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7年

公元507年

公元507年是公元紀年,即丁亥年。 南北朝時期

紀年

丁亥年(豬年)

北魏正始四年

南朝梁天監六年

柔然始平二年

高昌承平六年

國內大事

(1)春,正月,公孫崇請委衛軍將軍、尚書右僕射高肇監其事;魏主知肇不學,詔太常卿劉芳佐之。

(2)春季,正月,北魏公孫崇奏請委任衛軍將軍、尚書右僕射高肇監督制定樂律之事,宣武帝知道高肇不學無術,詔令太常卿劉芳輔佐他。

(3)魏中山王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等眾數十萬攻鍾離。鍾離城北阻淮水,魏人於邵陽洲兩岸為橋,樹柵數百步,跨淮通道。英據南岸攻城,大眼據北岸立城,以通糧運。城中眾才三千人,昌義之督帥將士,隨方抗禦。魏人以車載土填塹,使其眾負土隨之,嚴騎蹙其後,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俄而塹滿。衝車所撞,城土輒頹,義之用泥補之,衝車雖入而不能壞。魏人晝夜苦攻,崐分番相代,附而復升,莫有退者。一日戰數十合,前後殺傷萬計,魏人死者與城平。

(4)北魏中山王元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等數十萬人馬攻打鍾離。鍾離城北邊有淮水為阻,北魏人在邵陽洲兩岸架橋,樹立柵欄數百步長,跨過淮水連通了南北道路。元英占據南岸攻城,楊大眼占據北岸修築城堡,以便糧運暢通。鍾離城中才有三千人,昌義之督率將士,隨機應變地守衛。北魏人用車載土填入城壕之中,讓大夥背著土跟隨車後,又派騎兵緊跟在後面,那些來不及返回來的人,就被土埋進去了,不一會兒城壕就被填滿了。北魏人用衝車撞城牆,所撞之處城牆上的土就掉下來一大片,昌義之用泥巴塗補,因此衝車雖然能撞入但不能撞毀城牆。北魏軍隊晝夜苦攻,輪班相替,從雲梯上掉下來再上去,沒有人後退。每天交戰數十次,前後殺傷的人以萬計數,北魏死去的人的屍體堆的與城牆一般高。

二月,魏主召英使還,英表稱:“臣志殄逋寇,而月初已來,霖雨不止,若三月晴霽,城必可克,願少賜寬假!”魏主復詔曰:“彼土蒸濕,無宜久淹。勢雖必取,乃將軍之深計,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憂也。”英猶表稱必克,魏主遣步兵校尉范紹詣英議攻取形勢。紹見鍾離城堅,勸英引還,英不從。

二月,宣武帝詔令元英返回,元英上表說:“我矢志殲滅寇敵,然而月初以來,天氣淫雨不止,如果三月里天氣放晴的話,鍾離城就一定可以攻克,希望聖上恩賜,再稍微寬限些時日。”宣武帝又詔令元英:“那裡的地氣蒸濕,不宜於久住長留。鍾離城雖然勢在必取,但這只是將軍的深入考慮,而用兵時間久長力量耗盡,這也是朝廷所擔憂的呀。”元英再上表言稱鍾離城必定能攻克,宣武帝就派遣步兵校尉范紹到達元英那裡商議攻取的形勢。范紹見鍾離城非常堅固,就勸說元英撤兵返回,但是元英不聽從。

上命豫州刺史韋睿將兵救鍾離,受曹景宗節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陰陵大澤行,值澗谷,輒飛橋以濟師。人畏魏兵盛。多勸睿緩行,睿曰:“鍾離今鑿穴而處,負戶而汲,車馳卒奔,猶恐其後,而況緩乎!魏人已墮吾腹中,卿曹勿憂也。”旬日至邵陽,上豫敕曹景宗曰:“韋睿,卿之鄉望,宜善敬之!”景宗見睿,禮甚謹,上聞之曰:“二將和,師必濟矣。”

