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7年

公元557年

公元557年丁丑年,太平二年,永定元年。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梁亡。宇文覺建立北周。西魏亡。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公元557年557年2月15日宇文覺推翻西魏,建立了北周。姚思廉(公元557年~公元637年),本名簡,思廉是他的字,雍州萬年(今中國中西部陝西西安)人。父親姚察,經歷了梁、陳、隋三朝,隋文帝楊堅讓他繼續修寫已著手編寫的梁、陳歷史。

紀年

丁丑年( 牛年)

南朝梁 太平二年

北齊 天保八年

西梁 大定三年

南朝陳 永定元年

高昌 建昌三年

新羅 開國七年

大事件

公元557年公元557年

宇文覺 公元557年南朝梁滅亡。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梁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陳的統治被局限於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梁廣州刺史蕭勃起兵,出南康(今江西贛州),進迫豫章。陳霸先遣周文育等擊滅之。梁鑄四柱錢二十;不久,改為一當十,禁止細錢流通。九月,封陳霸先為陳公。十月,封為陳王,鏇代梁為帝,是為陳武帝。

莆田南少林寺建於南朝陳永定三年(公元557年)。

公元557年557年2月15日宇文覺推翻西魏,建立了北周。到周武帝(宇文邕)時,北周進入強盛時期。它於公元577年滅了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北周是宇文鮮卑人統治的王朝,歷3代5帝,計24年。

出生名人

公元557年公元557年

姚思廉(公元557年~公元637年),本名簡,思廉是他的字,雍州萬年(今中國中西部陝西西安)人。父親姚察,經歷了梁、陳、隋三朝,隋文帝楊堅讓他繼續修寫已著手編寫的梁、陳歷史。在大業二年即公元606年姚察去世,臨終囑咐兒子繼承其未完成的兩部史書。在唐太宗貞觀初年,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後來官至散騎常侍。

逝世名人

公元557年公元557年

孝閔帝宇文覺(公元542年—公元557年)在位0年。即北周孝閔帝。一名陀羅尼。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宇文覺,鮮卑族宇文泰第三子,母親為北魏馮翊公主,557年即位,國號“周”。在位不足8個月,被堂兄宇文護廢殺,終年16歲。

歷史紀事

梁廣州刺史蕭勃起兵,出南康(今江西贛州),進迫豫章。陳霸先遣周文育等擊滅之。梁鑄四柱錢二十;不久,改為一當十,禁止細錢流通。九月,封陳霸先為陳公。十月,封為陳王,鏇代梁為帝,是為陳武帝。梁亡,共六帝、五十六年。是年正月,宇文覺稱天王,北周建國,覺即孝閔帝。九月,宇文護廢覺,立宇文毓(泰之長子)為天王,是為世宗明帝。覺鏇被殺。魏恭帝亦於是年被殺。齊在長城內築重城(內長城),從庫洛枝(枝一作拔)到塢紇戍,長四百餘里。

大事

(1)春,正月,辛丑,周公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於露門;追尊王考文公為文王,妣為文後;大赦。封魏恭帝為宋公。以木德承魏水,行 夏之時,服色尚黑。以 李弼為 太師, 趙貴為 太傅、 大冢宰, 獨孤信為 太保、 大宗伯,中山公護為 大司馬。

(1)春季,正月,辛丑(初一),周公 宇文覺即了天王正位,點燃篝火稟告上蒼,在朝廷外的大門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追奠天王的父親文公 宇文泰為文王,母親為文後。 大赦天下。封退位的 西魏恭帝為宋公。 新朝體現五行中的木德,以表示繼承西魏的水德,實行古代夏朝的曆法,服裝的顏色以黑色為上。任命李弼為 太師, 趙貴為太傅、 大冢宰, 獨孤信為 太保、 大宗伯,中山公 宇文護為 大司馬。

(2)詔以 王琳為 司空、 驃騎大將軍,以尚書右僕射 王通為左僕射。

(2)周王宇文覺任命 王琳為 司空、 驃騎大將軍,任命尚書右僕射 王通為左僕射。

(3)周王祀圜丘,自謂先世出於神農,以神農配二丘,始祖獻侯配南北郊,文王配明堂,廟號太祖。癸卯,祀方丘。甲辰,祭大社。除市門稅。乙巳,享太廟,仍用鄭玄義,立太祖與二昭、二穆為五廟,其有德 者別為祧廟,不毀。辛亥,祀南郊。壬子,立王后元氏。後,魏文帝之女 晉安公主也。

(3)周王宇文覺在 圜丘祭天,自稱祖先來自古代的 神農氏,從神農配享圜丘和方丘,始祖獻侯配享南北郊,文王配享明堂,廟號太祖。癸卯(初三),在方丘祭地。甲辰(初四),在大社祭土神穀神。又下令免除進入市門者每人交納一錢稅的制度。乙巳(初五),擺供品祭祀太廟的祖先,仍然採用 鄭玄所注的《禮記》的古義,設立太祖、二昭、二穆,共五廟,其中有德行的祖先另外設立祧廟,不加毀壞。辛亥(十一日),在南郊祭祀。壬子(十二日),立元氏為王后。王后元氏是 西魏文帝的女兒晉安公主。

