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年

公元前54年

五鳳四年(前54)四月,匈奴郅支單于進攻 匈奴單于稱臣,遣弟谷蠡王入侍。 夏,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公元前54年-歷史紀事

公元元年是王莽改制成立的東漢,今年是公元2009年,公元前54年就是公元元年前54年,加上2009就是距今2063年。發生的歷史紀事有:
匈奴單地稱臣
五鳳四年(前54)正月,匈奴單(chan)於向漢稱臣,遣其弟右谷蠡王入侍漢朝。漢朝因邊塞無事,就裁減戍卒下分之二。
遣使循行天下
五鳳四年(前54)四月,宣帝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舉冤獄,糾察官吏若刻殘暴不改者。
郅支單于都單于庭
五鳳四年(前54)四月,匈奴郅支單于進攻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敗走,郅支單于都單于庭。

公元前54年-雜譚逸事

置常平倉
元康年間(前65—前62)農業連年豐收,穀賤傷農。故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將桑弘羊所創立的平準之法重施於糧食收貯,在糧食豐收地區設立糧倉,收糧入官,以利百姓。這種糧倉已有常平倉之名。如邊疆金城(今甘肅永靖西北)、湟水(今青海湟水兩岸)一帶谷石八錢,耿壽昌於是收購穀物四十萬斛。五鳳元年到二年間(前57—前56),耿壽昌鑒於過去每年從關東向京師漕谷四百萬斛,用漕卒六萬人,費用過大,建議就近從三輔(今陝西西安西北)、弘農(今河南靈寶北)、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河東(今山西夏縣東北)等地糴谷以供京師,可省關東漕卒過半。這一措施收到成效後,耿壽昌雙於五鳳四年奏請在邊郡普遍設定糧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價而糶,名曰常平倉。從此,常平倉就作為一項正式的制度普遍推行。

通鑑記載

中宗孝宣皇帝下五鳳四年(丁卯,公元前五四年)
春,胥自殺。
匈奴單于稱臣,遣弟谷蠡王入侍。以邊塞亡寇,減戍卒什二。
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言:“歲數豐穰,谷賤,農人少利。故事:歲漕關東谷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弘農、河東、上黨、太原郡谷,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卒過半。”上從其計。壽昌又白:“令邊郡皆築倉,以谷賤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上乃下詔賜壽昌爵關內侯。
夏,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楊惲既失爵位,家居治產業,以財自娛。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惲書,諫戒之,為言“大臣廢退,當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產業,通賓客,有稱譽。”惲,宰相子,有材能,少顯朝廷,一朝以晻昧語言見廢,內懷不服,報會宗書曰:“竊自思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常為農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酒後耳熱,仰天拊缶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又惲兄子安平侯譚謂惲曰:“侯罪薄,又有功,且復用!”惲曰:“有功何益!縣官不足為盡力。”譚曰:“縣官實然。蓋司隸、韓馮翊皆盡力吏也,俱坐事誅。”會有日食之變,騶馬猥佐成上書告“惲驕奢,不悔過。日食之咎,此人所致。”章下廷尉,按驗,得所予會宗書,帝見而惡之。廷尉當惲大逆無道,要斬;妻子徙酒泉郡;譚坐免為庶人,諸在位與惲厚善者,未央衛尉韋玄成及孫會宗等,皆免官。
臣光曰: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為丞相,於定國為廷尉,而趙、蓋、韓、楊之死皆不厭眾心,惜哉,其為善政之累大矣!《周官》司寇之法,有議賢、議能。若廣漢、延壽之治民,可不謂能乎!寬饒、惲之剛直,可不謂賢乎!然則雖有死罪,猶將宥之,況罪不足以死乎!揚子以韓馮翊之愬蕭為臣之自失。夫所以使延壽犯上者,望之激之也。上不之察,而延壽獨蒙其辜,不亦甚哉!
匈奴閏振單于率其眾東擊郅支單于。郅支與戰,殺之,並其兵;遂進攻呼韓邪。呼韓邪兵敗走,郅支都單于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