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夔紋

兩頭夔紋,青銅器紋飾之一。構成為一身兩頭,頭一般作顛倒相向,有的兩頭相同,亦有兩頭相異。通行於商代。

銅器紋飾之一。構成為一身兩頭,頭一般作顛倒相向,有的兩頭相同,亦有兩頭相異。通行於商代。

夔紋: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圖案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成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多作為器物上的主紋。龍紋:圖案取傳說中龍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屈曲形態,幾條龍相互盤繞,頭在中間分出雙身。

龍紋、夔紋的特點: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里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