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同慶中國年

全球同慶中國年

2009年1月23日晚,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頂端點亮紅黃兩色彩燈。紐約最高建築帝國大廈從當晚起連續3天在頂端點亮1327盞彩燈,以迎接中國農曆新年的到來。

全球同慶中國年全球同慶中國年

“玉鼠辭舊歲,金牛踏春來。”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中國人迎來了己丑牛年。在中國,放爆竹、貼春聯、年夜飯以及各種傳統民俗節慶活動悉數登場;在海外,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以不同的方式慶祝新春佳節;此外,很多外國人也加入到中國年的慶祝活動中來,中國春節逐漸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有媒體報導說,今年全世界過春節的人將創歷史新高,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正走出國門,彰顯出文化中國的影響力。

國際政要拜大年

全球同慶中國年全球同慶中國年

在中國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通過新華社(網)發表用漢字親筆書寫的祝詞:“祝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所有華人新年快樂!”。

在中國傳統春節佳節到來之際,多國政要紛紛發表賀詞賀信,向華人和中國人民拜年,祝賀新春。在這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月23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特意用漢字寫下了對中國人民和全球華人的新春祝福:“祝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所有華人新年快樂!”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的中文水平早已為中國人熟知。25日,中央電視台播出一段潘基文用漢語向中國人民拜年的畫面。陸克文字正腔圓地說:“大家好,我謹代表澳大利亞政府向全中國人民致以新春的祝福,祝願中國人民來年幸福安康,紅紅火火……”

潘基文的書法和陸克文的發音,引來中國網友的一片讚嘆之聲,網友們誇讚潘基文字“寫得漂亮”,甚至“自嘆弗如”。陸克文“秀”中文這已不是第一次了,網友們還是忍不住讚嘆,“說得真標準”。

除了上述兩位,英國首相布朗、加拿大總理哈珀、巴西總統盧拉特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等諸多國際政要也在近日向華人和中國人民送上了新出祝福。

春節變身世界性節日

全球同慶中國年全球同慶中國年

1月2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名瑞典姑娘跳起歡快的中國腰鼓舞,慶祝中國農曆牛年的到來。當天,瑞典東亞博物館瑞京華人協會和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聯合舉辦迎接中國春節的活動。

在中國人民辭舊迎新之際,世界各地的迎新春活動也呈現出熱鬧、喜慶的景象,顯得“春”意盎然。

25日,德國漢堡的豫園內熱鬧非凡,像模像樣的太極球鍛鍊、一板一眼的武術表演、生動有趣的皮影戲、還有一絲不苟的包餃子練習讓整個活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年味。在場的全體德國友人還特地向中國人民送上了他們的新春祝福。

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美國華盛頓華人社區的節日氣氛在一年一度的美食廟會中被推向高潮。喧天的鑼鼓、歡快的舞蹈還有各種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讓今年的廟會格外紅火,也讓在場的美國民眾沉浸在喜慶佳節的歡樂氛圍中。

在白俄羅斯歷史文化博物館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迎春聯誼會熱鬧開場,傳統的中國民間歌舞以及剪紙春聯讓在場的當地民眾對中國春節有了更直觀的了解。當地兒童還朗誦了中國詩句為活動助興。

1月24日,在巴西聖保羅市中心自由廣場舉行第四屆“中國年”慶祝活動上,業餘演員表演中國傳統的舞獅。當日,為了慶祝中國農曆新年的到來,盛大的第四屆“中國年”慶祝活動在這裡舉行,吸引了上萬人前來欣賞舞龍、舞獅、武術等表演。

巴西聖保羅的自由廣場,“中國年”活動在24日中午正式開始,活動包括頗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舞龍、舞獅、武術等各種表演。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華僑華人和瑞典友人組成的舞龍隊舞獅隊、腰鼓隊和燈籠舞隊等表演將“年味”帶給了瑞典民眾,華僑華人展示的中國烹飪、茶道、書法等傳統技藝讓瑞典人讚不絕口。

加拿大渥太華以舉辦“武林大會”的方式慶祝春節,不過引人注目的是大部分表演者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今年是牛年,在經濟蕭條的陰影下各國都希望中國牛年為全世界帶來好運氣。很多國家的繁華街市舉行盛大的節日遊行,不僅當地華僑華人共慶新春,還吸引當地居民乃至世界各國的遊客。各國唐人街區掛滿了大紅燈籠,美國舊金山年宵花市、新年巡遊選美等活動已成為民眾爭相欣賞的一大景觀。在日本名古屋舉辦了3屆的 “中國春節祭”活動已逐漸融入日本社會,估計今年參加者超過10萬人。人們在欣賞舞龍舞獅、雜技等文藝表演的同時,還可以品嘗中華傳統美食,全方位領略中國文化。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紐約已將春節納入法定假日。加拿大從1997年起,每逢中國春節都發行生肖紀念郵票。

《日本新華僑報》26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種種跡象表明,在海外掀起的中國“春節熱”已顯露出越來越強勁的勢頭,春節似乎正在從中國的傳統佳節變身為世界性的節日。

20億“文化中國人”過春節

全球同慶中國年全球同慶中國年

中國《環球時報》引述學者王達三的觀點說,春節正大踏步走出國門,成為傳播“文化中國”的重要途徑。

王達三從三個層次論述了“文化中國”。他認為,“文化中國”首先是具有“疆域+民族+文化”屬性的兩岸四地,即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文化中國”的第二層含義是“民族+文化”屬性散布於世界各地的大約4000萬華人華僑;最後是僅具有“文化”屬性的國際有人,他們因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等原因而接觸和了解了中國文化,漸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好感。

王達三說,根據粗略的統計,上述三個層面的“文化中國”的人數加在一起大約是20億左右,伴隨著中國進一步崛起和中國文化復興的歷史,春節作為世界性節日的地位會愈來愈突出,會進一步推動“文化中國“的成長。

《日本新華僑報》分析說,在很大程度上說,春節是中國最具象徵意義的軟實力之一。春節作為重要的文化現象,不只是簡單的吃吃喝喝,遊戲玩耍的娛樂日,而是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認同情懷,展現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人們用團圓、賀年拜年等年節儀式活動匯聚親情友情,在飽含深情的新春祝福聲中張揚著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超越了東西方文化差異,是它具有成為一個世界性節日的巨大潛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