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及珍稀動植物。海拔自346米至2003米,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過渡森林、珙桐、金錢豹、雲豹、獼猴。地處武陵山脈,氣候溫暖濕潤。保存著中國亞熱帶地區少有的原始林和原始次生林,植被為典型的中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是鵝掌楸、青錢柳、水青樹等古老植物的保存中心。有植物3000餘種;野生動物150餘種,藥用植物近千種,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桑植縣的北部邊陲, 地處雲貴高原古陸塊東北邊緣的武陵山脈的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1'45“-110°09'50”,北緯29°39'18“—29°49'48”。東西長45千米,南北寬16千米東與桑植縣的龍潭坪鎮接壤,南與芭茅溪鄉五道水鎮、八大公山鄉毗鄰,西與湖南省龍山縣相連,北與湖北省宣恩、來鳳、鶴峰毗鄰。總面積2萬公頃。屬於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經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現設一室四科六站兩所,即辦公室、財務科、資源保護科、公安消防科、社區共管科、杉木界管理站、斗篷山管理站、天平山管理站、楠木坪檢查站、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天平山原始森林接待站、科研所和派出所。1993年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1998年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00個重要生態區之一。八大公山保護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 是目前亞熱帶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原生性林區之一。區內有國家保護物種153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珙桐、鍾萼木等23種,有特有植物10種30科,朱蘭、石青蘭等45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桑植椴、桑植大竹等7種植物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黑熊等40種,有動物特有種12種。八大公山保護區1993年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生態系統名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助完成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將其列為中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00個重要生態地區之一;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保護對策》中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是國家級科技攻關課題“中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基地;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教學實習基地和全球環境基金贈款實施的“林業持續發展項目”區之一。

自然環境

八大公山地形複雜、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山川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由於受第四紀冰川影響較小和歷史上很少受到人為破壞,區內分布著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著的種類繁多的植物,植物種類有3000多種,是鵝掌楸、青錢柳、水青樹等古老植物的保存中心,特別是以珙桐為主的成片混交林,形成了罕見的植物群落。區內脊椎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水鹿、蘇門羚、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該保護區對研究亞熱帶森林發生髮展規律和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具重要的科學價值。八大公山保護區西北有鄂西山地,北有秦巴山地層迭屏障,西南為黔東高原,東南有武陵、雪峰山地相間突起,東南則向洞庭湖區逐漸降低,處於半輻合狀群山之間,地理條件得天獨厚。這裡氣候宜人,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5℃,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3.3℃,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0.1℃,年活動積溫3612.6℃。年均降雨2105.4毫米,全年有霧日145天,年輻射量較低。保護區在地質上屬揚子準台地八面山褶皺帶,經造山運動,形成現今嶺高谷深、坡陡頂平、岩溶發育的崎嶇山原地貌。山地岩石主要為寒武系黑色碳質頁岩、灰綠板岩板頁岩、寒武奧陶系石灰岩白雲岩。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是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區內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其動植物區系組成既有古老的中國特有種,也有現代區系成份,新老兼蓄,南北相承,形成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區內共有生物物種7500多種,現已鑑定記錄4377種,其中脊椎動物312種、昆蟲1179種(湖南新記錄62種、中國新記錄33種)、蕨類植物504種(湖南新記錄16種)、種子植物1996種、真菌386種(湖南新記錄38種)。植物種類占全省總數的66%,動物種類占全省總數18%。全區森林覆蓋率達94.1%,活立木蓄積量為110.4萬立方米。八大公山保護區是湖南澧水和湖北清江水系的主要發源地,年涵養水源10億立方米,是湖南、湖北20多個縣3000多萬人口和大小20座水電站水源供應的主要來源。

植物資源

保護區擁有日前亞熱帶地區保存最完整的、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面積最大的原生性常綠闊葉林。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珍稀、孑遺植物種類豐富,類型多樣,有植物216科,2876種,包括51種瀕臨滅絕的植物種及其特有種,以珙桐組成的單優群落式混交林極具研究價值。有單科種6個,單種或少種屬60餘個,湖南,新分布種80餘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7種。其中屬豆杉、紅豆杉、白豆杉、銀杏、巴山香榧樹、鍾萼木等9種;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連香樹、水青樹、鵝掌楸、杜種等18種。其中紅榧樹、檫樹、滇楸這三種樹都是千年不朽的稀有樹種,古時候屬“貢木”,專供朝廷使用,民間誰濫施砍伐就要殺頭的。長沙馬王堆、沅陵古墓均為紅榧檫樹等奇木。樹群降雨之謎
八大公山的謎很多,有“物種基因庫”之稱的保護區內,胸徑50公分、樹齡800年以上的古樹就有40多萬株,堪稱中華之最。這裡是湖南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降雨量十分豐富,一天之內,一時晴一時雨,小氣候特徵十分顯著。當然,到了乾旱季節,也有十天半月沒下雨的情形。這時,有的樹種群落就自行降雨。有遊客途經一片林子時,樹葉子吧吧掉雨下來,把衣服都淋濕了。而林子上空陽光普照,萬里無雲。科學的解釋是:乾旱季節,樹冠以下與空中溫差大,上熱下涼,當地面蒸汽上升時,一旦遇上小範圍的抬風,即漩渦風,把小蒸汽集中到一處,就會出現這種樹群下雨現象。珙桐王
在八大公山的珙桐灣,珙桐分布面積4.5公頃,這片珙桐林,已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其樹體高達28.5米,胸徑1.2米,冠幅18米,系“世界之最”。珙桐灣因大面積分布經第四紀冰川運動而倖存下來的珙桐而享譽遐邇,它不僅是重要的珍稀物種基地,而且適於開展生態觀光旅遊。五月花開時節,其花如展翅欲飛的白鴿

