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登入艦

兩棲登入艦

兩棲作戰在戰爭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二戰的諾曼第登入將兩棲登入作戰推向了第一個高潮。兩棲作戰艦艇的發展受到空前重視。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兩棲戰艦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現代兩棲戰艦中,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入艦是主要的發展對象,排水量趨於大型化,噸位多在萬噸以上,並向多用途方向發展,同時攻防能力明顯增強,可以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基本信息

分類

兩棲攻擊艦

是 兩棲艦艇中最主要的登入作戰艦艇。它又分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和通用兩棲攻擊艦兩大類。攻擊型兩棲直升機母艦又稱直升機登入運輸艦或直升機母艦,它的 排水量都在萬噸以上,設有高幹舷和島式上層建築以及 飛行甲板,可運載20餘架直升機或短距 垂直起降戰鬥機,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利用直升機輸送登入兵、車輛或物資進行快速垂直登入,在敵縱深地帶開闢登入場。通用型 兩棲攻擊艦是一種綜合多用途大型 兩棲艦,排水量達數萬噸,幾乎與中型航空母艦差不多,它將各種兩棲艦艇的優勢集中於一身,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兩棲艦艇。

登入艦 又稱 坦克登入艦,它的使命是將坦克裝甲車輛等重型裝備送上岸。當登入艦搶灘後,艦首的首門打開,登入兵和坦克可以直接 登入作戰。登入艦有大、中型兩種,大型登入艦 排水量在1000—2000噸之間, 中型登入艦則在600—1000噸之間。在600噸以下的 登入艦艇稱為 登入艇,它也按噸位大小分大、中、小型三種。小型登入艇的排水量只有10一20噸,中型的為50—100噸,大型的登入艇也不過200—500噸左右。現代的氣墊登入艇可以運載登入兵和武器裝備以較高的速度搶灘登入,真正具有兩棲作戰的能力。

兩棲船塢運輸艦

兩棲物資運輸艦 60年以後出現了一種兩棲船塢式運輸艦,它可以把登入艇、坦克、車輛等武器裝備及登入部隊同時運抵登入地點,即可實施平面登入,又可用搭載的直升機作垂直登入。它還可作為修理船塢,為作戰受損的登入艇和武器裝備提供修理、維護的場所。其作戰性能和自我保護能力稍弱

發展經過

兩棲登入艦兩棲登入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艘現代化的軍艦,就是一艘在1947年7月俘獲國民黨海軍的戰車登入艦(當時的叫法),到1949年4月23號人民海軍江蘇泰縣白馬廟成立之時,中國海軍的兩棲作戰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聊於有好於無。所以我們在1949年的金門之戰中,因為登島船隻,因退潮擱淺無法返回,致使第二梯隊兵力無法登島支援,結果近萬名官兵陣亡/被俘!在1950年代初,成立了海軍步兵(當時還無海軍陸戰隊之稱謂),到1952年,已經組建了5個陸戰師與2個兩棲TANK團了。韓戰結束以後,其兵力一度達到11萬人的驚人數字(不過當其時我國的三軍總兵力也是相當驚人的)。

5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自行研製小型的登入艦/艇,首先,當然是最小型的兩棲登入艇開始。

1955年,中國海軍第二船舶設計院仿蘇T--4級LCM的設計,設計了和製造了066型兩棲登入艇,由上海求新造船廠生產了一定數量後停產,同期一起建造的還有363甲型(也稱55型)小型登入艇,此兩型艇產量並不高。066型約產了30艘。艇長:20米,寬:4。3米,吃水:1米,滿載排水量:70噸,兩台柴油機6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1。5節。西方稱066型為“玉寨”級。

1964年在青島生產的第一艘067型登入艇,由海軍艦艇研究院708所設計,708研究所設計了配置專門液壓開門機及尾錨機。可以運送一量主戰TANK,或兩輛裝甲車,航速11節,067總共造了近300艘,估計目前有超過36艘的使用,和200艘左右的封存。1991年一艘售予斯里蘭卡.本級艇舷號依隸屬艦隊之不同而有“3“,“5“,“7“字頭之分,另有部份改交邊防武警部隊使用。還有部份本級艇改為布纜艇編號亦改為如“北纜-767“等。西方稱之為“玉南”級。本級艇長:28。6米,艇寬:5。4米,吃水1。5米,滿排:127噸,在高航速:12節,最大航程:800KM,抗風力:5級。自給力7天,總運載能力:50噸,總艇於1964年服役,艇員12人。

此後,708縮以067為基礎,研製出068/069型登入艇,067型基礎上要求重新設計出艇體和上層建築稍小,可載中型坦克,航速達12節,為當時我國主要的兩棲運送力量。1962~~~1972年在上海生產了50艘左右,目前大約有8偶在使用,30艘封存首艇於1966年服役,滿排83噸,艇員12人,艇長:24。8米,艇寬:5。2米,吃水:1。3米,最大航速:12節,最大航程:720KM,抗風力5級,總載重能力:30噸。西方稱之為“玉清”級。

708所在1967年設計出航速13節的271型登入艇,1974年再改良為“271II“型,裝載量100噸,航速12至13節。隨後改良滿載排水量800多噸的079型登入艇艦,於1978年在汕頭等幾個小廠投入批量生產。079多半用於南海艦隊使用,少數移交邊防武警部隊,總共有約28在役。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後期,中國船舶上業界共為人民海軍生產了2種型號的中型登入艦073,073II型。073型1966年由708研究所設計,1969年由大連造船廠建成,但由於該型艦艇出航時船體振動大,柴油機發生連續拉缸的故障而停產。