(4)齊 南安城主馮顯請降於周,周 柱國 宇文貴使 豐州刺史太原 郭彥將兵迎之,遂據南安。

(4)北齊南安城主將馮顯要求向北周投降。北周柱國 宇文貴派 豐州刺史太原人 郭彥率領軍隊去迎接他,於是就占據了南安城。

(5)吐谷渾為寇於周,攻涼、鄯、河三州。秦州 都督遣渭州刺史 於翼赴援,曰:“攻取之術,非夷俗所長。此寇之來,不過抄掠邊牧,掠而無獲,勢將自走。勞師而往,必無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復言。”數日,問至,果如翼所策。

(5)吐谷渾進犯北周,攻打涼、鄯、河三州。秦州 都督派渭州刺史 於翼急速去援救三州,於翼不服從命令。 於翼的幕僚部屬都以為不妥,紛紛勸說他。 於翼說:“攻城取地的戰術,不是蠻夷所擅長的。這幫強盜來進犯,不過是為了搶劫邊地的牧民,掠奪既無收穫,勢必自己退走。我們興師動眾而去救援三州,必定追不上這些流竄之賊。我對這情況早已揣摩透了,你們不要再多說了。”過了幾天,訊息傳來,一切果然象 於翼所預料的一樣。

(6)初,梁 世祖以 始興郡為東衡州,以歐陽為刺史。久之,徙為 郢州刺史, 蕭勃不遣。 世祖以 王琳代勃為廣州刺史,勃遣其將孫湯監廣州,盡帥所部屯始興以避之。別據一城,不往謁,閉門自守。勃怒,遣兵襲之,盡收其貨財馬仗;尋赦之,使復其所,與之結盟。江陵陷,遂事勃。二月,庚午,勃起兵於廣州,遣及其將傅泰、蕭孜為前軍。孜,勃之從子也。南江州刺史余孝頃以兵會之。詔平西將軍 周文育帥諸軍討之。

(6)當初, 梁元帝把 始興郡改為東衡州,任命歐陽為東衡州刺史。時間一長,又把歐陽調去當 郢州刺史。 蕭勃把歐陽留下不讓去。 梁元帝任命 王琳代替 蕭勃當廣州刺史,蕭勃派部將孫去監守廣州,自己把所屬的部隊全部屯駐在始興以避開 王琳。歐陽另外占據一座城池,不去拜見 蕭勃,關起城門自己固守。 蕭勃大怒,派兵去襲擊他,把他的貨物財產馬匹兵器全部沒收了,不久又赦免了他,讓他回到他所據守的城池去,並和他結為同盟。後來江陵陷落,歐陽就歸順了 蕭勃。二月,庚午(初一), 蕭勃在廣州起兵,派歐陽崐和他的部將傅泰、蕭孜為前頭部隊。蕭孜是 蕭勃的侄子。南江州刺史余孝頃帶兵去與他們會合。梁朝下詔調動平西將軍 周文育率領各路兵馬去征討他們。

(7)癸酉,周王朝日於東郊;戊寅,祭太社。

(7)癸酉(初四),周王在東郊朝拜日神。戊寅(初九),在大社祭祀土穀神。

(8)周楚公 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及晉公護專政,皆怏怏不服。貴謀殺護,信止之; 開府儀同三司 宇文盛告之。丁亥,貴入朝,護執而殺之,免信官。

(8)北周的楚公 趙貴、衛公獨孤信過去都和太祖 宇文泰享有同等地位,待到晉公 宇文護獨掌政權時,都怏怏不樂,很不服氣。 趙貴謀劃要殺害 宇文護, 獨孤信制止了他; 開府儀同三司 宇文盛告發了他。丁亥(十八日),趙貴上朝, 宇文護把他抓起來殺了,罷了 獨孤信的官。

(9) 領軍將軍 徐度出東關侵齊,戊子,至合肥,燒齊船三千艘。

(9) 領軍將軍 徐度從東關出發侵入北齊,戊子(十九日),抵達合肥,燒毀北齊船隻三千艘。

(10)歐陽等出 南康。屯 豫章之苦竹灘,傅泰據口城,余孝頃遣其弟孝勱守郡城,自出 豫章據石頭。巴山太守 熊曇朗誘共襲 高州刺史 黃法氍;又語法氍,約共破,且曰:“事捷,與我馬仗。”遂出軍,與俱進。至法氍城下,曇朗陽敗走,法氍乘之,失援而走,曇朗取其馬仗,歸於巴山。

