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4年

公元364年

公元364年,甲子年(鼠年);東晉興寧二年;前涼昇平八年;代國建國二十七年;前秦甘露六年;前燕建熙五年。

事件

興寧( 363年 二月- 365年 )是東晉皇帝,晉哀帝司馬丕的第二個年號,總計3年。興寧元年二月,改元興寧。二年三月庚戌朔 ,庚戌土斷土斷頒布。八月,前燕奪取洛陽。三年二月,哀帝死;晉廢帝 司馬奕即位,沿用至明年改元太和。

公元364年瓦倫 蒂尼恩將國土從行政上分為東西兩部。

公元364年夏四月,倭兵大舉入侵,奈勿王聞之,恐不可敵,造草偶人數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下,埋伏勇士一千於斧東原。倭人恃眾直進,伏發擊其不意,倭人大敗走,追擊殺之幾盡。

魏夫人(華存)於公元364年(東晉哀帝興寧二年)某天,在茅山的雷平山道觀“下降”顯靈,以扶乩的方式將《黃庭經》授予楊曦,並命他記錄下來

古蹟

(圖)莫高窟莫高窟

荊江大堤始建於東晉永和元年至興寧二年間(公元345年~公元364年)。相傳荊州刺史桓溫令陳遵沿江陵城築金堤,是大堤最早的記載。大堤原起自萬城附近較高地帶,隨著雲夢澤淤積演變,沙市以上堤段建成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期,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中期後堤圍逐漸向下游發展,大堤大致在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初期形成規模。公元1542年,北岸最後一個分流口──郝穴堵塞,大堤聯成一線,全長124公里,被人稱作萬城大堤,又名萬安大堤。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長江發生水災,萬城大堤潰決,淹江陵城。

敦煌莫高窟建於公元364年。最盛時,曾有石窟千餘,稱之千佛洞。舉世聞名之飛天見於莫高窟內壁上,悠遊千年而不墜。

南太和山為道教聖山。道教神仙人物有尹公度、山世遠等,晉代醫學家、道教思想家葛洪(公元284~364年)與尹公度同屬於一個年代,葛洪於公元312年前後“投戈釋甲,徑詣洛陽,欲廣尋異書” (《晉書葛洪傳》唐令狐德棻)時路過南陽太和山,尋訪得尹公度在太和山故事,將其載入《神仙傳.尹規》;

災害

中文名稱: 庚戌土斷
發生時間: 公元364年
所屬年代: 晉代
事件介紹
庚戌土斷
土斷是東晉廢除僑置郡縣、使僑管土著編入所在郡縣戶籍的辦法。東晉曾在其管轄地區內用北方地名設立郡縣(即僑置郡縣),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權。當時僑置郡縣無一定的邊界,不征租稅徭役。這些士族廣造田園,兼併激烈,影響朝廷財政收入。鹹康七年(公元341年),晉成帝司馬衍為了整理戶籍,增加財政收入,命僑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為斷,把戶口編入所在郡縣的戶籍。東晉大司馬桓溫(312—373)執政時,又於興寧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日(初一)行土斷法,史稱“庚戌土斷”。這次嚴厲清查戶口,對隱匿戶口的貴族地主也予以懲處。土斷之後,國家控制的戶口大量增加,賦稅收入也增多了。康寧元年(公元373年),桓溫死後,此法不行。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劉裕再行土斷,諸僑置郡縣多被裁併。

逝世

葛仙翁,名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郡句容(今江蘇省句容縣)人。他生於西晉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死於東晉哀帝興寧二年(公元364年),終年八十一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