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2年

公元572年

公元572年是農曆壬辰年,屬蛇年,皇帝為陳宣帝,年號太建四年。

大記事

(圖)聖地麥加聖地麥加
1.公元572年,木桿可汗死,厥分成東、西二部。
2.公元572年,周武帝誅殺宇文護,把大權收歸己有之後,於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侶、百官再次討論佛、道、儒三教的問題。
3.公元572年,波斯人占領了葉門以後,沒有恢復原來的商路,而是把運到這裡的商品改道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然後再運抵地中海。
4.公元572年,出身於麥加穆汗默德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宣稱他得到神的啟示,說他是摩西和耶酥口傳中的先知。
5.公元572年,西哥特人入侵後,科爾多瓦成為統一西班牙首都托萊多的附屬地區。

逝世名人

(圖)魏收書魏收書
魏收
武平三年(五七二),北齊史學家、文學家魏收卒。魏收(五0六至五七二),鉅鹿下曲(今河北晉縣西)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初仕北魏,為太學博士,遷散騎常侍,典起居注,並與陽休之、李同軌等修國史,又兼中書侍郎。東魏時,為中外府主簿兼散騎常侍、正常侍領兼中書侍郎,修國史,又轉秘書監兼中書侍郎。魏收文才著於北方。魏閔帝即位,命他作封禪書,下筆即成,不擬草稿。入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五五0)任中書令,仍兼著作郎。魏收輕薄好色,人號為“驚蛺蝶”。與溫子升、邢邵齊名,世稱“北地三才”。工詩善賦,其詩浮艷淫靡,如《美女篇》、《永世樂》等,與南朝宮體同一格調。天保二年至五年間(五五一至五五四)奉詔修撰《魏書》,完成紀、傳一百一十卷,志二十卷,共一百三十卷。因借修史酬恩報怨,於犯眾怒,人稱。穢史”,被迫兩次修訂。天保八年(五五七)任太子少傅,監修北齊史。武平二年(五七一)與陽休之、李德林等討論北齊史限斷。官至尚書右僕射,位特進。因修史犯眾,北齊亡後被人挖墳棄骨。但《魏書》保存了大量原始完備的北魏史料,又始創《官氏志》、《釋老志》,並收錄了不少北魏詩文。魏收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今存明人張溥輯《魏特進集》一卷。

歷史記事

(圖)蛇
周晉公宇文護專權。武帝召護入宮,殺之。武帝詔:江陵所虜充官口者,悉免為民。北周文人,王褒與庾信才名最高。褒字子淵,琅邪臨沂人。建德以後,頗參朝議,官至小司空,六十四歲死。著作今存《王司空集》輯本(參554年)。齊尚書右僕射祖珽等忌左丞相鹹陽王斛律光。周書孝寬造歌謠,令間諜傳入鄴中。祖珽等藉此誣光將反。後主殺光,滅其家,廢斛律後,周聞光死,大赦。突厥木桿可汗死,弟佗缽可汗立。佗缽以土門之子攝圖為爾伏可汗,統東面;以侄為步離可汗,統西面。時周、齊都畏突厥,厚賄材物,佗缽謂:“但使我在南兩兒常孝,何憂於貧!”

文化記事

北齊撰《修文殿御覽》
北齊武平三年(五七二)二月,右僕射祖珽奏撰《御覽》,後主高緯詔祖珽及特進魏收、太子太師徐之才、中書令崔劼,散騎常侍張雕、中書監陽休之監撰。祖珽又收羅韋道遜陸乂、王邵、李孝基、魏澹、劉仲威、袁奭、朱才、陸道閒、崔子樞、薛道衡、盧思道、崔德立、崔儦、諸葛漢、鄭公超、鄭子信等朝官有文學者入館撰書。又將由南朝梁北歸於齊的蕭放蕭愨、顏之推拉入撰者行列。後入館參與修撰者還有封孝琰鄭元禮、杜台卿、楊訓、羊肅、馬元熙、劉珉、李師正、溫君悠等。修撰工程宏大,至八月書成,取名《修文殿御覽》。祖珽上表奏於朝廷。此書按類分為五十部,共三百六十卷。先前北齊武成帝曾命宋士素錄古來帝王言行要事撰為三卷,名《御覽》,置於帝室中箱,祖珽據此擴編。書成後徐之才稱讚說:“此可謂床上之床,屋下之屋也”。《修文殿御覽》全書已佚,所幸敦煌莫高窟石室尚存殘卷,編入伯希和文書第二五二六號,共存二百五十六行。全文巳收入近人羅振玉所編《鳴沙石室佚書》及《國學叢刊》石印本中。

