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8年

公元前378年

公元前378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北方狄族在澮山擊敗魏國軍隊;魏國、韓國、趙國三國攻打齊國,兵至靈丘;晉國晉孝公去世,其子姬俱酒即位,是為晉靖公;桓公復國,將都城遷之靈壽城。而在西方,雅典聯合70多個城邦組成第二次雅典同盟以反對斯巴達的霸權。

大事件

(圖)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78年秦國貨幣

公元前378年:忒拜的民主派在雅典人支持下推翻了斯巴達於公元前382年扶植起來的寡頭統治,驅逐了強占衛城達軍隊。以忒拜為首的維奧蒂亞聯盟在埃帕米農達等人領導下,一時成為左右希臘大陸政局的首屈一指的強國。

公元前378年:桓公復國,決定將都城遷到具有險要地理位置和優越自然條件的靈壽城(今平山縣三汲鄉)。此時,正值趙、魏、齊等諸侯大國忙於爭霸和兼併,無暇顧及中山國。中山國充分利用這至關重要的轉機,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開拓疆域。統治地區北接燕國,南鄰趙國,石家莊一帶基本在它的管轄之下。其地位僅次於戰國七雄而與東周、宋、衛並稱“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之國”。

(圖)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78年中山靈壽城遺址

公元前378年:雅典聯合70多個城邦組成第二次雅典同盟。這個同盟是以反對斯巴達的霸權為目標而建立的。在建立的初期,雅典吸取了在組織提洛同盟中的過程的一些教訓,它強調自己只不過是聯盟的普通一員並向盟邦保證決不尋求恢復往昔的霸權。這一舉措使第二次海上同盟在成立的初期的發展十分順利。

公元前378年:周安王二十四年、秦獻公七年,秦初行為市,開始在國都設立由政府管理的市場,表明商業交換也正在活躍起來。秦的這種發展,比起關東各國仍要落後一步,主要原因是封建領主勢力十分強大。秦孝公時,秦國是“君臣廢法而服私,是以國亂、兵弱而主卑” ,受到楚、魏兩國的侵迫。秦在外交上地位頗低,不能參與中原各國之盟會,各國都以“夷狄遇之”。

公元前378年:雅典聯合底比斯發動第四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戰役

(圖)公元前378年斯巴達軍隊

維奧蒂亞戰爭(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62):斯巴達人和底比斯人於在萊夫克特拉(希臘中部維奧蒂亞州的城市,距錫韋城11公里)附近進行的一場交戰。

斯巴達軍隊(1萬名重步兵和1000名騎土)在克萊翁布羅特國王的指揮下,排成12橫列的方陣。國王統率的精銳步兵部佇列於右翼。埃帕米農達(伊巴密濃達)統率的底比斯軍隊人數較少(約6000名重步兵和1500名騎士)。底比斯人的軍隊展開成當時極不尋常的戰鬥隊形:以8橫列排成一個方陣對付斯巴達人的左翼和中央,以50橫列排成一個縱深縱隊對付敵強大右翼。該縱隊由300名精兵組成的底比斯的精銳部隊——“聖軍”負責殿後。

在斯巴達人強大的實力面前,這種戰鬥隊形保障了埃帕米農達左翼的絕對優勢,並使斯巴達人無法實施迂迴機動。交戰以騎兵衝突開始。底比斯人騎兵擊退斯巴達騎士的衝擊之後,其步兵隨騎兵一起轉入進攻。底比斯人的突擊縱隊也按計畫突破了當時正欲包圍底比斯人左翼的克萊翁布羅特的方陣。斯巴達人完整堅強的方陣隊形被破壞,克萊翁布羅特國王戰死。他的軍隊傷亡1000餘人,躲進營地,向底比斯人建議停戰。以底比斯人獲勝為結局的萊夫克特拉交戰,動搖了斯巴達的霸權,並注定了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公元前六至四世紀)的瓦解。交戰為希臘廣泛的民主運動開闢了道路。

出生

(圖)公元前378年孫臏畫像

孫臏孫武的後代,大約在田齊侯剡七年(公元前378年)出生於齊“阿、鄄之間”《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今山東省陽穀東北),大約死於齊宣王末年(公元前302年)。據說他與龐涓從鬼谷子學兵法,龐涓提前下山成為魏惠王的將軍。鬼谷子將《孫子兵法》傳授孫臏。龐涓自知不如孫臏,邀孫臏至魏,陰謀陷害,將他施以刖刑(割去膝蓋骨)和黥刑(在臉上刺字)。孫臏得到齊國使者的幫助逃到齊國,齊將田忌十分器重孫臏,把他推薦給齊威王,被任命為軍師。在他輔佐下,齊國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其中最主要的是魏惠王十八年(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戰與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3年)的馬陵之戰。這兩次戰爭,使魏國遭到慘敗,齊國聲威大振,出現了“諸侯東面朝齊”《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 。的局面。此後因鄒忌陷害田忌,孫臏只好隨同田忌到了楚國,楚宣王封田忌於江南,但並不重用。孫臏利用此條件與弟子一起從事《孫臏兵法》的寫作。到齊宣王繼位之後的第二年(公元前319年)為田忌昭雪,迎回齊國,恢復了將軍之職。孫臏回齊後,常被齊宣王召見去論兵,但終未能重用,也未列入稷下,仍與弟子著《孫臏兵法》以度晚年。孫臏雖然不是稷下先生,但其思想與稷下學宮是息息相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