(10)歐陽等從 南康出發。歐陽屯駐在 豫章的苦竹灘,傅泰據守在口城,余孝頃派他的弟弟余孝勱守衛郡城,自己從 豫章出發據守石頭。巴山太守 熊曇朗引誘歐陽一起襲擊高州刺史 黃法氍。卻又告訴 黃法氍,相約一起打敗歐陽,而且說:“事情成功後,給我一些馬匹兵器就行了。”就這樣他出動軍隊,與歐陽一起前進。抵達 黃法氍城下的時候, 熊曇朗假裝兵敗逃跑,黃法氍乘勢追擊,歐陽失去援軍,也敗逃了。 熊曇朗繳獲了他的馬匹兵器,回到了巴山。

周文育軍少船,余孝頃有船在上牢,文育遣軍主焦僧度襲之,盡取以歸,仍於 豫章立柵。軍中食盡,諸將欲退,文育不許,使人間行遣 周迪書,約為兄弟。迪得書甚喜,許饋以糧。於是文育分遣老弱乘故船沿流俱下,燒 豫章柵,偽若遁去者。孝頃望之,大喜,不復設備。文育由間道兼行,據芊韶,芊韶上流則歐陽、蕭孜,下流則傅泰、余孝頃營,文育據其中間,築城士,等大駭。退入泥溪,文育遣嚴威將軍 周鐵虎等襲,癸巳,擒之。文育盛 陳兵甲,與乘舟而宴,巡口城下,使其將丁法洪攻泰,擒之。孜、孝頃退走。

周文育的軍隊缺少船隻,余孝頃在上牢一帶有船隻,周文育就派軍主焦僧度去襲擊他,把船隻全部搶了回來,仍然在 豫章修建起營寨柵欄。軍隊里糧食吃完了,諸將想退兵, 周文育不允許,派人走小路給 周迪送去一封信,和他相約結為兄弟。 周迪得到信很高興,答應送些糧食給 周文育。於是 周文育分頭派遣老弱人員乘坐舊船順流而下,燒掉在 豫章的營寨柵欄,假裝成好象已經逃跑了的樣子。余孝頃遠遠望見這種情況,不禁大喜,再也不設立防備了。 周文育從小路日夜兼程地行進,占據了芊韶。芊韶的上游是歐陽、蕭孜的軍隊,下游則有傅泰、余孝頃的軍營, 周文育占據了這兩者的中間,修築城垣,大宴將士,歐陽等人大驚失色。歐陽率軍退入泥溪, 周文育派嚴威將軍 周鐵虎等人率軍襲擊歐陽,癸巳(二十四日),捉獲了他。 周文育把兵甲大量地陳列出來,與歐陽一起坐在船上舉行酒宴,船隻巡行到口城下,派他的部將丁法洪進攻傅泰,捉獲了他。蕭孜、余孝頃聞訊退卻逃跑了。

(11)甲午,周以 于謹為太傅,大宗伯 侯莫陳崇為 太保,晉公護為 大冢宰,柱國武川 賀蘭祥為 大司馬,高陽 公達奚武為 大司寇。

(11)甲午(二十五日),北周任命 于謹為太傅,大宗伯 侯莫陳崇為太保,晉公 宇文護為 大冢宰,柱國武川人 賀蘭祥為大司馬,高陽 公達奚武為 大司寇。

(12)周人殺魏恭帝。

(12)北周人殺害了魏恭帝。

(13)三月,庚子, 周文育送歐陽、傅泰於建康。丞相霸先與有舊,釋而厚待之。

(13)三月,庚子(初一), 周文育送歐陽、傅泰到 建康去。丞相陳霸先與歐陽有舊誼,不但釋放了他,而且給予優厚的待遇。(14) 周晉公護以趙景公獨孤信名重,不欲顯誅之,己酉,逼令自殺。

(14)北周晉公 宇文護因為趙景公獨孤信名望很大,不願公開殺他,己酉(初十),逼迫他自殺。

(15)甲辰,以 司空 王琳為湘、郢二州刺史。

(15)甲辰(初五),梁朝任命 司空 王琳為湘、郢二州的刺史。

(16)曲江侯勃在 南康,聞歐陽等敗,軍中懼。甲寅,德州刺史陳法武、前 衡州刺史譚世遠攻勃,殺之。

(16)曲江侯蕭勃在 南康,聽到歐陽等兵敗的訊息,軍中頓時人心驚慌。甲寅(十五日),德州刺史陳法武,前衡州刺史譚世遠攻打 蕭勃,殺死了他。

(17)夏,四月,己卯,鑄四柱錢,一 當二十。

(17)夏季,四月,己卯(十一日),梁朝鑄造四柱錢,一枚當細錢二十枚。

(18)齊遣使請和。

(18)北齊派使者來梁朝請求和好。

(19)壬午,周王謁成陵;乙酉,還宮。

(19)壬午(十四日),周王拜謁成陵。乙酉(十七日),回到宮中。

(20)齊以太師斛律金為 右丞相,前 大將軍可朱渾道元為 太傅, 開府儀同三司 賀拔仁為太保, 尚書令 常山王演為 司空, 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尚書令,右僕射楊為左僕射,仍加 開府儀同三司。並省尚書右僕射 崔暹為左僕射,上黨王渙 錄尚書事。

