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化碳

全氟化碳是一種碳原子數目超過6個的氟碳化合物,最早於20世紀中葉即研製成功作為化工、生物等領域的套用材料。

簡介

全氟化碳是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到大氣中將會嚴重污染環境,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全氟化碳做等離子刻蝕的反應性氣體和在化學氣相沉積工藝中做清洗氣體,為減少使用過程中全氟化碳的對外排放,國外的TFT-LCD企業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日本、韓國、我國的台灣地區.文章介紹了全氟化碳溫室效應的計算方法、全氟化碳在TFT-LCD製造過程中的具體套用、國外為減少全氟化碳排放採取的措施,相信這些經驗對處於起步階段的我國TFT-LCD行業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生產方法

生產全氟化碳的方法,包括使氫氟化碳氟氣在汽相中、在較高的反應溫度下在第一反應區中接觸獲得氣態反應混合物的步驟;和將氣態反應混合物作為稀釋氣體引入第二反應區中和將其在該區中於較高的反應溫度下與必要時與氟氣一起送入第二反應區的氫氟化碳接觸的步驟,送入第二反應區的氫氟化碳與在第一反應區中的氫氟化碳不同。

在醫學中的套用

自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認識到全氟化碳液體的高度穩定化學特性和能攜帶大量的特徵,可作為血液代用品廣泛用於醫學領域。  

Kasner在1968年提出了成人玻璃體眼球的生理功能而言並非是必不可少的,玻璃體手術後出現的許多併發症,並非是由於眼球失去了玻璃體,而是因為殘餘玻璃體的繼發病變所致。他的觀點奠定了近代玻璃體切割手術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隨著玻璃體注吸切割器(VISC)的出現,閉合式三通道玻璃體切割手術成為眼後段玻璃體視網膜疾病最主要的眼科手術方法之一。通過此類手術將病變的玻璃體切除,從而達到消除混濁、松解粘連、清除感染灶等目的,廣泛用於各種複雜的眼部病變的治療:(1) 伴有嚴重PVR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2)嚴重眼外傷;(3)眼內炎症: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眼內容炎、ARNS等;(4)玻璃體異物:晶狀體或人工晶體脫位、眼內異物、球壁異物等;(5)全身病引起的玻璃體混濁和牽引性視網膜脫離:高血壓、糖尿病、澱粉樣變性等;(6)其他:難治性青光眼,如血影細胞性青光眼、角膜移植術後等。

正是由於玻璃體手術的套用,使得一些用傳統手術方法難治的眼病得到了更為簡便有效的處理,在手術技術和套用範圍上都有了很大的。20世紀80年代起人們發現全氟化碳液體的理化特性能作為良好的玻璃體臨時替代物,1987年開始臨床套用於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大大提高了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的成功率,使過去一些認為不可治癒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疾病預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等名詞解釋

氣候變化關係到人類的未來,有關氣候變化的活動也關係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於氣候和全球變暖環境變化的報導中出現了一些名詞,讓我們一起來關注……
氣候系統| 輻射強迫 | 全球增溫潛勢| 氣候反饋| 氣候模式| 氣候預計與氣候預測| 平衡和瞬變氣候實驗| 氣候情景| 氣候變異| 回響時間| 瞬變氣候回響| 京都議定書| 全氟化碳| 鹵烴| 非點源污染| 碳循環| S軌跡| 間接氣溶膠效應| 含碳氣溶膠| 有機氣溶膠| 黑碳| 環境無害技術| 富營養化| 珊瑚礁白化| 淨生產量| 固碳| 藻華| 沼澤| 水分利用效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