梁武帝命令豫州刺史韋睿率兵去援救鍾離,接受曹景宗的指揮。韋睿從合肥取直道,經由陰陵大澤而行,遇上了澗谷,就架起飛橋讓部伍過去。人們害怕北魏兵勢強盛,很多人都勸說韋睿緩行,韋睿卻說:“鍾離城眼下正挖穴而住,負戶而汲,情況異常危急,就是車馳卒奔,還恐怕來不及的,何況緩慢而行呢!北魏人已經落入我的腹中了,各位不必擔憂。”十日之間到達邵陽,武帝預先告戎曹景宗說:“韋睿是你們州里的望族出身,應該好好地敬重他。”曹景宗見了韋睿,禮節甚為恭謹,武帝得知其情後說:“兩個將領和好,軍隊一定能取勝。”

景宗與睿進頓邵陽洲,睿於景宗營前二十里夜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為城,去魏城百餘步。南梁太守馮道根,能走馬步地,計馬足以賦功,比曉而營立。魏中山王英大驚,以杖擊地曰:“是何神也!”景宗等器甲精新,軍容甚盛,魏人望之奪氣。景宗慮城中危懼,募軍士言文達等潛行水底,齎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氣百倍。

曹景宗與韋睿進駐邵陽洲,韋睿連夜在曹景宗營地前二十里之處挖掘長溝,把帶枝叉的樹木,豎立其中,截邵陽洲築城,離北魏軍隊的城堡僅百餘步遠近。南梁太馮道根,能走馬量地,計算馬的步數而分配每人的工作量,天亮城壘就建成了。北魏中山王元英大吃一驚,用杖擊打著地面說道:“這是哪位神靈的保佑啊!”曹景宗等人的武器甲盔精新,軍容特彆強盛,北魏軍隊看見就氣餒了。曹景宗憂慮城中危懼,招募軍士言文達等人潛水而行,把聖旨送入城中,城中方才知道外面援軍到了,因此勇氣百倍。

楊大眼勇冠軍中,將萬餘騎來戰,所向皆靡。睿結車為陳,大眼聚騎圍之,睿以強弩二千一時俱發,洞甲穿中,殺傷甚眾。矢貫大眼右臂,大眼退走。明旦,英自帥眾來戰,睿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以麾軍,一日數合,英乃退。魏師復夜來攻城,飛矢雨集,睿子黯請下城以避箭,睿不許;軍中驚,睿於城上厲擊呵之,乃定。牧人過淮北伐芻藁者,皆為楊大眼所略;曹景宗募勇敢士千餘人,於大眼城南數里築壘,大眼來攻,景宗擊卻之。壘成,使別將趙草守之,有抄掠者,皆為草所獲,是後始得縱芻牧。楊大眼勇冠軍中,率領一萬多騎兵來交戰,所向披靡,不可敵擋。韋睿把戰車連線起來組成陣勢,楊大眼聚集騎兵圍攻,韋睿用強弩兩千一起發射,穿透鎧甲射中人,殺傷了大批北魏人馬。箭射穿了楊大眼的右臂,楊大眼退走了。第二天早晨,元英親自率部來交戰,韋睿乘坐沒有加漆的木車,手執白角如意來指揮軍隊,一日之內交戰了數次,元英才被迫撤退。北魏軍隊在夜裡又來攻城,箭雨密集而至,韋睿的兒子韋黯請求下城牆去避箭,韋睿不準許,軍中一片震驚,韋睿站在城牆上厲聲呵叱,人心才安定下來。放牧人到淮水北岸去割蒿草,全被楊大眼掠搶走了。曹景宗招募勇敢之士一千餘人,在楊大眼的城堡之南數里之處築建保壘,楊大眼來攻打,曹景宗打退了他。堡壘修成了,曹景宗派別將趙草守著,北魏人再有抄掠者,全都被趙草抓獲,從此之後方才可以放牧打草了。

上命景宗等豫裝高艦,使與魏橋等,為火攻之計,令景宗與睿各攻一橋,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睿使馮道根與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乘鬥艦競發,擊魏洲上軍盡殪。別以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風怒火盛,煙塵晦冥,敢死之士,撥柵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俱盡。道根等皆身自搏戰,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軍大潰,英見橋絕,脫身棄城走,大眼亦燒營去。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睿遣報昌義之,義之悲喜,不暇答語,但叫曰:“更生,更生!”諸軍逐北至水上,英軍騎入梁城,緣淮百餘里,屍相枕藉,生擒五萬人,收其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勝計。