(20)北齊任命 太師斛律金為 右丞相,前 大將軍可朱渾道元為太傅, 開府儀同三司 賀拔仁為太保, 尚書令 常山王高演為 司空,錄尚書事長廣王高湛為尚書令,右僕射楊為左僕射,仍加 開府儀同三司,并州行台尚書右僕射 崔暹為左僕射,上黨王高渙為錄尚書事。

(21)丁亥,周王享太廟。

(21)丁亥(十九日),周王祭拜太廟。

(22)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丙申,復閉細錢。

(22)壬辰(二十四日),梁朝改變四柱錢的幣值,一枚當細錢十枚。丙申(二十八日),又停止細錢的流通。

(23)故曲江侯勃主帥蘭襲殺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持勃首降。勃故記室李寶藏奉懷安侯任據廣州。蕭孜、余孝頃猶據石頭,為兩城,各據其一,多設船艦,夾水而陳。 丞相霸先遣 平南將軍 侯安都助周文育擊之。戊戌,安都潛師夜燒其船艦,文育帥水軍、安都帥步軍進攻之;蕭孜出降,孝頃逃歸新吳,文育等引兵還。 丞相霸先以歐陽聲著南土,復以為 衡州刺史,使討嶺南,未至,其子紇已克始興,至嶺南,諸郡皆降,遂克廣州,嶺南悉平。

(23)原曲江侯 蕭勃的主帥蘭襲擊並殺死了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了蘭,拿著蕭勃的首級投降。 蕭勃原來的記室李寶藏擁戴懷安侯蕭任據守廣州,蕭孜、余孝頃還占據著石頭,修築了兩座城池,兩人各據守一個,造了很多船艦,夾著江水兩邊擺開。 丞相陳霸先派 平南將軍 侯安都協助 周文育去攻打他們。戊戌(三十日), 侯安都偷偷派部隊乘黑夜燒掉了他們的兵船, 周文育率領水軍, 侯安都率領步軍協同大舉進攻,蕭孜出城投降,余孝頃逃回新吳,周文育等人帶兵回朝。 丞相陳霸先考慮到歐陽的聲望在南方一帶很高,於是又任命歐陽為 衡州刺史,派他去討伐嶺南。歐陽還沒抵達嶺南,他的兒子 歐陽紇已經攻下了始興。歐陽抵達嶺南後,嶺南諸郡都投降了,於是就攻占了廣州,嶺南從此全部平定了。

(24)周儀同三司齊軌謂御正中大夫薛善曰:“軍國之政,當歸天子,何得猶在權門!”善以告晉公護,護殺之,以善為中外府司馬。

(24)北周的儀同三司齊軌對御正中大夫薛善說:“國家的軍政大權,都應該歸天子掌握,怎么可以至今還在權門顯要手中!”薛善把這話報告了 宇文護, 宇文護殺了齊軌,任命薛善為中外府司馬。

(25)五月,戊辰,余孝頃遣使詣丞相府乞降。

(25)五月,戊辰(疑誤),余孝頃派使者到丞相府乞求投降。

(26) 王琳既不就征,大治舟艦,將攻陳霸先;六月,戊寅,霸先以 開府儀同三司 侯安都為西道都督, 周文育為南道都督,將舟師二萬會武昌以擊之。

(26) 王琳既已不受徵召,就大力修造舟艦,準備進攻陳霸先。六月,戊寅崐(十一日),陳霸先任命 開府儀同三司 侯安都為西道都督, 周文育為南道都督,率領水師二萬人會師於武昌,對 王琳發動進攻。

(27)秋,七月,辛亥,周王享太廟。

(27)秋季,七月,辛亥(十四日),周王祭祀太廟。

(28)河南、北大蝗。齊主問魏郡丞崔叔瓚曰:“何故致蝗?”對曰:“《五行志》:土功不時,蝗蟲為災。今外築長城,內興三台,殆以此乎!”齊主怒,使左右毆之,擢其發,以溷沃其頭,曳足以出。叔瓚,季舒之兄也。

(28)黃河南岸與北岸發生大規模蝗災。 北齊文宣帝問魏郡丞崔叔瓚:“是什麼原因招致了蝗災?”崔叔瓚回答說:“《五行志》上說:土木工程不按時令興建,就會導致蝗蟲成災。現在我國在外修築長城,在內興建三台,大概蝗災就因為這個原因而發生的吧?” 北齊文宣帝聽了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毆打崔叔瓚,拔他的頭髮,用糞汁澆他的頭,拽著他的腳拖出去。崔叔瓚是 崔季舒的哥哥。