073ii型是在073型基礎上解決了振動問題並將航速提高到16節左右的新產品,1979年建成首艘。073II滿排:1460噸,,船員60人,艦長:87米,艦寬:32.6米,吃水3.1米,最高航速:16節,最大航程2000KM,抗風力7節,總運載能力300噸。073II總共造了4艘。西方稱其為“玉島”級兩棲登入艦。而073發展中所碰到的挫折,並不影響中國對2000噸以下中小型登入艦隻的需求,80年代末,708研究所又在073III的基礎上改進來了073III,第一艘於1991年建成,1993年入役,西方稱之為“玉登”級,改型艦對比之前的兩型,改進很大,排水量贈加,而且採用非平底的結構調對開式首門,摺疊式的雙節吊橋,滿排超過1800噸,一次可運載10輛中型主戰坦克,艦身自帶37MM防空火炮四座,還能裝122MM火箭炮在艦上,以提供對岸火力支援。目前只發現一艘,編號990。

073III在經過短暫的停產後,在21世紀又開始了大規模生產.我們先稱之為073IV。目前從已有的圖片,我們已經發現多艘,其船號從944~~949。而其噸位,也肯定是不止2000噸了。

80年代出現的滿載600多噸,最高航速14節,非平底型的074型登入艦。

在90年代,中國人民海軍又推出了滿載約800噸,最高航速18節的074改型登入艦,成為我國海軍最新一級的連級登入艦。1995年在蕪湖造船廠發現第一艘的074改型登入艦,以每年約6艘的速度在生產,在1997年就已經發現了7艘,目前猜測因該在20艘左右。可以運載兩輛主戰TANK和250名全武裝的士兵。此艇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全通直甲板和右側的島式建築,帶有濃厚的試驗性,目前手頭已有的圖片資料只看到編號3232和3315/3316/3317/3318,而在正面觀看,還發現其距有雙體的下半部船身,看來適航性與奈波性是相當不錯的了,能夠不止一艘的大量生產,說明它將會是我未來海軍登入部隊的主力。

1974年的西沙海戰,及80年代出現的南海主權糾紛,和1988年中越的南海之戰,都提醒著中國人,要加強海上兩棲能力的投送,因為現有的兩棲登入艇/艦都太小,不足以對數千KM外的敵對國家產生阻嚇做用。所以,中國人開始注重適應遠洋作戰的中型兩棲登入艦了。人民海軍大型登入艦的設計建造任務於1975年由海軍提出,當時的設計任務書要求這種代號為072型大型登入艦航速超過18節,裝載量450噸。

1979年,第一艘072型中型兩棲登入艦在上海中華造船廠建成,該型艦距有良好的快速性,可操作性,和耐波性,總共生產了7艘此性艦,編號從927~~933,標排:3100噸,滿排:3400噸,艦長:120米,艦寬15.3米,吃水2.9米,航速:18節,人員編制:109人,最大航程500KM,能運載200名陸戰隊員和10輛中型TANK。。2台12E390型柴油機,持續功率:10.6MW(14400馬力),雙軸。2座雙57MM炮,2座37MM炮。首部登入跳版最大載重50噸,尾部登入跳版最大載重20噸。

072型中型登入艦是中國第一艘距有遠洋意義上的兩棲登入艦,遺憾的是它上面還沒有艦載直繩機,對於現代化的三棲立體攻擊來說,只能是一個不足的地方。

在90年代初,最距現代化意義的072II型西方稱之為玉亭級的兩棲登入艦出現,它與072有著大概相同的上層建築,但是它又距有全新設計的直升機起降甲版,而且船體更長,噸位更大,可裝載兩架直升飛機用於登入作戰。072II目前生產了:991/934~940/908~910共11艘。1992年第一艘072改出現,由上海中華造船廠生產,頭6艘均部署給了南海艦隊,顯而易見其用心與目的,強大的運載能力與長續航力,成為072II在中國海軍兩棲運載能力方面無可替代的最主要地位。標排:3770噸,滿排4800噸,艦長:130米,艦寬:16米,吃水:3.2米,經濟航速:14節,最高航速:17節。續航力:3000海哩/14節,人員編制:120人。072II與以前的登入艦/艇上艦炮的最大區別在於,072II上使用了全自動的帶光學描準的76F全自動炮,而且數量減少為3座。

在21世紀之初,停造了一段時間的072又一次經過改進後大批量的投入生產,我們可以看到其上層建築與艦身的一體化融合,更寬的艦體,有更高的運輸適行性,運量也大為提高,全封閉的上層建築,寬大的停機坪,都顯示著我們國兩棲登入艦隻在不斷的進步,這一新型登入艦,比072/072II有著更好的適航性,和更大的運載能力,同時,在自動化水平上也有著更大的提高,艦首的跳版可以升降,同時,盛載能力也有提高,相信可以達到60噸或以上的能力!尾部的大開口,極大的方便了氣墊船之類的高速運載工具的進出。我們先把其稱之為072III或072B。其最主要的外部特徵就是其寬大的上層建築的中下部,有一門。

除了以上所說的各型登入艦/艇外,還有一型登入艦不得不提,它就是美國的“山”字級登入艦,此型艦均為解放時俘獲國民黨軍隊而來,中國人一直使用它到了90年代!“山”字級滿載排水量:4080噸,標排:1653噸,艦長:100米,艦寬:15.3米,吃水4.3米,航速11節,續航力:11節1500海哩,最大能運:2100噸貨,採用通用電力汽車公司的12-567A柴油機,功率:1.32MW(1800馬力),雙軸。此艦原為美國的L-511級坦克登入艦,有兩艘轉讓給越南做了油輪,有一些改做供應艦了。

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構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畫,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大
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構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飛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目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攜帶攝像機、飛彈以及衛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的概念構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計畫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目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占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著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著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著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著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鏇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鏇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