動物資源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由於這裡地形複雜, 氣候濕潤,植被覆蓋好,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條件十分優越。保護區內已查證的脊椎動物有146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15目28科86種。如金錢豹、雲豹、獼猴、毛冠鹿蘇門羚小鹿白冠長尾雉、大鯢、紅腹角雉等。1991年聯合國野生動物基金會專家從糞便、足跡上判斷,認定保護區山中有華南虎。該區昆蟲資源也很豐富,現已採集到昆蟲22目、77科、4175種,其中發現新種34個。這裡的黑熊數在2000隻以上,是國內數量最多的群落。神狗之謎
保護區內有一種叫作神狗的動物,大小模樣跟狗差不多,善於組織集團性進攻,其襲擊的主要目是野豬野牛。常常先將攻擊對象的眼珠拔出,往肛門裡掏出腸子來,再將其置於死地。一村民一回發現對面坡上樹葉子翻,扛起獵槍跑去一看,一群神狗正在圍攻一條野牛,剛剛將野牛的兩隻眼球拔出。村民將神狗轟走後,用手指扣住野牛的鼻子,一直將暴怒中疼痛難當的野牛牽回家,才用斧頭打死。事情怪就怪在神狗們甚都不怕,卻從不傷人,而且連山里人餵養的家畜家禽也不傷害,於是山里人充滿感情地把它們喚作神狗。只是神狗為什麼不傷人畜,謎底到現在還沒能解開。

旅遊資源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張家界生態旅遊的主要景區。走進林中,猶如步入一座雄偉神奇的地理寶庫,又象走進一部精彩絕倫的山水寶典。群山起伏,奇峰突起,40多條山脈縱橫交錯,599座山峰星羅棋布,山體切割強烈,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豐富的景觀景點,既有連綿的森林、層疊的山巒、各異的飛瀑和神秘的岩洞,又有日出、雨幕、雲山、霧海、晚霞、雪原等氣象景觀,還有鮮活的動植物景觀,形成春觀山花,夏賞山水,秋看紅葉,冬鑒冰掛,四季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迷人景色。正如原中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所說“此景只應天上有,不知何日落澧源”。芭茅溪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芭茅溪
芭茅溪,因盛產芭茅而得名,又因賀龍等十三條好漢當年在這裡刀劈鹽局而聞名。1916年農曆臘月二十八,青年賀龍回響蔡鍔護國討袁的號召,與12位窮苦兄弟首先拿搜刮民脂民膏的芭茅溪鹽局開刀,一舉端掉鹽局後,回洪家關豎起了起義大旗。因為賀龍使用的武器是兩把菜刀,從此“兩把菜刀鬧革命”成了賀龍元帥早期革命的代名詞。而“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出處就在芭茅溪,從這裡往左走2公里就是劈鹽局舊址。瞭望塔瞭望塔建在海拔1600米山上,瞭望塔的樹料全部是梓木。木塔是供森林防火人員監視瞭望用的。視野所及的林海,只占整個保護區的十五分之一。三大林區由西向東100公里長,40公里寬,越往深處走,越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始森林,雲霧散開,林濤澎湃,站在這裡才會真正感受到林海這個詞的遼闊和壯美!天池之謎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整個八大公山保護區,有九口天池,大的如屋,小的如床,不定期地有魚兒隨泉水噴出。更奇的是藏在原始次森林處的幾口天池,輕易不肯示人。一回,山那邊湖北鶴峰一村民在密林中突然發現一口天池,且發現無數魚兒隨池水噴湧出來,急忙留下一路記號,回到村里召集人馬,準備好石灰、魚具,興沖沖重返密林。可是找去找來,留下的記號不見了,以後去尋那天池,卻再也尋不著了。好不容易剩下亞熱帶地區這么最大的一塊原始次生林幸免於難。長壽之謎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長壽的人特別多。據統計,百歲以上的老人有十餘個,八、九十歲的老人有一大批。四門岩林區的陳光同,百歲那年換了中新牙。去世時111歲,去世前每餐能喝四兩高度包穀燒,能吃七兩肥肉。湖北鶴峰一退休教師李遠林,常年在保護區養蜂。幾年前,其母患病住進縣醫院,因治療無效,醫生囑他接回家去,做好料理後事的準備。李遠林試著把年逾八旬的老母親接上天平山,結果病一天天好了,如今咬得動包穀籽、嚼得動鍋吧。李遠林把功勞歸結於那些蜂密,說這裡的野生花粉質量要高出神農架幾倍。挨著管理處的小莊坪,現有23戶123人,自1967年搬來山上居住至今,30多年間,除了淹死的,摔死的,沒有一例是病死的。是真正的長壽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