(29)八月,丁卯,周人歸梁世祖之柩及諸將家屬千餘人於 王琳。

(29)八月,丁卯(初一),北周把 梁元帝的靈柩和諸將家屬一千多人送還給 王琳。

(30)戊辰,周王祭太社。

(30)戊辰(初二),周王在大社祭祀土神、穀神。

(31)甲午,進丞相霸先位太傅,加 黃鉞、殊禮,贊拜不名。九月,辛丑,進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封陳公,備九錫, 陳國置百司。

(31)甲午(二十八日),梁朝提升丞相陳霸先為太傅,加賜 黃鉞、殊禮,進見贊拜時不用稱名。九月,辛丑(初五),又提升丞相為相國,總領朝政,封為陳公,備九錫, 陳國設定百官。

(32)周孝愍帝性 剛果,惡晉公護之專權。 司會 李植自太祖時為相府司錄,參掌朝政,軍司馬 孫恆亦久居權要,及護執政,植、恆恐不見容,乃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共譖之於 周王。植、恆曰:“護自誅 趙貴以來,威權日盛,謀臣宿將,爭往附之,大小之政,皆決於護。以臣觀之,將不守臣節,願陛下早圖之!”王以為然。鳳、提曰:“以先王之明,猶委植、恆以朝政,今以事付二人,何患不成!且護常自比周公,臣聞周公攝政七年,陛下安能七年邑邑如此乎!”王愈信之,數引武士於後園講習,為執縛之勢。植等又引宮伯張光洛同謀,光洛以告護。護乃出植為 梁州刺史,恆為 潼州刺史,欲散其謀。後王思植等,每欲召之,護泣諫曰:“天下至親,無過兄弟,若兄弟尚相疑,他人誰可信者!太祖以陛下富於春秋,屬臣後事,臣情兼家國,實願竭其股肱。若陛下親覽萬機,威加四海,臣死之日,猶生之年。但恐除臣之後,奸回得志,非唯不利陛下,亦將傾復社稷,使臣無面目見太祖於九泉。且臣既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尚復何求!願陛下勿信讒臣之言,疏棄骨肉。”王乃止不召,而心猶疑之。

(32)北周孝愍帝性格剛強果決,對晉公 宇文護的專權很反感。 司會 李植從太祖時就任相府司錄,參與掌管朝政,軍司馬 孫恆也久居權要之位,待到 宇文護執政時, 李植、 孫恆擔心不被 宇文護容納,於是就與宮伯乙弗鳳、賀拔提等人一起在孝愍帝那兒說 宇文護的壞話。 李植、孫恆說:“ 宇文護自從殺了 趙貴,威權越來越盛大,謀臣宿將都爭著去依附他。政事無論大小,都是 宇文護一個人說了算。依臣等觀察, 宇文護早晚會不守臣節,圖謀纂奪大位,希望陛下早點作出安排,除掉他以絕後患!”孝愍帝認為他們說的很對。乙弗鳳、賀拔提又說:“先王明察秋毫,尚且把朝政委託給 李植、孫恆,可見這兩個人的才能和品質了。現在如果把除掉 宇文護的事託付給這兩個人,還怕事情辦不成嗎?而且宇文護常常把自己比成周公,臣等聽說周公攝政七年之久,陛下怎么能在七年內都悒悒不樂地屈從宇文護專權呢?”孝愍帝聽了,愈發信賴他們,多次帶武士在宮廷後園練習如何捕捉捆綁人。 李植等人又勾引宮伯張光洛當同謀,張光洛就把他們的秘謀向 宇文護告發了。於是 宇文護就調李植出任梁州刺史, 孫恆出任潼州刺史,想以此來瓦解他們的陰謀。後來孝愍帝想念 李植等人,總是想召見他們。 宇文護痛哭流涕地諫阻說:“天下最親的也親不過兄弟,如果兄弟之間還相互懷疑,別的人還有誰是可以信任的!太祖因為陛下年幼,把後事託付給我,我對聖上的忠誠實際上兼有盡責於兄弟之託的親情與君臣之義,實在願意盡心竭力,效股肱之勞。如果陛下能夠親自察覽萬機,威權加於四崐海,那么,我即使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但是,恐怕把我除去之後,奸賊小人趁機得志,非但對陛下不利,也將傾復社稷,危害國家,使我沒有面目可見太祖於九泉之下。而且,我既然是天子的叔叔,官位也做到了宰相,還有什麼可貪求的呢?願陛下不要相信讒臣的話,疏遠拋棄骨肉之親。”孝愍帝聽了,才停止對李值等人的召見,但心裡還是對 宇文護有懷疑。

鳳等益懼,密謀滋甚,刻日召群公入宴,因執護誅之;張光洛又以告護。護乃召柱國 賀蘭祥、領軍 尉遲綱等謀之,祥等勸護廢立。時綱總領禁兵,護遣綱入宮召鳳等議事,及至,以次執送護第,因罷散 宿衛兵。王方悟,獨在內殿,令宮人執兵自守。護遣 賀蘭祥逼王遜位,幽於舊第。悉召公卿會議,廢王為略陽公,迎立岐州刺史寧都公毓。公卿皆曰:“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聽!”乃斬鳳等於門外, 孫恆亦伏誅。