魏收卒
武平三年(五七二),北齊史學家、文學家魏收卒。魏收(五0六至五七二),鉅鹿下曲(今河北晉縣西)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初仕北魏,為太學博士,遷散騎常侍,典起居注,並與陽休之、李同軌等修國史,又兼中書侍郎。東魏時,為中外府主簿兼散騎常侍、正常侍領兼中書侍郎,修國史,又轉秘書監兼中書侍郎。魏收文才著於北方。魏閔帝即位,命他作封禪書,下筆即成,不擬草稿。入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五五0)任中書令,仍兼著作郎。魏收輕薄好色,人號為“驚蛺蝶”。與溫子升、邢邵齊名,世稱“北地三才”。工詩善賦,其詩浮艷淫靡,如《美女篇》、《永世樂》等,與南朝宮體同一格調。天保二年至五年間(五五一至五五四)奉詔修撰《魏書》,完成紀、傳一百一十卷,志二十卷,共一百三十卷。因借修史酬恩報怨,於犯眾怒,人稱。穢史”,被迫兩次修訂。天保八年(五五七)任太子少傅,監修北齊史。武平二年(五七一)與陽休之、李德林等討論北齊史限斷。官至尚書右僕射,位特進。因修史犯眾,北齊亡後被人挖墳棄骨。但《魏書》保存了大量原始完備的北魏史料,又始創《官氏志》、《釋老志》,並收錄了不少北魏詩文。魏收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今存明人張溥輯《魏特進集》一卷。

雜談逸事

(圖)周武帝周武帝

周分遣使聘突厥、齊
北周天和七年(五七二)二月,武帝宇文邕遣大將軍昌城公宇文深訪突厥;又遣司賓李除、小賓部賀遂禮訪於北齊。

齊後主命相
北齊武平三年(五七二)二月,後主高緯任衛菩薩為太尉,以并州尚書行台吏部尚書高元海為尚書左僕射。又封皇子高叔卿為建安王。不幾天,又任尚書左僕射唐邕為尚書令,侍中祖珽為左僕射。時胡太后既被幽閉於北宮,祖珽企圖讓後主乳母陸令萱為太后,四處製造輿論。宣稱陸令萱雖是婦女,實是英雄豪傑,是女媧以來所未見的女強人。陸令萱也捧祖珽為國師、國賓。由於陸令萱的幫助,祖珽得為僕射。

宇文護伏誅
北周晉公宇文護總領府兵十二軍,不得護許可,府兵不可徵調。護的住宅屯兵侍衛,盛於皇宮,其諸子及黨羽貪暴恣橫,士民疾之如仇。周武帝宇文邕心懷怨怒,表面上也不敢表露。天和七年(五七二)三月,宇文邕與同胞弟衛公宇文直及諸宗室大臣密謀誅宇文護。十三日,宇文邕引宇文護入宮拜見皇太后,親手以玉珽襲擊宇文護的後腦,宇文直自戶內躍出,舉刀斬宇文護。宇文護既伏誅,武帝又盡斬其子及其黨羽,將大權收歸於己。十四日,大赦天下,改元,以天和七年為建德元年。宇文護,字薩保,北周創立者宇文泰之侄。父早死,年十七時,被宇文泰委以家務。時宇文泰諸子尚幼,常稱讚宇文護類已。自後隨宇文泰入關征戰,任都督、拜將軍、進爵為公。他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戰河橋,立有大功。西魏大統八年(五四二)進位車騎大將軍。邙山之役護為先鋒,戰敗免官。大統十二年(五四六)加驃騎大將軍,十五年(五四九)出鎮河東,遷大將軍。從於謹征江陵,以功拜小司空。宇文泰臨崩,屬護以後事。泰死,宇文護即命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立宇文泰子宇文覺為帝,建國號為周。周閔帝宇文覺拜護為大司馬、封晉國公。宇文護殺勛臣趙貴、獨孤信,專制朝政,自任大冢宰,總領府兵。諸將相大臣有不服己者,即行誅除。閔帝對宇文護專權深為不滿,與左右謀誅護,事發被殺,宇文護又迫宇文毓為帝,是為明帝。武成二年(五六0),宇文護憚帝有識量,密令寵臣李安毒殺明帝,而立宇文邕,是為周武帝。護自比周公,事無巨細,皆先斬後奏。保定元年(五六一)任都督中外諸軍事。護母閻姬及許親久沒於北齊,保定四年(五六四)獲釋歸周。宇文護違約發兵二十萬,並聯合突厥東攻北齊,於洛陽之外邙山大敗而還。其後與北齊歷年爭戰,互有勝負。天和七年(五七二)三月十八日,護自同州(今陝西大荔)還京,被周武帝殺死。建德三年(五七四)詔復宇文護先前所封官爵,謚曰盪,依禮改葬。

