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野丁香

內蒙野丁香

內蒙古野丁香,中國特有,產內蒙古和寧夏的賀蘭山一帶。

基本信息

簡介

內蒙野丁香內蒙野丁香

旱生小灌木,高20-40厘米,多分枝。可作園林綠化樹種和盆景。內蒙古自治區珍稀瀕危植物
種中文名:內蒙野丁香

種拉丁名:LeptodermisordosicaH.C.FuetE.W.Ma

科拉丁名:Rubiaceae

屬拉丁名:Leptodermis

國內分布:我國特有,產內蒙古寧夏的賀蘭山一帶。

海拔:1600

命名來源:(內蒙古植物志)[Fl.Intramongolica5:413.1980]

形態特徵

灌木,高20—40厘米,多分枝,開展,老枝暗灰色,具細裂紋,小枝較細。葉對生或假輪生,橢圓形以至狹長橢圓形,長3—8毫米,寬2—5毫米,全緣,常反卷。葉柄短,長約1毫米,密被乳頭狀微毛;葉托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花近無梗,1至3朵簇生於葉腋或枝頂;花萼長約2毫米,萼筒倒卵形,花冠長漏斗狀,紫紅色,長約14毫米,裂片1—5,卵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塑果橢圓形,長約2—3.5毫米,黑褐色。種子矩圓狀倒卵形,長約1毫米,黑色,外包以網狀的果皮內壁。

花期

7-8個月

種實成熟期

8個月

特性

旱生小灌木,高20-40厘米,多分枝。

用途:可作園林綠化樹種和盆景。

生境

氣候類型:溫帶

經、緯度:東經:107°44′50″北緯:39°22′30″

海拔高度:1000m

年均溫度:7.0℃

年均雨量:180-200mm

土壤類型:灰鈣土

極端因子:-30℃

形態解剖學研究

內蒙野T香(LeptodermisordosicaH.C.FuetE.W.Ma)的各器官內薄壁細胞均含草酸鈣針晶,是對其生長地土壤高含鈣量的有效適應;葉表皮細胞的胞質粘稠,則增加了其保水能力;此外,莖中發達的木栓層是良好的隔熱材料,可以抵擋高溫對它的傷害。結果表明內蒙野丁香具明顯的旱化結構特徵,是對荒漠區山地乾旱環境條件的協同適應。鑒於此種的觀賞園藝特性,可以嘗試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綠化中加以利用。

野丁香屬植物

野丁香屬植物為灌木,通常多分枝;莖圓柱狀,小枝纖細。約40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地區至日本;中國有35種,9變種,1變型,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