乙弗鳳等人見此情狀,越發害怕起來,他們的密謀策劃也更加緊張和頻繁了。終於確定一個日子,要趁召集群臣入宮飲宴的機會,把 宇文護抓起來殺掉。張光洛又把這密謀報告了 宇文護。 宇文護於是召集 柱國 賀蘭祥,領軍 尉遲綱等商量對策。 賀蘭祥等人勸 宇文護廢了孝愍帝另立皇帝。當時 尉遲綱總領宮廷禁兵, 宇文護派尉遲綱入宮召集乙弗鳳等人商議國事,等他們來了,挨個抓住送到宇文護宅第里,同時把 宿衛兵全部徹換、遣散掉了。孝愍帝覺察到事情突變,獨自躲在內殿,令宮人們手執兵器守護自己。宇文護派 賀蘭祥進宮逼孝愍帝退位,把他幽禁在過去做略陽公時的舊府中。 宇文護把全部公卿召集起來開會商議大事,把孝愍帝廢為略陽公,把岐州刺史寧都公 宇文毓迎來立為皇帝。公卿們都說:“這是您的家事,我們豈敢不唯命是聽!”於是就把 乙弗鳳等人斬首於宮門之外, 孫恆也伏法被誅。

時 李植父 柱國大將軍遠鎮弘農,護召遠及植還朝,遠疑有變,沈吟久之,乃曰:“大丈夫寧為忠鬼,安可作叛臣邪!”遂就征。既至長安,護以遠功名素重,猶欲全之,引與相見,謂之曰:“公兒遂有異謀,非止屠戮護身,乃是傾危宗社。叛臣賊子,理宜同疾,公可早為之所。”乃以植付遠。遠素愛植,植又口辯,自 陳初無此謀。遠謂植信然,詰朝,將植竭護。護謂植已死,左右白植亦在門。護大怒曰:“陽平公不信我!”乃召入,仍命遠同坐,令略陽公與植相質於遠前。植辭窮,謂略陽曰:“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云云!”遠聞之,自投於床曰:“若爾,誠合萬死!”於是護乃害植,並逼遠令自殺。植弟叔詣、叔謙、叔讓亦死,餘子以幼得免。初,遠弟 開府儀同三司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勸遠除之,遠不能用。及遠臨刑,泣謂穆曰:“吾不用汝言以至此!”穆當從坐,以前言獲免,除名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淅州刺史基,尚義歸公主,當從坐,穆請以二子代基命,護兩釋之。

當時 李植的父親 柱國大將軍 李遠鎮守弘農,宇文護下令召 李遠和李植回朝廷, 李遠懷疑朝廷里有非常事變,沈吟了很久,才說:“大丈夫寧可作忠鬼,怎么可以作叛臣呢!”於是接受了徵召。到了長安之後, 宇文護考慮到 李遠功勞名望一向很高,還想保全他的性命,就把他叫來見面,對他說:“您的兒子終於陷入與朝廷異心的陰謀,這種陰謀不止是要殺害我宇文護,而且是要顛復危害宗廟社稷。對這樣的叛臣賊子,我們理所應當一起痛恨,您可以早點為他準備一個處理辦法。”於是把 李植交給李遠處理。 李遠平時一向喜愛 李植,李植又有口才,極力聲辯自己本來就沒有參與這樣的陰謀。李遠認為 李植的申辯是可信的,第二天 早朝,就帶著李植去拜謁 宇文護。宇文護以為 李植已被處死,但身邊的人告訴他李植也來在門口,宇文護勃然大怒,說;“陽平公不相信我!”於是就把 李遠召進來,仍然讓李遠和自己同坐,讓廢帝略陽公與李植在李遠面前相互對證。李植智竭辭窮,對略陽公說:“我參與這一次謀反,本來是為了安定社稷,有利於至尊的威權。今天弄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李遠聽得真切,自己仆倒在座位上,說:“如果是這樣,實在是罪該萬死!”於是 宇文護就殺害了 李植,並逼李遠,讓他自殺。 李植的弟弟叔詣、叔謙、叔讓也被殺死, 李遠的其他兒子因年幼得到寬免。當初, 李遠的弟弟開府儀同三司 李穆知道 李植不是保家的角色,常常勸李遠除掉他,李遠不能接受這一意見。待到 李遠臨刑時,才哭著對 李穆說:“我不採納你的話,才有今天這樣的下場!”李穆本來應當跟著治罪,但因有從前規勸李遠的話而獲得寬免,只是免官,削職為民,他的子弟也都被免去官職。 李植的弟弟淅州刺史李基,娶崐義歸公主為妻,本來應當跟著治罪, 李穆要求以自己兩個兒子的性命來替李基贖死, 宇文護把他們連李基全都釋放了。