周武帝親政封拜將相
北周武帝字文邕既誅宇文護,大權總歸於已,得以親政。建德元年(五七二)二月,任宇文孝伯為車騎大將軍,與王軌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孝伯與帝同日生,為人忠正,深得武帝信任,出入臥內,得預聞機務。又拜曾上言請宇文護歸政武帝的庾季才為太中大夫。以尉遲迥為太師、柱國竇熾為太傅、李穆為太保、齊公宇文憲為大冢宰、衛公宇文直為大司徒、陸通為大司馬、柱國辛威為大司寇、趙公宇文招為大司空。時武帝親政之始,頗施威刑,雖骨肉至親也無寬貸。齊公憲雖遷大冢宰,實奪其權,而衛公直欲為大冢宰,心也怏怏不樂。

扶南、林邑向陳奉獻
陳太建四年(五七二)三月二十二日,扶南、林邑二國並遣使來向陳貢獻方物。扶南國在今高棉,林邑國在今越南境內。

周、齊互訪
北周建德元年(五七二)四月,武帝遣工部成公建、小禮部辛彥之聘於齊。八月,北齊遣使領軍封輔相聘於周。

周立宇文贇為皇太子
北周建德元年(五七二)四月十九日,武帝追尊其兄宇文覺為孝閔皇帝;二十二日,又立皇子魯國公宇文贇為皇太子,並大赦天下。

斛律光被誅
北齊尚書右僕射祖珽勢傾朝野,唯左丞相斛律光不買帳,罵祖珽為小人。穆提婆想娶光庶女,被斛律光拒絕,於是祖、穆二人皆怨恨斛律光。斛律光之女為後主高緯的皇后,未得寵幸,祖珽因而常在皇帝面前離間。斛律光雖為國戚,貴極人臣,卻性節儉,不好聲色,不受饋餉,不貪權勢。又善撫士卒,每戰必身先登,眾皆願為其死,自從軍以來,未曾打過敗仗,深為敵國所憚。北周將韋孝寬欲離間北齊君臣,製造謠言蜚語,祖珽聞知流言後又加以擴大,在後主高緯面前中傷斛律光,稱光將行不軌。後主先是懷疑,後是相信。武平三年(五七二)五月二十六日,斛律光入朝,後主令劉桃枝率力士自後撲殺之。光臨死時喊:“我不負國家”。死後高緯下詔稱其謀反,並殺斛律光子世雄、恆伽。又遣使就外州殺其長子斛律武都及其弟斛律羨。羨為幽州行台尚書令,也善於治兵,突厥人畏之,謂其為“南可汗”。至此皆死。北周武帝聽說北齊大將斛律光一家被斬,自破長城,十分高興,大赦天下以為慶。斛律光,宇明月,敕勒部人。父斛律金為高歡部下名將。光自少善騎射,武藝高強,北魏末年從父西征,立功受到齊神武高歡的嘉獎。文宣帝高洋引為世子,進爵為伯。在以後的對北周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又屢敗突厥兵。河清三年(五六四)冬,邙山之戰大破北周十數萬大軍,使周人聞之喪膽。光以功遷太尉。斛律光第二女為皇太子妃,天統七年(五七一)被後主高緯拜為皇后,同年光轉為大將軍,又遷太保、太傅。年底在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大破周軍,遷右丞相,不久又以破北周功遷左丞相,斛律光戰功卓著,結果竟在敵國流言反間計和本國恩倖之臣的諂害之下被殺死,時年五十八。