武帝命令曹景宗等人事先裝修高大船艦,使其與北魏的橋一樣高,實行火攻之計,令曹景宗和韋睿各攻一座橋,韋睿攻南橋,曹景宗攻北橋。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睿指派馮道根與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人乘戰艦一時競發,差不多把北魏在邵陽洲上的軍隊全殲滅光。又用小船載草,草上灌上膏油,縱船放火而燒其橋,風勁火盛,煙塵遮天蔽日,敢死之士奮勇出擊,撥柵砍橋,水流又特別湍急,倏忽之間,橋和柵欄就全不見了。馮道根等人都親自搏戰,戰士們人人奮勇爭先,呼喊聲震天動地,個個一以當百,銳不可擋,北魏軍隊大崩潰。元英見橋斷了,就脫身棄城而逃跑,楊大眼也放火燒了營盤而去。北魏軍隊的營壘相次而土崩瓦解,兵士們都扔下器甲爭相投水而逃,結果死去的有十多萬,被斬首的也有這么多。韋睿派人報告昌義之,昌義之悲喜交加,激動的連話都說不上來,只是叫道:“得以再生,得以再生!”各路軍隊追擊魏軍到水邊上,元英單騎進入梁城,沿著淮水一百多里範圍內,屍體相互枕藉,梁朝軍隊生擒北魏軍隊五萬人,收繳其物資糧食以及各種器械堆得象山一樣,牛馬驢騾則不可勝計的。

義之德景宗及睿,請二人共會,設錢二十萬,官賭之。景宗擲得雉;睿徐擲得盧,遽取一子反之,曰:“異事!”遂作塞。景宗與群帥爭先告捷,睿獨居後,世尤以此賢之。詔增景宗、睿爵邑,義之等受賞各有差。

昌義之非常感激曹景宗和韋睿,請他們二人一起聚會,設下二十萬錢,在徐州官廳上擲樗蒲賭博。曹景宗擲得‘雉’;韋睿慢慢地擲得‘廬’,立即取一子翻過來,說道:“怪事呀!”於是變成了“塞”。曹景宗同其他將帥爭著先去告捷,只有韋睿獨居其後,世人尤其因這一點而讚揚他。武帝詔令增加曹景宗和韋睿的爵邑,昌義之等人所受賞賜各有多少不等。

(5)夏,四月,己酉,以江州刺史王茂為尚書右僕射,安成王秀為江州刺史。秀將發,主者求堅船以為齋舫,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乎!”乃以堅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既而遭風,齋舫遂破。

(6)夏季,四月己酉(二十日),梁朝任命江州刺史王茂為尚書右僕射,安成王蕭秀為江州刺史。蕭秀將要出發赴任,管事的人要求用堅固船隻裝載庫中財物,蕭秀說:“我怎么能愛財物而不愛士呢?”於是把堅固船隻讓給參佐人士們乘坐,用差的船裝載物資,途中遇上大風,裝運物資的船隻破而沉沒了。

(7)丁巳,以臨川王宏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建安王偉為揚州刺史,右光祿大夫沈約為尚書左僕射,左僕射王瑩為中軍將軍。

(8)丁巳(二十八日),梁朝任命臨川王蕭宏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建安王蕭偉為揚州刺史,右光祿大夫沈約為尚書左僕射,左僕射王瑩為中軍將軍。(5)六月,丙午,馮翊等七郡叛降魏。

(9)六月丙午(十八日),馮翊等七個郡反叛投降了北魏。

(10)秋,七月,丁亥,以尚書右僕射王茂為中軍將軍。

(11)秋季,七月丁亥(三十日),梁朝任命尚書右僕射王茂為中軍將軍。

(12)八月,戊子,大赦。

(7)八月戊子(初一),梁朝大赦天下。

(13)魏有司奏:“中山王英經算失圖,齊王

蕭寶寅

等守橋不固,皆處以極法。”己亥,詔英、寶寅免死,降名為民,楊大眼徙營州為兵。以中護軍李崇為征南將軍、揚州刺史。崇多事產業,征南長中狄直辛琛屢諫不從,遂相糾舉。詔並不問。崇因置酒謂琛曰:“長史後必為刺史,但不知得上佐何如人耳。”琛曰:“若萬一叨忝,得一方正長史,朝夕聞過,是所願也。”崇有慚色。