後月余,護殺略陽公,黜王后元氏為尼。

此後過了一個多月, 宇文護殺害了略陽公,廢黜了王后元氏,讓她削髮為尼。

癸亥,寧都公自 岐州至長安,甲子,即天王位,大赦。

癸亥(二十三日),寧都公 宇文毓從 岐州來到長安,甲子(二十四日),即帝位, 大赦天下。

(33)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辛未, 梁敬帝禪位於陳。

(33)冬季,十月,戊辰(初三),梁朝給陳公陳霸先進爵為王。辛未(初六), 梁敬帝把皇位 禪讓給了陳王。

(34)癸酉,周魏武公李弼卒。

(34)癸酉(初八),北周魏武公李弼去世。

(35)陳王使中書舍人 劉師知引宣猛將軍 沈恪勒兵入宮,衛送梁主如別宮,恪排闥見王,叩頭謝曰:“恪身經事蕭氏,今日不忍見此。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王嘉其意,不復逼,更以盪主王僧志代之。乙亥,王即皇帝位於南郊,還宮,大赦, 改元。奉 梁敬帝為江陰王, 梁太后為 太妃, 皇后為妃。

(35)陳王陳霸先派中書舍人 劉師知帶領宣猛將軍 沈恪指揮兵士進入皇宮,護送 梁敬帝到別宮去居住。 沈恪沖開大門拜見陳王,叩頭謝罪,說:“我親自經歷過侍奉蕭氏的事,今日不忍心看到這種逼宮的場面。違命受死是我的本分,決不能接受這種任命!”陳王嘉勉了他的這種忠心,不再逼他擔當此命,另換統領驍領騎兵的盪主王僧志代替他。乙亥(初十),陳王陳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回到宮庭,頒發 大赦天下令,又改換年號為 永定。封 梁敬帝為江陰王, 梁太后為 太妃, 皇后為妃。

以 給事黃門侍郎 蔡景歷為秘書監、兼中書通事舍人。是時政事皆由 中書省,置二十一局,各當尚書諸曹,總國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陳朝任命 給事黃門侍郎 蔡景歷為秘書監,兼中書通事舍人。這個時期國家政事都由 中書省決定,中書省設定二十一個局,其職能分頭與 尚書省各曹相當,總攬國家軍政大要,各部尚書只是聽受命令而已。

(36)丙子,上幸鐘山,祠蔣帝廟。庚辰,上出佛牙於 杜姥宅,設無遮大會,帝親出闕前膜拜。

(36)丙子(十一日), 陳武帝駕臨 鐘山,祭祀蔣帝廟。庚辰(十五日),武帝從 杜姥宅請出 佛牙,設無遮大會,舉辦佛事,武帝親自出來到宮闕前頂禮膜拜。

(37)辛巳,追尊皇考文贊為景皇帝,廟號太祖,皇妣董氏曰安 皇后,追立前夫人錢氏為昭皇后,世子克為孝懷太子,立夫人章氏為皇后。章後,烏程人也。

(37)辛巳(十六日), 陳武帝追尊皇考 陳文為景皇帝,廟號太祖。皇妣董氏為安 皇后。追立前夫人錢氏為昭 皇后,世子陳克立為孝懷太子,夫人章氏立為皇后。章後是 烏程人。

(38)置刪定郎,治律令。

(38) 陳朝設定刪定郎,負責修訂法律條令。

(39)乙酉,周王祀圜丘;丙戌,祀方丘;甲午,祭太社。

(38)乙酉(二十日),周王在 圜丘祭天,丙戌(二十一日),在方丘祭地,甲午(二十九日),在太社祭祀土神和穀神。

(40)戌子,太祖神主太廟,七廟始共用一太牢,始祖薦首,余皆骨體。

(40)戊子(疑誤),太祖的神主遷入太廟與祖先合祭,七廟開始共用一太牢為祭品。始祖用牛、羊、豬的頭作祭品,其餘的用其軀體作祭品。

(41) 侯安都至武昌, 王琳將 樊猛棄城走, 周文育自豫章會之。安都聞上受禪,嘆曰:“吾今茲必敗,戰無名矣!”時兩將懼行,不相統攝,部下交爭,稍不相平。軍至 郢州,琳將潘純陀於城中遙射官軍,安都怒,進軍圍之;未克,而 王琳至口,安都乃釋郢州,悉眾詣 沌口,留沈泰一軍守漢曲。安都遇風不得進,琳據東岸,安都據西岸,相持數日,乃合戰,安都等大敗。安都、文育及裨將徐敬成、 周鐵虎、 程靈洗皆為琳所擒,沈泰引軍奔歸。琳引見諸將與語, 周鐵虎辭氣不屈,琳殺鐵虎而囚安都等,總以一長系之,置琳所坐下崐,令所親宦者王子晉掌視之。琳乃移 湘州軍府就 郢城,又遺其將 樊猛襲據 江州。