祖珽專政
祖珽與侍中高元海共執北齊朝政,元海之妻即陸令萱外甥女,元海常將令萱密語告祖珽。珽求掌軍,元海在後主高緯面前進讒言,力排祖珽。珽反告元海結朋黨,又將元海所泄陸令萱密語全部端出,令萱大怒,武平三年(五七二)六月貶高元海為鄭州刺史。自是祖珽專掌機衡,總知內外兵馬。祖氏內外親戚皆得顯位,委任之重,民眾莫比。

周、陳互訪
陳太建四年(五七二)七月,陳遣使訪北周,八月,周遣司城中大夫杜杲訪陳,企圖合縱攻北齊。陳宣帝向北周索取樊(今屬湖北)、鄧(今屬河南)之地,杜杲稱應以攻得北齊之地給予。十月,北周再遣小匠師楊勰出使陳朝。

齊後主立皇后胡氏、穆氏
北齊胡太后自愧失德,欲求悅於齊後主高緯,以圖恢復往昔的地位。乃將其侄女打扮得花枝招展,漂亮無比,誘高緯上勾。高緯果然一見鍾情,納為昭儀。及斛律後廢,陸令萱欲立穆夫人,胡太后屬意胡昭儀,二人力爭不讓。胡太后只好卑辭厚禮求陸令萱讓步,二人結為姐妹;陸令萱也以胡昭儀寵幸正隆,不得已,與祖珽同向後主建議,武平三年(五七二)八月十九日,立胡昭儀為皇后。但陸令萱並不甘心,使人行巫盅,胡後精神恍惚,言笑失態,漸漸失寵,陸令萱趁機進言。十一月二十六日,高緯立穆氏為右皇后,胡氏為左皇后。

北周放免江陵俘虜為民
北周建德元年(五七二)十月一日,周武帝宇文邕下詔:“江陵所虜充官府奴婢者,悉免為民”。

陸令萱專權
北齊後主立左、右二皇后,胡後之立既非後主乳母陸令萱之意,令萱乃離間胡皇后與胡太后之間的關係。武平三年(五七二)十二月,陸令萱告胡太后說,胡後在皇帝面前說太后壞話,太后大怒,呼胡後出宮,立剃其發,送還本家。十三日,廢胡皇后為庶人。但後主高緯依然思念胡氏,常送禮物致意。自是陸令萱與其子侍中穆提婆勢傾內外,賣官鬻獄聚斂無厭,自皇太后以下,宮內皆聽命於陸令萱;外朝唐邕之徒,皆聽命於穆提婆。內外勾結,生殺予奪,皆由母子二人隨意所欲。朝政大權,專於乳母陸氏之手。

北周與突厥和親
北周建德元年(五七二),突厥木桿可汗卒,舍其子而立其弟,是為佗缽可汗。佗缽可汗將突厥統治區分為兩部,以攝圖為爾伏可汗,統東面,以侄為步離可汗,居西面。北周與突厥和親,每年給繒錦十萬段。突厥人在長安,北周提供衣食,十分豐厚。北齊也畏突厥為冠,也厚賂結托,佗缽更加驕橫,對部下誇耀:“只要我在南面兩個兒子能經常盡孝,我用不著愁貧困”。周武帝宇文邕又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為皇后,雖不寵愛,卻也不敢得罪她,儘量抑情慰撫。

釋僧尠詣闕辨道教
周建德元年(五七二),釋僧尠赴周朝廷辨道教。釋僧尠俗姓不祥,住新州願果寺。周武帝抑佛崇道。僧尠不遠鄉關,躬聞帝闕,面陳其理,稱《老子化胡經》為偽說,並著論十八條。僧尠所言,雖力抑道教,而全為儒家之語,而不以為佛教張目姿態出現。時三教次序未立,僧尠見周武帝崇道,於是舉帝所不惡之儒教而抑道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