(14)北魏主管官員上奏:“中山王元英謀算失策,齊王蕭寶寅等人守橋不固,都應處以極刑。”己亥(十二日),宣武帝詔令免元英、蕭寶寅死,從朝廷中除名而為民,楊大眼流放營州充軍。朝廷任命中護軍李崇為征南將軍、揚州刺史。李崇購置的產業很多,征南長史狄道人辛琛屢次勸諫他而不聽,於是便產生了糾葛,鬧到了皇帝那裡,宣武帝詔令對他們二人都不予追究。李崇因此而置辦酒席,對辛琛說:“長史你今後必定能升為刺史,但是不知道你選用什麼樣的人作上佐呢?”辛琛回答說:“如果有幸能承擔此任,將選用一個剛直方正的長史,以便一早一晚能經常聞悉自己的過錯,這就是我所盼願的。”李崇聽了,滿面愧色。

(15)九月,己亥,魏以司空高陽王雍為太尉,尚書令廣陽王嘉為司空。

(16)九月己亥(疑誤),北魏任命司空高陽王元雍為太尉,尚書令廣陽王元嘉為司空。

(17)甲子,魏開斜谷舊道。

(18)甲子(初八),北魏開通了斜谷舊道。

(19)冬,十月,壬寅,以五兵尚書徐勉為吏部尚書。勉精力過人,雖文案填積,坐客充滿,應對如流,手不停筆。又該綜百氏,皆為避諱。嘗與門人夜集,客虞求詹事五官,勉正色曰:“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可及公事。”時人鹹服其無私。

(20)冬季,十月壬寅(十六日),梁朝任命五兵尚書徐勉為吏部尚書。徐勉這個人精力過人,雖然文案上堆積滿要處理的公文,賓客滿座,他卻可以應對如流,而手中的筆還不停止批閱公文。他還熟悉各個家族的情況,在和他們應對交往時避免觸犯他們的家諱。有一天夜裡,徐勉與門人們會集在一起,有個客人虞向他請求詹事五官的職位,徐勉嚴肅地說道:“今晚只可以談論風月,不可以涉及公事。”當時的人都佩服他無私心。

(21)閏月,乙丑,以臨川王宏為司徙、行太子太傅,尚書左僕射沈約為尚書令、行太子少傅,吏部尚書袁昂為右僕射。

(22)閏月乙丑(初十),梁朝任命臨川王蕭宏為司待、行太子太傅,尚書左僕射沈約為尚書令、行太子少傅,吏部尚書袁昂為右僕射。

(23)丁卯,魏皇后于氏殂。是時高貴嬪有寵而妒,高肇勢傾中外,後暴疾而殂,人皆歸咎高氏,宮禁事秘,莫能詳也。

(24)丁卯(十二日),北魏皇后于氏去世。這時,高貴嬪得寵而妒心十足,高肇權傾朝廷內外,於皇后暴疾而死,人們都歸咎於高氏,宮闈中的事情神秘,不能知道詳情。

(25)甲申,以光祿大夫夏侯詳為尚書左僕射。

(26)甲申(二十九日),梁朝任命光祿大夫夏侯詳為尚書左僕射。

(27)乙酉,魏葬順皇后於永泰陵。

(28)乙酉(三十日),北魏安葬順皇后於永泰陵。

(29)十二月,丙辰,豐城景公夏侯詳卒。

(30)十二月丙辰(初二),梁朝豐城景公夏侯詳去世。

(31)乙丑,魏淮陽鎮都軍主常邕和以城來降。

(32)乙丑(十一日),北魏淮陽鎮都軍主常邕和獻城投降梁朝。

國外大事

(1)法蘭克人南下攻打西哥特王國,阿拉里克二世在沃勒戰役中陣亡,土魯斯西哥特王國滅亡。四萬西哥特人被迫放棄高盧中西部,向西班牙撤退。

(2)阿拉里克二世的岳父提奧多里克派遣援軍,進入高盧南部抵抗法蘭克人。

(3)勃艮第國王西吉斯蒙德改信天主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