(41) 侯安都進抵武昌, 王琳的部將 樊猛棄城逃跑了, 周文育從豫章出發去與侯安都會合。 侯安都聽到武帝受 禪讓的訊息,嘆息說:“我這回一定失敗,因為師出無名,不能服眾了。”當時侯安都、 周文育兩個將領一起前進,相互間沒有統攝與被統攝的關係,部下相互爭執,逐漸不相和睦。軍隊進到 郢州時,王琳的將領潘純陀在城裡遠遠地放箭射向官軍, 侯安都勃然大怒,指揮軍隊進擊並包圍了郢州。 郢州還沒打下來,而 王琳的大軍已抵達口,於是 侯安都就撤郢州之圍,帶領全部軍隊奔 沌口,留下沈泰的一支部隊守衛漢曲。 侯安都遇到大風,不能前進。 王琳據守東岸, 侯安都據守西岸,兩軍相持了好幾天,才交戰,侯安都等人大敗。侯安都、 周文育及其裨將徐敬成、 周鐵虎、 程靈洗都被 王琳所擒獲,沈泰帶著他那一支軍隊逃跑回來了。 王琳召見被俘的諸將,和他們說話, 周鐵虎言辭強硬,不屈服,王琳殺了周鐵虎,把 侯安都等人關押起來,用一根長長的鎖鏈把他們全部系在一起,關在王琳所坐的大船的艙里,令自己信任的宦官王子晉看管監視。 王琳於是把在 湘州的軍府移到 郢城,又派他的將領 樊猛襲擊並占據了江州。

(42)十一月,丙申,上立兄子為臨川王,頊為始興王;弟子曇朗已死而上未知,遙立為 南康王。

(42)十一月丙申(初一),陳武帝立其兄的兒子陳為臨川王, 陳頊為始興王,其弟的兒子 陳曇朗已經死去,但武帝還不知道,立他為康王。

(43)庚子,周王享太廟;丁未,祀圜丘;十二月,庚午,謁成陵;癸酉,還宮。

(43)庚子(初五),周王向太廟供獻祭品。丁未(十二日),在 圜丘祭天。十二月,庚午(初六),拜謁成陵。癸酉(初九),回到皇宮。

(44)譙淹帥水軍七千、老弱三萬自蜀江東下,欲就 王琳,周使開府儀同三司賀若敦、叱 羅暉等擊之,斬淹,悉俘其眾。

(44)譙淹率領水軍七千人,老弱三萬人,迫於北周的壓力,從蜀江東下,意欲投靠 王琳,北周派 開府儀同三司賀若敦、叱 羅暉等去襲擊,譙淹被斬首,其軍隊全部被俘虜了。

(45)是歲,詔 給事黃門侍郎蕭乾招諭閩中。時 熊曇朗在 豫章,周迪在臨川, 留異在 東陽, 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閩中豪帥往往立砦以自保。上患之,使乾諭以禍福,豪帥皆帥眾請降,即以乾為 建安太守。乾,子范之子也。

(45)這一年, 陳朝詔令 給事黃門侍郎蕭乾去招諭閩中。當時 熊曇朗在豫章, 周迪在臨川, 留異在 東陽, 陳寶應在晉安,這些人互相連結,互相呼應,閩中土豪的首領往往建立營寨以保衛自己。武帝對此很感不安,派蕭乾去用禍福利害關係曉諭他們,土豪的首領都率領部眾前來請求投降歸順。武帝便任命蕭乾為 建安太守。蕭乾是蕭子范的兒子。

(46)初,梁興州刺史 席固以州降魏,周太祖以固為 豐州刺史。久之,固猶習 梁法,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而難其人,乃以 司憲中大夫 令狐整權鎮 豐州,委以代固之略。整廣布威恩,傾身撫接,數月之間,化洽州府。於是除整 豐州刺史,以固為湖州刺史。整遷 豐州於武當,旬日之間,城府周備,遷者如歸。固之去也,其部曲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許,莫不流涕而去。

(46)當初,梁朝興州刺史 席固獻出興州降了西魏,周太祖任命 席固為 豐州刺史。過了很久, 席固還是習慣於梁朝的法制,不遵守北方的制度,於是北周方面秘密地想派人取代他,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替代人,於是派司憲中大夫 令狐整暫時鎮守 豐州,並把取代 席固的策略委託給他。 令狐整去了之後,廣泛地樹威布恩,親自安撫接見下屬,數月之間,使州府上下一片融洽。於是朝廷任命 令狐整為 豐州刺史,席固則改任為湖州刺史。 令狐整把 豐州的州府遷到武當去,十天功夫,新的城府就建設得很周全完備,遷去的人好象回到老家一樣安心。席固離開 豐州時,他的部下有很多人表示願意留下來為 令狐整效力,令狐整用朝制諭示他們,不允許他們留下。這些人臨別時,沒有不痛哭流涕、戀戀不捨的。

(47)齊人於 長城內築重城,自庫洛枝東至紇戍,凡四百餘里。

(47) 北齊人在長城內又修築一重城牆,從庫洛枝開始,向東直到紇戍,崐共有四百多里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