員不足。當時尚書省下符到各州命人參選,州府以及奉詔使者多用赤牒補官。至此也廢除這做法,命參選者到尚書省參選,貞觀元年參選的人有七千多,劉林甫隨才授官,各得其所。又因為當時關中缺糧,太宗詔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參選。太宗說“官在得人,不在員多。”命房玄齡並省中央官員,只留下文武官額六百四十三人。

回紇大敗頡利可汗
東突厥強大時,敕勒(或作鐵勒)各部散在漠北,有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乾、多濫葛、同羅、仆固、拔野古、思結、渾、斛薛、結、阿跌、契苾、白霄等十五部,各部風俗大體上與突厥相同。西突厥曷薩那可汗勢力強大,敕勒各部臣屬於他。曷薩那對他們徵稅無度,各部怨聲四起。曷薩那殺死各部渠帥一百多,敕勒各部先後叛走,推舉契苾哥愣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住在貪于山北。又推薛延陀乙失缽為也至小可汗,居住在燕末山北。西突厥射匱可汗兵勢再強大時,二部又去掉可汗稱號向他稱臣。而居住在郁督軍山的回紇等六部本隸屬於東突厥頡利可汗,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時,力量削弱,乙失缽的孫子又帥部落七萬多家向東臣服頡利可汗。不久,頡利政治混亂,薛延陀與回紇、拔野古等部相繼叛離。頡利派他哥哥的兒子欲谷設帶十萬騎兵前去征討,回紇酋長菩薩帶五千騎兵與欲谷設戰於馬鬣山,回紇大敗欲谷設,菩薩追擊欲谷設到天山,俘獲了欲谷設的大部分兵馬,回紇的勢力因此大振。薛延陀也攻破頡利的四設。頡利的勢力更衰弱,天又降幾尺深的大雪,百姓飢餓,頡利可汗害怕唐朝乘機進攻,帶兵潛居朔州。貞觀二年(六二八)初,從突厥出使回來的鴻臚卿鄭元壽請求出兵攻突厥,各大臣也表贊成,太宗以新與突厥結盟,攻之不義,乃罷。

頡利可汗阻西突厥與唐和親
貞觀元年(六二七)末,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真珠統俟斤隨唐使李道立來唐迎娶公主,並獻上萬釘寶鈿金帶和五千匹馬。東突厥頡利可汗不欲兩國和親,屢次興兵入寇,又派人威脅統葉護,聲稱“迎娶唐公主必須要從東突厥境內過”。統葉護很擔心,未能成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